2020年1月3日 星期五

200103 成功市場改建視察柯文哲致詞逐字稿

200103 成功市場改建視察柯文哲致詞逐字稿
https://youtu.be/DAuJlSyQjbk?t=875
我們市府同仁喔
還有我們成功市場自治會的代表們
大家早安大家好
就長期以來你知道喔 我們一直把市場改建
當作臺北市政府重要的政策
我也 我想你們都聽過我講很多遍
如果只有三十秒 要看一個機關好壞
去看哪裡 廁所
如果你只有三十分鐘 你要去看一個城市好壞
去看哪裡 市場 特別是傳統市場
因為市場是一個城市 從文化 經濟水準
甚至到了城市美學的水準
還有甚至到了什麼呢 道德水準
你去看市場就知道了
所以市場
特別是我們這一些曾經留美的人你知道
都看過美國的市場的樣子
甚至看美國的傳統市場
所以在我當市長之後 人家
我想 你們一定覺得很奇怪
為什麼柯文哲當市長 他對於改建市場相當執著
我知道以前的市長 也不是沒有想要改建市場
可是常常 碰一下就跑掉了 為什麼你知道
因為單單要跟這些攤商協調 那就已經不得了了
這個很難整合 更何況還有週邊居民的意見
所以 通常要協調完 大概一個任期就結束了
蓋完 保證他第二個任期 恐怕他也看不到
所以 這種吃力不討好你知道
自己又不能剪綵的 大家都不願意做
不過 做為之後台北要成為一個國際文明城市
市場一定要改建
這也是為什麼 我當年一定要咬緊牙關
一定改建那個環南市場
很多人 我想你們同仁一定聽我講過
我去環南市場看
我有一次禮拜六下午 五點 就在那裡看
那老鼠在我面前這樣跑來跑去 而且
那貓就躺在旁邊睡覺 而且老鼠 比貓小隻
然後貓躺在旁邊睡覺 同時在我前面跑來跑去
老鼠也不怕人
我說這個
臺北市這麼一個重要的市場 怎麼這個樣子
所以 我們就一個一個做
當然 我也知道很困難啦
不過是這樣啦 只要堅持你知道
特別是我們在改建市場喔
重點不是在硬體 重點在軟體
因為環南市場花55億改建 第一果菜市場145
其實我後來
其實我非常清楚 145億也不夠 還要再加錢吶
所以我們花了200多億 去改建兩個市場
那如果改建完 還是老鼠跑來跑去 那這沒有意義
不過還好是這樣 我大概一年前
跟市場處 我大概撥了六仟萬
這六仟萬做什麼 市場軟體的改建
因為我不相信
不希望說一個市場的改建以後
所有過去那壞習慣全部都跑回來
所以 對政府來講 改建硬體容易
可是軟體的進步你知道
不過我們花了六仟萬去準備一個
市場的軟體的改建
啊當然 如果人家叫我選說
2019
年臺北的政績 第一條你要選哪一個
我會選 南門中繼市場
為什麼你知道 它就達到一個現代化的市場
它不是叫一個市場改建 它只是中繼市場而已
但它做的很乾淨
你知道乾淨的定義是什麼你知道
要乾才能夠淨
連那個賣魚的攤子 地上都不可以有水
不可以溼溼的 要做到這個程度
這包括垃圾減量 垃圾分類 垃圾不落地
然後 包括乾溼分離啦 還有這個無現金交易
倒底那招牌的設計
簡單的講 我們在日本市場看到的樣子
我們在臺北市就要做到同樣的標準
這很簡單 我們就是要追上日本的標準
所以
南門市場現在是第一個上市的 看起來還不錯
包括它無現金交易量你知道 越來越大
所以在那地方買東西 它已經
其實無現金交易也不是什麼多了不起的事
因為事實上 大陸方面也是這樣做
我們現在只是在
我現在的態度是這樣
人家做的到的 我們就一定要做到
人家有的 日本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甚至上海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我們臺北市就要追上
那也非常謝謝南門市場喔 他們總算有在
人家說要有一個成功的範例給大家看
南門市場算是相當成功
那大龍市場現在也改建完成了
不敢說100分啦 不過至少比以前是好很多
我們現在有兩個成功的市場喔 可以做為示範
再來就是212 環南市場要進駐
這個才是真正的挑戰 那裡要1300
這相當大量
通常是這樣啦 困難度會隨著攤數的增加 變的困難
這環南市場喔 這也是要
我們現在開始要處理 就是說
我們不僅在硬體要進步 像整個營運 觀念
所以我們 現在環南市場我們在好幾年前就開始
比方說攤商的二代 開始組織你知道
我們希望說年輕人比較能夠引進新的概念 帶進來
所以坦白講 我們現在大龍市場算成功
那個南門中繼市場算成功
我們現在 下一個挑戰就是環南市場要
我剛才講大龍市場跟南門市場OK現在就環南市場
這個我是覺得有困難度 因為它有1300
1300攤要管到說每個人喔
垃圾分類 垃圾減量 垃圾不落地 乾溼分離
無現金交易 招牌要漂亮
所以這些都 甚至整個動線你知道
我後來才知道說
其實這也是在 在過程當中慢慢在學習
這市場的進貨跟 乾淨的動線跟髒的動線要分開
所以送垃圾的路線跟送貨的路線要分開的
我們在台北市市場改建 難在哪裡
因為我們沒有那
因為臺北市是一個成熟的城市
它沒有那麼多的空間
所以等於是在 穿著西裝改西裝
在現有這樣弄 很困難
不像日本說 乾脆就築地封掉 在豐洲再開一個
如果那樣的話 就很快
所以有時候 我們
像那個第一果菜市場漁市場喔
原工程是預訂要7年啦
但是我也認為那個7
希望在得標廠商出來以後 還要再商量
看能不能在補一點錢 工期再縮短
用挹注的方式 什麼再縮短
不過事實上 我們在臺北市改建
是很困難的一個點 就是穿西裝改西裝
因為它不是拆掉 或是說乾脆在一個
找一個乾淨的地 整個重建 啊這舊的廢掉
我們沒辦法做 有它的難度
但是其實更難的是喔 觀念的改變
這種習慣 所以這個相當的困難
成功市場我想 大家也知道啦
它在佔用這個計劃道路 這本來就不是市場用地
所以在整個都市計劃上面 它什麼都很困難
你說從民國75年到現在也三十幾年
那這個要改建 也講了很久
那這一次總算喔 在各方是
我應該這樣講 沒有辦法讓每一個人滿意
所以就大家在可以接受的條件之下 開始改建
當然我知道攤商一直很多疑慮
比方說 啊捏改建行不行
坦白跟大家講啦 如果照原來的模式 一定不行
不過還好 現在有一個南門市場 當做一個DEMO 這樣
其實我相信南門市場現在的生意
應該比它舊的生意更好
你說你怎麼知道
很簡單 我去看一次 我就知道這一定成功
所以表示說
還好 因為有成功的案例在前面你知道
那後面會更有信心
所以 整個成功市場的改建
在硬體方面沒有問題啦 我想設計到通風啊什麼
其實我跟你講喔
你現在去大安森林 那個捷運大安森林站
以後大概就是那個樣子
它是一種半地下半透明 大概是那樣子
但是齁 空間 設計 政府可以做
現在難是難在軟體設計
包括要漂亮啦 乾淨啦 那個要怎麼做
其實這 這需要花一點時間
不過是這樣啦 因為還有時間
然後 市場處那六仟萬 我覺得不止六仟萬啦
雖然有必要 也是要再加錢
就是說 整個市場的軟體改建你知道
其實跟硬體一樣重要
而且我認為那更難 因為那是人的習慣的改變
啊所以 今天會特別來看一看
因為我知道 這已經開始在開工了你知道
更重要的是喔 我也希望所有的
市場處應該還是把所有的自治會代表
市場處的代表 都帶去看南門市場 去看一遍
然後再討論一下說 他們是
他們在改建過程當中 他們怎麼去做到
讓它可以這麼漂亮你知道
有一次彭振聲還跟我開玩笑說
現在南門市場中繼市場太好了
他們會不會以後不想搬回去
我說不會 將來搬回去會更好
而且將來搬回去的地方是在捷運的共構上面
其實人流代表金流
因為它將來在捷運的共構的話
人流會更多 因為買會更方便
更重要的是 有這一次成功的經驗
他們在蓋新的南門市場的時候 他們會更有經驗
所以非常希望說
我們這個市場 一個一個陸續在改建
前面成功的經驗 那個要當作Standard只能比它更好 不能比它更差
所以現在標準就是 南門中繼市場
它就是現在的標準
將來在蓋新的 要比它這個更好
但是這個已經不錯了
但是我們 所以那個是標準
不可以比它差 一定要比它更好
所以 也需要透過各種學習 學習班 共識
然後這個
軟體改建的錢 市政府願意再撥錢來處理
總之這樣啦 總之一句話
臺北從現在開始 要成為國際文明城市你知道
我們不可以再像以前 老鼠跑來跑去
菜放在上面 然後豬肉沒有這種密封你知道
蒼蠅飛在上面 這我都覺得不行
所以事實上我也 昨天我去那個彰化你知道
我也交代那個姚量議
因為我想在目前農委會跟我們意見都一致
冷鏈的 就是說這種肉品市場的冷鏈你知道
從產地到賣的地方 一次把它做起來
所以將來豬肉喔 不可以這樣
(
用手勢比豬肉掛著) 蒼蠅飛來飛去的樣子
一定要有蓋子 要有溫度控制
所以是這樣啦
城市的進步你知道 不只在硬體 更重要在軟體
我們都看過國外的先進國家嘛 所以我們
臺灣要成為一個文明國家你知道
有很多要改進的
但是我覺得市場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
在這個地方也要 我想自治會有什麼意見喔
因為我們
因為是這樣 因為有成功的案例在前面
所以我們就比較好說服你們
可是要跟你講喔 不能照以前那樣賣
照以前那樣賣當然完蛋 廢話我也知道
但是如果做的像南門市場
甚至因為你是新的 可以比它更好 更漂亮
更什麼 這樣生意會做起來
所以 那另外 我也覺得這個是這樣啦
這個每一攤的效率要再提高啦
所以 那個70萬如果要退場 我還是主張
那個太老的 沒有辦法接受新觀念的
要退場就給它退場
我們用那個更年輕的 更有活力的這種市場
然後帶著大家前進 這樣整個臺北
臺北的市場一旦可以進步你知道
我相信
整個臺灣的這種 社會文明才有辦法進步
所以為什麼我會花這麼大的力氣
在盯這個我們市場的發展
因為再來下來你知道
我們第一果菜漁市場 我想這個要開標了
再下來是北投 還有東門我也
東門我一定要處理
我就明講 在我任內你沒有辦法處理
以後就再也沒有機會 等下一輩子了
因為每一個市場的改建 不是只有市場
它牽涉到旁邊那個 多複雜
所以一定要咬緊牙關你知道 給它做過去
這個市場可以改建成功
整個臺北市才有辦法真正在
整個城市的文明 這種運作 才有辦法真正進步
就這樣 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