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30日 星期四

200130 DTV 壁如前進立法院上集逐字稿-1

200130 DTV 壁如前進立法院上集逐字稿-1
00:00-20:19
主持人:
那今天呢非常謝謝蔡壁如立委在這個百忙之中接受DTV 的訪問,那我們先請壁如姐幫我們DTV 觀眾打聲招呼,拜個晚年好嗎?
蔡壁如:
好。嗨,DTV 的觀眾大家好,我是蔡壁如。
主持人:
是,那壁如姐,最近呢這個「黨」字滿天飛,那其實這個我們算是柯文哲的支持者跟台灣民眾黨的支持者,只是都很想瞭解台灣民眾黨在這次立法院當中的很多「黨部、黨團總召」,這麼多名詞,我們很想瞭解但是又很希望有人可以幫我們解惑,是不是可以先請妳一開始幫我們解答這幾個名詞嗎?
蔡壁如:
OK。因為我成立黨的年資也是很資淺,去年8月6號才跟內政部提出成立一個台灣民眾黨,所以基本上來問我黨跟黨部,或是一些黨團這些呢,我想我們就大家一起來學習。
好,我看大家應該會比較搞混的就是說「黨部」嘛,其實黨部就是一個政黨的一個組織的一個中心點,那比如說我們台灣民眾黨去年8月6號跟內政部提出來之後,那事實上內政部也經過一個審核,所以他在9月中他就通過這樣的一個審核,所以我們就可以...人民有可以集結、有可以組黨的權利,所以我們就成立了一個台灣民眾黨。
那黨部就是說,成立這個台灣民眾黨之後,我們就是有一群人會需要在這裡運作,所以我們就會有一個黨部。
那基本上黨部大概就分兩種,一個叫中央黨部,就是說,好,我們民眾黨會有一個大家聚集在一起的地方,那個通常就中央黨部,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那另外一個可能就是說,如果因為全國性範圍很寬廣,那可能就是需要分佈出去,這個就好像是公司出去的一個分支,或者分部,就是有的人也叫地方黨部。
那目前台灣民眾黨因為我們才剛成立其實不到半年的時間,所以我們目前大概有先有一個黨部作為我們一個就是大家集會、開會的一個地點,那也是制定一些黨團各個黨章的一個地方。
那至於地方黨部要不要成立,我想可能之後我們的黨章章程全部要把它完備之後,我們可能之後再來討論,有沒有需要做這種分部啊,什麼地方黨部啊這樣一個成立。所以目前大概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地方就是我們台灣民眾黨的黨部的地方。
主持人:
所以黨部就是這個8月6號阿伯創黨那天,一直到9月底正式成立,這個是黨部組織。那最近我們又常聽到一個叫做「黨團」,可以幫我們解釋一下黨團它是用在什麼地方的組織跟行為?
蔡壁如:
黨團基本上它就變成是到立法院去,那立法院是全國的最高立法機關,那根據立法院的組織法第33條的規定,它就是說每一屆選出這些立法委員,選舉之後他只要就是說,如果你這個黨有3席以上呢,那你就可以成立一個黨團。
主持人:
可以協商是不是?
蔡壁如:
對。再來就是說席次最多的前面5個政黨他就可以成立黨團,那因為今年這一次1/11的選舉之後,全國每個政黨有超過3席的團體只有4個黨,所以目前只有4個黨團。
主持人:
所以黨團是基於席次夠多的立委才能夠組成,然後是在立法院裡面運作的一個行為跟組織。
蔡壁如:對。
主持人:
那最近也常聽到,壁如姐,大家也常在聊「總召」、「副總召」這樣子,那它是屬於什樣的組織、行為,可以跟我們說明一下嗎?
蔡壁如:
就是說在這個黨團裡面我們就是要選擇...等於說類似一個代表人啦,他是一個政黨的代表人,那不管你名詞叫什麼「總召」,有的又叫「三長」,然後什麼「策略長」,或是叫「副總召」,或叫什麼「總幹事」都可以,就是黨團裡頭可能...黨團裡頭通常就會形成所謂三長這樣子,那裡頭有一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總召,總召就是說,好大家如果政黨協商之後下來,他必須要簽名,簽名下來就是,他就要代表我們這個政黨決議下來的事項,那就要去遵守。那所有我們民眾黨只要是我們的總召去協商簽署下來,那我們這個政黨就會去遵守這樣一個大家協商最後的一個結論。
主持人:
非常謝謝壁如姐深入淺出的幫我們介紹幾個...大家對立法院也是陌生的啦。
那壁如姐,明天開議在暨,妳現在心情怎麼樣?
蔡壁如:
其實我這禮拜大概都有跟我辦公室的同仁大概每天早上都有開個晨會,那我們有開始在討論說我們進立法院之後,我們應該要...有幾個方向要做。
第一個就是說我們應該要提一些法案,因為其實立法院最重要還是要能夠去提法案,能夠讓整個中華民國的一些立法的制度更健全,這是我的想法,那所以就會想說我們應該去提什麼樣的法案。
第二就是說,立法委員他有一定社會的角色,那我希望能透過我,能夠去傳達、表達我是一個怎樣的政治人物,所以大概就是...我最近有在開會討論就是說,我到底在立法院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到底她是一個搶麥克風的角色呢?還是去跟人家吵架的角色?還是就是說我應該要去展現一個非常專業,但在專業裡頭妳又想要表現的是哪個部分?那這是我們目前在討論的。
那第三個就是說!我個人希望能夠帶給社會的一個影響力,就是我應該去推廣一個什麼樣的社會風氣,或是什麼樣的社會制度?那這個也是我最近有在開始去想「我可以對社會做什麼的事情」。
主持人:
的確,其實柯主席也是一個務實的人,所以他也曾經講過說,現在的席次就是做個demonstration,一個示範的作用,所以呢你們一開始就把大家嚇死了,搞了一個家規、內規,這個其實聽來真的是很不容易!所以真的以後每天早上就要開晨會,然後就會按照這個自己的內規來執行嗎?
蔡壁如:
這個是黨團會議裡頭的決定,就是說黨團辦公室有一個辦公室主任,跟5個立法委員的辦公室主任每天早上開晨會,那每天晨會就是討論一些輿情、發言、或是行銷,或是一個政策怎樣去露出、政策形成的產生,那這些討論之後呢,大概原則上我們5個立法委員就都會按照這個的一個制度。
所以黨團每天早上的晨會可能就是會決定我們今天的發言或是我們今天要提怎麼樣的政策,那我想這個是大家共同的決議,就是大家共同討論,討論出來之後我們大家就會方向一致,我們就會一直往前走。等於是說我們...因為我們有5個立委,所以我想我們還是「團體戰」,大於什麼個人的一些表演、想法這樣子。
主持人:
第一個,示範點。
蔡壁如:
對,就是展現我們團體的行動,再來就是說,我們要開始來認真的討論目前整個中華民國一些立法上面,到底是我們要提一些很先進、進步的法案,還是說有一些舊有的法規但是有一些不完備的地方,我們希望把它健全起來,健全起來整個社會能夠往前進。那這個大概就兩個方向。
所以我們應該黨團會討論出來,我們有一些優先要提法案,這叫優先法案,那對我來講就是可能有一些法案把它補起來,或是提一些社會上進步的法案。
主持人:
是,這邊我倒是有留意到其實壁如妳本身的專業就是在醫療、公共衛生。然後當然最近武漢肺炎也是一個議題,所以妳好像對於一個教授提到的防疫方面的一個法條,妳好像在這方面有一些興趣,可不可以分享一下這個法條它大概的內涵怎麼樣?妳的看法如何?
蔡壁如:
分享這個法條之前我想要先講一下,其實醫護人員通常比較本著照顧、仁慈的心去照顧病患,這次的肺炎我常常在想就是說,整個世界的趨勢常常是新興的傳染病,它可能不知道在什麼時候會出現,那這個可能就是世界的一個趨勢。那其實大家可能有點忘記了2003年其實也曾經出現SARS,那後來就有那個伊波拉,這些每隔幾年的一些新興的傳染病可能是我們需要去面對的,但是面對的新興傳染病本身並不可怕,但是有時候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公共衛生的衛教跟教育的知識不足之下,其實恐慌...就是一些假新聞、訊息的傳播,這樣子造成老百姓的恐慌可能大於疫情本身的一個渲染力。所以就醫護人員來講,我想正確的公共衛生的一些宣導、教育我想是比較重要的。
那講回這次的武漢肺炎,基本上這次定調它是一個冠狀病毒,會變形的病毒。那在公衛的基礎上,通常是這樣,很基本的就是「勤洗手、戴口罩」,那戴口罩是除了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那洗手這件事情通常是這樣,我們手上本來就有一些正常的細菌,那你用水清洗掉,它只是把上面的一些菌落數把它降低,但是呢其實比較有效的是要用肥皂洗,我想還是要有一個正確的...但是常常現在因為...就是說人有指甲嘛,我們希望說指甲要剪短一點,然後在指尖裡頭這些肥皂要把它搓乾淨,每次大概就是說你的(這個)指尖、(還是這個)指間,基本上就是要把它搓揉乾淨,搓揉乾淨是讓你皮膚上面的一個細菌能夠透過肥皂把它洗乾淨,而且也有達到一些抑菌的效果,就讓你的菌落數降到很低,那這個大概就是一個可以保護自己的。因為其實還是那句話「病從口入」,那病從口入就是你要吃東西、或者你接觸東西,你的手還是很容易去接觸到你的嘴巴,所以勤洗手...因為手你會常常去碰觸別人、或碰觸比如說我們最常用的3C,公共場所裡頭就是免不了手扶梯啊、或者是一些公共場所裏頭一些接觸的點,常洗手就是說如果公共場所那邊有一些細菌、一些落塵附著在那裡,就是每次接觸之後一定要常常洗手。
那另外一個就是會有談到說,如果你沒辦法用水洗手或用肥...當然最好是用肥皂洗手,是不是常常就會準備一些酒精性,那叫乾洗手液。乾洗手液當然就是因為沒有水的情況之下,乾洗手液也有它一定的效果。所以大概就是...但是比較好的效果就是用水洗之外,用肥皂把它搓揉乾淨。
主持人:
我覺得大家很愛用口罩,那也沒問題,口罩就是幫你隔絕外面一些不好的飛沫。
結果你碰了口罩外層之後又不洗手,那不是一樣?丟某?洗手真的超重要的。
蔡壁如:
口罩這件事情在公衛來講是這樣,我們口罩當然有是分很多,那最近政府在宣導就是一定要戴外科口罩,那一般所謂的外科口罩,當然就是有些人要進去醫療院所、去醫院,可能有到一些手術會把你的皮膚切開的狀況之下,那外科口罩它的特性就是說它可以阻隔百分之九十的細菌跟一些病毒,那當然就是說有時候醫療級,像我以前在醫院的時候,常常是說什麼樣的情況之下需要戴到N95?這個是醫療級的,醫護人員才會需要,普通大概我們一般民眾戴外科口罩就夠了。但是在這裡要呼籲,如果你的工作,外科口罩戴多久要換?因為其實我們的鼻孔,我們在呼吸當中,口罩會變濕,再來就是我們講話會噴口水,所以基本上大概就是外科口罩會失去它的作用,原則上應該是半天,4~6小時要去換,所以大概就是早上如果出門戴,然後大概就戴4~6小時,我還是會建議再換一個新的口罩。再來就是說如果你的工作是在第一線接觸各式各樣的人,所謂第一線就是說,譬如說你是坐櫃檯的(主持人:服務業),你每天接觸不一樣、不特定的人的話,那我會建議這段時間希望工作時間還是把口罩戴起來。
主持人:
其實壁如在這次的這個武漢肺炎,在她的臉書上面也分享了很多小知識,所以大家可以多多跟隨壁如的臉書,她在上頭都有一些經驗的分享。
蔡壁如:
剛剛...再回答妳的那一題,就是說那個法案的部分。
法案的部分就是傳染病的防疫法條裡頭,從61條、62條、63條,它有談到一些罰則,就是你明明知道你是已經染病了,或是你有去過疫區的,然後你還到處啪啪走,就是最近...昨天好像有個新聞,就是說他知道他去過疫區,他沒有按照規定留下...自我隔離、自我管理,還啪啪走,或者他電話聯絡不上,好像有一個新聞已被罰了10萬塊,那其實我們傳染病的防制法裡頭它也有這樣一個罰則。
但是基本上是這樣子,站在醫護人員裡頭呢,我們還是想要用公衛的衛教跟宣導的方式,讓老百姓有正確的公衛知識,而處罰當然是最後的一個手段,你要知道其實醫護人員不太喜歡去處罰。
主持人:
是啊,都還是以教導取代處罰。
蔡壁如:
其實是宣導,我覺得就是台灣的公衛已經是世界級的,公共衛生這件事情,那一個新興的傳染病我覺得還是要透過公衛的宣導、衛教跟教育,這樣一個正確的方式,然後讓國人都有同樣的一個知識,那他才會能夠達到保護自己、也懂得去保護別人。
主持人:
是,沒錯,所以其實這就是醫護人員的愛心,盡量是希望用教育的方式。那當了立委之後妳就更多的發聲管道、還有曝光機會,我相信就可以把這些正確的觀念盡量傳導給大家。
蔡壁如:
這個可能就是早上我跟幂僚在討論的,我覺得我是一個醫護人員,我覺得我這時候應該每天要一些護理小知識,或者是一些正確的公衛的衛教知識,我想這是我可以做的事情。
主持人:
講到立法院,也很好奇明天開議,那接下來什麼時候會選委員會?有沒有什麼一些重要的main stone可以滿足我們的好奇心?
蔡壁如:
好奇心...這個大概明天2/1就是去報到之後呢,大概第一天會選出正、副院長,立法院的一些長官嘛,就是立法院院長跟副院長出來,那之後可能才會去抽籤,抽到你是哪個委員會,那接下來可能就會政黨去協商什麼時候要開議,進程大概是這樣子。
主持人:
好像每年的2月到5月對不對?
蔡壁如:
每年的2月到5月是那個法案的會期,大概就是討論法案。
那9月到12月基本上是預算會期,就是討論中華民國下個年度的預算我們應該要怎麼去建設或是我們要怎麼去花錢這件事情。
它雖然是有分9月到12月是預算會期,但是有些法案還是可以繼續討論。
但是2月到5月可能就是...我們大半還是focus...集中在法案的一些提出跟討論上。
主持人:
所以壁如現在應該是狂K書的狀態?有很多法規啦還有一些...
蔡壁如:
對,對我來講是一個新的角色的挑戰,所以我覺得認真跟勤奮,我想這是我的特色,那再來就是說我大概就是...另外有一個比較...體力上面比別人好。
那再來就是我在臉書講的,就是說在法案的一個提出的製程過程當中,我希望能夠跟有代表性或有關係利害的團體能夠作溝通。我覺得這個社會裡頭...共容社會的前提之下,是要透過不斷、很充足的溝通,溝通是跟各個不同的層面的團體溝通,跟你不一樣的人去做溝通,我覺得有時候很多事情都是一個誤會,或是一個不了解,有時候我們想要提什麼,如果我沒有先跟社會相關的團體去溝通,那有時候猛然突然間自己提出來,以為自己想自己對,但是有些團體就會覺得說「欸,你想要做什麼?」,其實可能我跟他想法是一樣的,但是我覺得這個還是要先透過溝通,那社會有形成一個共識之後,也許...我相信提出來的法案搞不好會得到很多團體的支持。
所以我個人認為是溝通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