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7 柯文哲《公共住宅租金訂定標準》
影片來源:https://youtu.be/HJrUvU1vi1g
我們已經做了盤點了,#我兩任的任期可以開工的是13209戶,#可以完工的是7704戶,不過這完工的7704裡面,在郝龍斌市長時代開工的,就是我那個第一個任期,1562戶,所以事實上你知道,下一任的市長在前4年你知道,預計你把這個13209減掉7704,就是下一任市長第一個任期可以剪綵的戶數,大概是多少?7000多將近8000…嗯大概7000多,所以是這樣啦,市政是一棒接一棒。
所以這也要在這個地方很誠實地跟大家講,我們當時很天真以為說8年可以蓋5萬戶,#真的下去蓋以後就知道沒那麼簡單,#不是編預算房子就會長出來。
那個編預算下去、找地、要跟里長溝通、跟里民溝通、要交通維護計畫,還要接到各種陳情抗議,什麼妨礙他的天際線,什麼容量太大,反正就抗議一大堆。
然後一一的去說明,是要減少容積率,還是路線要重改,講完以後,還要在議會申請預算,預算再去開工,開工要監工,要撥款,蓋好以後還要驗收,還要搬進去。還有喔想都沒有想到的,蓋到一半竟然營造商倒閉,天哪這個,上游廠商跑了,下游廠商沒拿到錢,還要再去善後。
所以事實上要很誠懇地講你知道,8年開工13000戶…差不多,但是這樣啦,就希望以後的市長就按照這個速度慢慢地蓋下去,因為事實上看韓國的經驗,他也是花20幾年的時間去建構整個社會住宅的系統,所以不要幻想在這個很短的時間內,至於說什麼8年不管要蓋20萬戶還是12萬戶,坦白講我都知道那個不容易,因為他們有一個迷思,以為編了預算房子就會長出來,沒那麼容易,當然可以硬蓋,但是保證以後就是蓋得難看,這個什麼都不會設置得很好。
因為達到50000戶以後,從學理上你知道,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達到總戶數的5%才能夠對這個房價產生有效的抑制效果,我們台北市大概是95萬戶,所以乘以5%的話大概就是50000戶,所以50000戶還是台北市社會住宅的終極目標。但是希望她以一個務實的態度往前進,花個十幾年的時間把它完成,我想這個是一個比較務實的態度。
再來就是「錢」的問題。
我們來看看右邊這個圖,我們要蓋這些社會住宅,就目前已經規劃的50處社會住宅,總經費1605億,其中我們自有基金是89億(5.6%)、 中央補助13億(0.8%),#其他1503億事實上是跟銀行貸款。
我要跟大家講,借錢是要還的,所以為什麼我會相當堅持這個財政紀律,我不希望說我們目前蓋的社會住宅是跟銀行借的1503億,如果將來財務不能平衡的話,錢還不了,請不要忘記,欠錢是要還的,還有更可怕的,欠錢是要繳利息的,所以今天我們在講房租這些問題,我希望大家還是一個很務實的來探討我們今天面對的問題,那麼到底我們…我們先講財務的資金來源,那這個錢到底會花到哪裡去?
我承認我們到了去年的時候,對租金有重新做一次調整,為什麼?
#健康社宅 在106年的時候,我們以為說那個自償率有135%,到109年實際跑上去,#真的租了以後發現自償率只有94.4%,沒有那麼樂觀,有幾個原因:
第一、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坦白講它的維護(無收音),我跟你保證,台灣絕對不會有那種一千年的房屋,很簡單,台灣任何一個點一年是2.6次颱風,如果一千年的話要2600次颱風,任何一個建築物被2600次颱風打過去絕對活不了,還有地震,你要知道康熙的時候康熙大地震,內湖是湖喔。所以台灣有颱風地震白蟻,台灣的建築物它的維護成本遠比我們在荷蘭…我有去看過荷蘭,那成本高太多了,歐洲國家你知道,他的房屋一旦蓋好以後,那個維護成本比我們台灣的低太多,因為他沒有颱風地震白蟻這種東西。
另外一點,我們當時在設立這個社會住宅的時候,對營運成本沒有很仔細去考量,所以我們現在以興隆國宅為例,保全一組、安全又另外一組,我當時就看說這個應該合在一起就可以減少人力,可是當時都沒有,全部分開,所以我們的設計,保全兩棟大樓要用兩套人力,這個都太浪費了,
所以我們一開始在估計這個成本的時候,坦白講對營運的成本、對維修的成本都低估了。
所以我們看看,興隆社宅、健康社宅,原來106年(自償率)估是135%,事實上到109(年)它自償率掉到94%;興隆D2一開始(自償率)是93.7%,後來變81.7%;青年一期(社宅)106年是101%,變84.5%。也就是說我們一開始在蓋社會住宅的時候很明顯對財務太樂觀。
還有一點,很實際的數字,我們來看看這一條(曲線圖),我們蓋世大運的時候,那個選手村2907戶一坪才8.5萬,去年我們最近才招標出去,一坪造價15.46萬,15萬啦,從85000爬到了15.46(萬),我們很誠實地講,現在全台灣都缺工,我們那個標就是標不出去,你沒有那個價格就是沒有人來標,因為他去外縣市做那工程比較好賺,他不肯來,特別我們台北市的又不會浮編,又沒有什麼追加預算的空間,我也不希望大家追加預算,我每次說編多少就給多少,所以我們看看喔,上面這一條就是我們的 #社會住宅在過去幾年每一坪的建價,#從85000一直爬爬到現在15.46萬。
所以表示什麼你知道,我知道有些人會講說你當年不是在2014年選市長的時候說這個一坪500塊就可以?當時的造價一坪不會超過10萬,現在一坪已經15萬了,所以 #現在一坪的租金成本會收到700塊或800塊,有實際的原因,因為造價就上漲了。
所以整個建築的成本在上升,營運成本低估,然後那個維修的成本也低估,所以到去年的時候,我們實際開始算租金的時候,就知道說不能再用以前那個價格,#那個價格我們蓋不到5萬戶,#蓋到一半就會破產(投影片:#55年營運期平均每戶虧損103萬,#以2萬戶營運規模預估將使住宅基金整體虧損達206億),所以我的態度是這樣,現在不調整租金以後一定後悔。
所以我們現在租金有一個新的公式,寫在這裡:
第一個是這樣啦,土地費用其實我們現在還是沒有算地價,如果真的要把土地的費用算下去那更不得了了,我們的租金就要跟市價一樣高,所以我們是假設公家土地錢不用。
再來喔,我們現在的社會住宅低樓層都有公共設施,我說那個公共設施也沒有理由要讓住戶去承擔,所以全部要扣掉。
再來喔,我們要開始想一個問題,我們那個社會住宅在低樓層也有店鋪也有停車場,那也要建造,當然它也有收入。
另外一個是房屋稅、地價稅,假設一個房子是55年,按照現行法律,前10年是可以免稅,可是後面還有45年目前的法律都沒有說可以免稅,房屋稅地價稅是地方稅,這地方也要很誠實的跟各位議員報告,唯一還可以討論的是房屋稅地價稅,#但是我反對不徵收,我講我的理由:
在前年蘇貞昌院長突然說印花稅他不徵了,可是你要知道印花稅是台北市政府的地方稅,一年是50億,你說不徵,我說可以啊那台北市就少掉50億了,這50億你要給我嗎?他說明年會給你,我說後年跟大後年咧?我還在當市長怎麼辦?後來這個印花稅就不了了之,沒有了。
房屋稅地價稅是地方稅,#如果大家說要取消可以,#但是要先講好以後的市長就沒有這筆錢,這個大家要明講,如果我們房屋稅地價稅不算的話,我承認我們目前的社會住宅租金可以下降,而且可以降相當多,可以到25%以上,但是這個要大家講好,未來的台北市政府就沒有這筆錢了。
所以是這樣啦,管理費、維護費,這個我們會想辦法在房屋的設計再去精進,這個我們每次蓋完,我們那個科長都有做那個…我都有要求要寫檢討報告,設計哪裡要改的什麼我們會改。
我們來看看這個社會住宅的收入,我現在是這樣啦,將來的社會住宅低底層,固然我們有公共設施,但是我認為停車場跟店鋪的收入恐怕要增加一點,因為(圖表)綠色那塊增加的話就可以減少租金的壓力,所以將來喔一樣,大家不要以為說那個社會住宅停車場就要來使用不要錢的,然後每個都要打折啦 ~ 講一大堆;還有喔,固然我們還是會公托,托嬰托幼優先,但是還是要留下一些商業面積,不然那個錢還是…如果商業面積沒有的話,租金的收入就要增加,不然財務沒有辦法平衡。
另外一個是這樣,#社會局的分級租金補貼,我倒覺得這一條是這樣,這是動態的,按照當時台北市政府的財務狀況去調整,這個事實上我知道 #我們現在一年租金補貼已經到10幾億了,14億,相當多喔,所以我們整個住宅的收入喔,社會局的補貼多,我們的房屋負擔就少,但是這個社會局的租金補貼也不是無限制地放大,這要看我們財政能不能負擔。
所以今天在這個地方跟大家講社會住宅租金,為什麼在去年我們會調整,我們把這個來龍去脈都講過一遍,唯一可以討論的是房屋稅地價稅,但是我反對不徵,因為我們沒有理由把未來50年台北市長的權力拿掉,把未來債留子孫,我反對,當然這個大家可以討論。
所以是這樣啦,我們目前蓋出來的社會住宅用成本算完以後,我們有跟這個市場行情再double check,包括地點、建物型態跟使用年限,不管怎麼算,我們那成本算出來就租金,我們再跟市場行情check一遍,#絕對在85%以下,甚至在80%以下,那過去你知道,在蓋興隆公宅的時候,我們實際租出去的事實上只有市價的55折,差不多半價,現在大概是可以到8折左右。
所以事實上這次明倫公宅一房型、二房型中籤率一個9%、一個11%,大概只有10%能夠中籤,所以表示說它還是很明顯比市價低很多,甚至我們現在 #國家住都中心針對租金,#商圈是5萬塊,那麼 #以大同區來算的話大概每坪700到1489,所以我們明倫社宅是一個新的,(每坪) 842事實上沒有說比較貴,事實上從這個中籤率只有9%跟11%就可以明顯知道說,它還是比市場便宜很多。
當然那個三房型租金會到4萬這件事情我們有解釋過,台北市政府蓋社會住宅到現在最成功的是,我們讓一個鄰避設施不再是鄰避設施,所以一定要混居,不可以整棟大樓都是住那個經濟弱勢,這樣以後一定變成貧民窟,這是我們去荷蘭看過以後,對方給我們最大的勸告,他說一定要用混居才能夠避免變成貧民窟,一蓋下去幾年以後旁邊房價全部掉了,這是我們一個理念,去國外學習回來的。
不過是這樣啦,大家還是說這個太貴,我們回去檢討:
第一點,我們有一個以設計手法控制社會住宅的房型跟坪數,那種大坪數的,特別是陽台10坪8坪的,這個我們會改進,因為那個縮小以後房價就可以掉下來,所以這個租金面積計算我們後來有一個規定是這樣,#超過5坪以上的我們就當作是我們當年設計錯誤,所以那5坪以上就不收了,其他該收的還是收。
那單價的話我們也確保說這個單價不會超過旁邊市場的行情價,我保證在85折以下,事實上都在8折以下,另外管理費的面積,我們現在是每坪70塊,這大概還是跑不掉,大概公式是這樣。
租金的面積我們又在設置新的房屋的時候,我們會有這個叫「台北市社會住宅規劃設計基本需求」,(無收音),看起來比較寬,不過這個我們都會檢討,所以我們整個設計準則會修改,陽台面積以後不會再設計那個什麼8坪10坪的,原則上是5坪,超過的我們就不算錢,所以這個我們會檢討陽台面積,調整公共走道的寬度等等,也會參考民眾可負擔上限。
另外原則上我們目前的社會住宅是631比例,一房型60%、二房型30%、三房型是10%,就631,明倫事實上設計已經到721,我們在考慮看看三房型的比例要不要再縮小,這個可以討論,所以這個房型的比例可以討論,不過目前絕對不會超過631,可能會比631更偏向一房型二房型,這個可以討論。
所以結論是這樣,我們還是混居,然後收入在40%跟50%的是沒有任何的租金補貼,那我們再檢查過,到現在為止我們租出去的社會住宅裡面,收入在40%到50%的只有3%,所以「97%」他的 #收入都是在40百分位以下,然後我們就按照他的實際收入狀況租金補貼增加,如果你比較弱勢,租金補貼就多一點,你自己付的就少一點,所以這個大概是目前的一個策略。
所以結論是這樣,這次被批評的地方…我也承認那個明倫公宅有over design的問題,這樣…好吧,既然說是over design,那陽台超過5坪的就政府吸收不計價了,但是扣掉這個以外,我還是要很誠實地跟大家講,蓋社會住宅還是要考慮永續經營,所以我們的概念是這樣「#民眾可負擔、 #政府可負擔、#可以永續經營」,我要很誠實地跟各位議員講,#蓋500戶的社會住宅跟蓋50000戶他的財務規劃是不一樣的,只蓋500戶我可以變成樣板工程,就是租金很便宜,可是50000戶的時候,不可能,國家會倒掉。
所以民眾可負擔、政府可負擔,社會住宅可以永續經營,這是我們在租金的策略。至於大家有要討論的我們可以今天來這個地方討論,好,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