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5日 星期日

2020.07.05 柯文哲、吳益政《大社工業區降乙編》

2020.07.05 柯文哲、吳益政《大社工業區降乙編》
------
前情提要:
大社工業區於1993年由當時的經濟部長江丙坤以公文承諾,同意大社工業區與後勁煉油廠一併遷廠,1998年大社鄉都市計畫核定工業區於2018年降編乙種工業區並遷廠,2011年高雄市副市長李永得於大社公聽會當坦承諾2018年一定降編乙種,2015年高雄市長陳菊於氣爆發生後要求行政院需如期於2018年降編乙種,時至2019年過去承諾皆已跳票。
高雄市議員吳益政表示,高雄地下管線安全並未解決,多年來以運槽車來輸送石化化學產品,對於交通與居民身家安全是很大挑戰,大社降乙編是無關政黨的政府承諾。
------
記者:
他有提到說這是用台北觀點在輔選,然後益政這次也提到說「政黨只是容器,重點是內容」,可是趙天麟他提到說比較像是「容器在決定咖啡的味道」,你怎麼回應?
柯文哲:
我是一個很重邏輯的人,我竟然聽不懂他在講的話。
不過是這樣啦,台北經驗當然可以作為參考,其實我們每一種政策也有因地制宜的性質,台北當然它作為台灣的首都,它有它特殊的地方,但是我覺得我們到…我們也不是用台北看天下,其實台北看天下就過去台灣政治一個很大的問題,才會出現重北輕南,所以我要講說「地方政治」,這也是我們最近民眾黨在做內部檢討的,我們有中央政策,但其實我們制度應該還要成立一個地方政策,像剛才講那個「#工業區降乙編」就是,其實有一個重要概念,不做決策是最差的決策,就是說你到底是不是,你總是要講個答案嘛,所以那個中油拖多救了?
吳益政:
中油是那個沒有準時,民間那個2018年就要到了,拖過2019。
柯文哲:
拖2年了,不做決策是最差的決策,工業區降乙編那件事情就是一直沒有做決策嘛。
7月6日下午4:00
▍回應「新高雄市長無法推卸的轉型責任」
昨天
地球公民基金會
投書媒體,文中提到大社工業區降編的議題,還有背後更根本的,高雄市民生活空間緊鄰工業區的處境。
(投書全文:https://reurl.cc/g7XrD7
去年3月,高雄市都委會就決定大社工業區降編為乙種工業區,但是時至今日,還遲遲未能完成降編,最主要的阻礙是產業的問題。
如何改善高雄污染?這個問題必須跟產業一起討論。在今天早上的政策記者會中,我提出要課徵燃煤稅。一方面減少燃煤量、再方面促進減污技術與設備的發展。
目前天然氣價格較高,燃煤較便宜。藉由課徵燃煤稅,使燃煤與天然氣價格成本一致,才能減少燃煤。
燃煤費並不是納入政府總預算,專款專用於改善高空污染問題、發展工業節能技術與進步的設備,使高雄工業能與市民生活共存。
透過這樣的方式解決高雄問題,更能進一步將減污技術與共生方案輸出到全世界。高雄要從工業城市走向轉型,關鍵是將問題轉化成解方,帶動後工業的相關產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