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0日 星期一

2020.07.20 台北市教育局長《台北實驗教育》


2020.07.20 台北市教育局長《台北實驗教育》
#106學年度是台北市實驗小學教育開啟的元年,在台北市現在有5所(公立)實驗小學,包括了和平、博嘉、泉源、溪山以及湖田。
其中在陽明山山腳下的溪山國小,最大特色就是在大自然中上課,校長施春明從小在綠島長大,希望強調體驗教育,因此帶著學校加入了實驗教育體系,在課程上做了很大的改變,把學校周遭的山林跟溪流當作教室,帶著學生去尋找課本中的魚蝦跟昆蟲,同時介紹周邊的地理環境跟人文歷史,帶著學生用感官體驗上課。
記者:
陽明山山腳下這間走小巧風格的(溪山)小學,全校只有120位學生,想把孩子送入就讀還得抽籤看運氣。校長辦公室一大早熱鬧哄哄,學生忙著烹飪料理,但明明是校長室,怎麼變成烘培教室?
校長:
因為課程的開發之後,我們學校室內空間很少,所以我就把校長室分享出去,讓小朋友來上一些手作的課,比如說像早上的烹飪的課。
記者:
開放式的校長室,不僅能拉近與孩子們的距離,同時也打破框架,而這正是實驗教育的核心精神之一。體驗式的教育、多元的課程安排,在校園裡處處可見。帶著孩子走出書本世界,在溪山國小課表上,除了國英數之外,看不見其他體制內編列的自然、社會等課程,不過不是不上這些課程,而是「怎麼上」。
校長:
如果在市區的一般的小學,可能沒辦法就像我們學校,穿過校門口3分鐘以內就下到溪裡面,那如果在一般的自然課裡面,我們可能透過課本,或是透過這個網路去查一些這些相關的圖片,讓小朋友認識。那我們在這裡就是除了課本上的知識之外,我們可以馬上到現場裡面,就來去採集這些水中的生物。
記者:
溯溪課不再只是照片圖說、影片觀摩,而是能讓小朋友一腳踏進沁涼溪水中,打開身體的感官,盡情享受上課的氛圍,更重要的是得天獨厚的大自然教室,課本裡的底棲生物一個個活蹦亂跳在眼前。比起3D影片說明的擬真感,這種體驗式教學,#直接透過實境引起孩子的關注和興趣,是實驗教育很重要的主軸,利用眼看、耳聽、手做,提高學習動機。
校長:
我們的實驗教育的…至少以溪山來講,我們是希望幫每一個孩子找到他的優勢智慧、他的亮點,而不是只專種認知跟智育學習這一塊,讓他多元的去探索。
記者:
適性發展、多元學習,不僅是108課綱核心理念,也呼應實驗教育的初衷,目前台北市有5所公立實驗國小,各具特色,包括和平實驗國小,以自主學習為教育願景;博嘉實驗國小以美育為目標;泉源實驗國小強調全人發展;湖田實驗國小以及溪山實驗國小結合山林教育。
而根據實驗教育三法,中小學的實驗教育可區分為學校型態、和非學校型態兩種。其中學校型態分為公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私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非學校實驗型態教育分個人實驗教育、團體實驗教育、機構實驗教育。
台北市教育局 曾燦金局長:
透過這些體驗、探索、實作,讓孩子親自去操作,我覺得這個學習會比較容易,也比較印象深刻,如果你是比較屬於背誦式的學習方式,我覺得很容易就忘掉。
記者:
從實驗(教育)三法以來,台北市的實驗教育機構及學校逐年增加,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人數約有2550人,而各校也逐漸走向課程實驗模式,是 #國內發展實驗教育的重要指標城市
台北市教育局 曾燦金局長:
現在我們大概會走所謂的「#課程實驗」,也就是說你 #不一定要轉型為實驗教育的學校,但是你的課程的實驗、課程的創新、教學創新,是我們鼓勵、正在繼續的。
我們的雙語實驗從2個學校、6個學校,像今年就13個學校,1個國中、12個小學。
所以當這個0到1之間突破以後,這個無限大了,這個就會擴充出去。
-------
資料補充:
為有利於台北市實驗教育長期之穩健發展,教育局成立「#實驗教育創新發展中心」,擔任學校及非學實驗教育申介平台,另亦針對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生之需求加以設計,規劃「開放式閱讀空間」、「學生團體討論室」、「實驗教育會議室」、「梯形演講堂」及「遊憩空間」,使參與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學生能以本中心作為聚落。
台北市在109學年度規劃1,000萬元的相關補助經費,非學機構原則上核予新臺幣20至60萬元之辦學補助,非學團體則依辦學情形酌予補助,使學生享受實驗教育的機會逐漸提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