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22日 星期三

2020.07.22 吳益政《打造左營眷村》

2020.07.22 吳益政《打造左營眷村》
吳益政:
2004年我第一次隨建築考察團到柏林,考察他們整個的 #都市發展,那曾經到過一個叫做哈克夏,猶太人社區,因為那時候東西柏林剛合併,有很多閑置空間,那有一個哈克夏中庭,就是所謂的猶太社區。
我回到台灣我看到我們的高雄,剛好那時候是 #左營眷村,救拯的理事長跟我講說左營眷村現在正在搬離,那只要眷戶搬一戶,國防部就拆一戶,那就拆一個房子,所以說一直在拆。
那些眷村都是已經80年以上的一個老建築,是日本時代在開港的時候,高雄港的時候他們建的一個宿舍,後來民國38年很多海軍大撤退到高雄來,他們就是變成海軍的眷村,那這個是一個歷史上的脈絡,那所以說拆掉...對整個高雄歷史也很可惜,我那時候趕快去搶救,那時候跟市政府、請高雄大學侯淑姿教授,我們去做調研。
先做調研,調查研究它的歷史背景跟價值,然後去提出所謂的 #歷史空間保存,我們先把它保存了59公頃,明德新村、建業、合群三個村都保存起來。
很多人說,吳議員你保存這麼多幹嘛,高雄說要當 #藝術村跟創意園區,他說高雄哪那麼多藝術家,我說我又不是只有藝術家而已,我要讓很多創意的人、創新的人來到高雄,如果國內外有這麼多年輕人,群聚在高雄幾千人,你想想看可以帶給高雄多大的創業能量,那時候大家聽不懂,但是保存被我保存下來,這幾年租貸戶或者閑置在那邊也做不到一半,所以看不到那個功效。
所以說如果擔任市長,一定把這個全部邀請,可以請1000人到4000人,那可以住到4000人,讓這些有創意的藝術家住在那裡,然後駐村;然後第二個,讓設計師或者是工業設計師,或者是服裝設計師,或者是電影創作寫作的,所有的文創工作者,或拍電影的,他們可以申請來駐村住在那裡,讓他們在那裡群聚,互相砥礪產生效果,這是第一步。
第二個,我是帶他們...不是他們作品又跑去駁二展覽,辦個展覽會就算了,我們要帶他的是跟我們高雄的傳統產業,大發工業區、鳳山工業區、仁武~很多工廠,或是我們岡山的螺絲工廠,讓他們了解他們在做什麼,你的創意、你的工業設計可以提供什麼樣的...或者你的創意他們可以幫你做出產品,讓這些公司也來認識這些設計師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從他的作品裡面我的產品可以做什麼樣的結合,#讓這些藝術設計工作者可以跟我們的傳統產業產生結合,讓他們產品去參加國際的比賽,比如德國IF獎,這些設計獎,如果你得獎的話你的品牌,你的價格...同樣做一張椅子可以本來賣600塊,可以變1200 ,增加的產值不是3%、30%,是100%。
你的設計感容易賣得好價錢賣得好價錢,量又可以賣大,那你的傳統產業就可以帶動上來,然後讓我們傳統就業可以增加,因為傳統就業才能增加就業人口。
那我們現在 #電子業我們高雄本身並沒有聚落的優惠,所以說另一個候選人說要發展電子產業,我問過所有電子產業投資者,台灣就是新竹科學園區,再來到台中支援新竹,到了台南只剩下兩三家而已,到高雄幾乎都是邊陲中的邊陲,沒有辦法形成聚落,而且現在的電子廠投資很大,都是自動化,就是所謂的關燈工廠,他是不需要請很多工人的,那所以說對高雄的產業沒有幫忙。
所以說我們為什麼去保存我們左營眷村,就是要當一個設計跟創新,包括IT有些新的技術人員,透過智慧,讓人群聚到高雄,我們免費提供給他來住,然後介紹他們跟傳統產業結合,讓他們一起帶動高雄的傳統產業,讓我們在國際上變成各種隱形的冠軍,這是我們所謂的一個策略。
所以說我們的左營眷村要做的是人才的群聚聚落,不只是保存而已,讓從日本時代來建港的人,換到38年來保衛台灣的國軍,現在換成要來搶救我們高雄創意年輕人的大軍,讓我們高雄傳統產業透過設計,變成一個設計之都、創意之都,讓我們的產品能夠行銷世界,很多產業的隱形冠軍都會在我們高雄,因為有左營眷村的創意人才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