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3 柯文哲《內湖私人養護機構大火 檢討》
柯文哲:
我們來看看這次內湖火災的事情:
104年9月14號這家(展新安養)公司換了負責人的名字(丁姓女子丈夫);
然後到106年這個機構又換名字了(佑呈),負責人又換了(丁姓女子);
108年他又換名字了(愛銀髮),負責人又換名字(丁姓女子丈夫);
108年8月7號他換到一個新的地方,里長有打1999,因為社會局沒有人接;
等到隔了12天,108年8月19號,社會局有同意原來的歇業,事實上他已經搬位置了;
所以在108年的9月2號,里長有再打電話問說他搬到一個新的地方去了,問說這個是不是一個合法的?
那我們的確9月17號有派人去看,不過因為他門關起來,所以就沒有處理;
隔了一年那個地方火災。
從這個案子我們分析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第一點、目前的安養機構 #歇業,我們沒有去確實追蹤原來住在裡面每一個老人的下落。
第二點、如果你立案的話,你反而每年會被檢查,所以你乾脆不要立案,就不會被檢查,所以未立案機構反而不容易被檢查;如果你有立案,你每年要接受評鑑接受什麼;你不立案,人家來檢查你把門關起來,我們 #目前又沒有一個法令說可以破門而入。所以 #立案反而比較麻煩。
第三個就是我們目前 #通報系統,他通報一次,有去看了,他門關起來就沒有下一步,所以這個也是一個問題。
再來就是說我們那些中低收入,有在領社會福利的,#訪查沒有做到百分之百,坦白講後來我們有查過,我們大概有幾萬名的中低收入,每一個都有追蹤,就是漏掉這一個,就這一個被燒死。
那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有一些反省:
第一點、我們現在有120家的住宿式機構,其中有99家是安養機構,20家是護理之家,#只有一家是住宿型長照,而且這一家就是我們目前在 #南港東明社宅 開辦的那一家。以目前的法令,這個護理之家跟安養機構他是說不能再設了,#如果將來要設都要變成住宿型長期照護機構,#問題是那個標準訂太高了,所以到現在為止,過去三年台北市總共只增加了一家,所以常常是這樣,政府好意訂了一個標準,可是他就做不到,為什麼做不到?
第一點、你今天要成立一家住宿型長照機構,你要先準備1000萬,因為 #必要財產要1000萬;
第二、那個 #消防跟建築標準都很高,所以你很難過;再來我們台北市的房價我想不用講,大家都知道,非常貴,所以在台北開一個長照機構還不如到桃園或是新北市的比較鄉下去辦,因為在台北市區要蓋長照機構,#土地成本太高了;
所以目前是這樣,在台北市要設一個住宿式長照機構有這麼多困難,所以在過去三年只有增加一家,那結果就是變成什麼?#全部走入地下,所以這的確是個問題,我們要去面對。
不過是這樣啦,至於歇業的機構要怎麼追蹤?這沒問題,我們已經做了新的流程圖,這以後都會徹底追蹤。
再來,#中低收入訪視機制我們會做到百分之百,不會給他放過。
不過是這樣啦,我們也希望說民眾把你的親人送到安養機構的時候,要拜託大家檢查一下契約書長什麼樣子,他有沒有合格證書?他有沒有開業執照?這也是要看一下。
剛才講到台北市很不容易設住宿型長照機構,到底市政府有什麼策略?我倒覺得是這樣,從今天開始,由內而外、由公而私,所以我們開始思考我們 #現在要蓋的公宅只要面積夠的,我們就要開始 #長照住宿機構恐怕是第一優先,因為既然他已經變成一個鄰避設施了,就變成要用公家的力量自己來處理,所以從學校、公宅、或是政府的機關,我最近會 #再整理一遍,能夠蓋的地方自己來蓋。
所以我們大概未來兩年裡,我們有 #規劃11處、1228床。
另外民間有8家來申請的,在籌設中的有4家。
不過要很誠實地講,在現階段你知道,民間要設阻力還是很大,所以可能要 #公家設立以後再委外民間的方式來處理。
分工是這樣,要住宿的(長照機構)歸衛生局,沒有住宿的(長照機構),比方居家、社區的就歸社會局,不過兩局還是會有密切的協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