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柯文哲《青年論壇-2:產業政策、能源政策與教育政策要一併思考》
影片來源:https://youtu.be/TKOc17EyAWg
柯文哲:
這個圖是這樣,上面這是私有資產的佔比,那是公有資產的佔比,所以全世界都一樣,#整個錢都往私人企業移動,公有機關都少掉了,所以政府目前…理論上所得稅應該有錢人要課多一點,社會福利要偏向弱勢,這大家都曉得,可是很困難,久而久之這些問題都沒有辦法解決,那怎麼辦呢?
我們看看喔,這條黃色的線是台灣的失業率平均數,紅色的這條是20~24歲的平均失業率,其實我們台灣的失業率大概還算stable,可是年輕人的失業率一直在上升。
有一次我去找李登輝,李登輝才跟我講,他抱怨很多,他說台灣有個問題一定要解決,他說我們 #技職教育出問題,我也認為我們讓一大堆人去唸大學幹什麼?不需要,我跟你講我們大學生的比例在全世界國家裡面算是高的,我們科學有比人家進步嗎?沒有嘛,坦白講不應該讓那麼多人去唸大學。
所以我跟你講我們這個20~24歲失業率可以到12%,甚至更高,社會上沒有工作嗎?有啊,這個叫什麼你知道?這個叫「#結構性失業」,我們的學校教了一大堆,社會上不需要的東西,所以松下幸之助講過一句話,他說工廠不是生產你能夠生產的東西,你要生產社會上需要的東西,這也是我們今天…按照李登輝在跟我抱怨,他說學校不是教老師會教的,學校要教社會需要的,我們的20~24歲失業率最高可以到14.6%,低有12%,比一般總平均的失業率還高,社會上沒有工作嗎?有啊,明明工地就缺工人,所以叫結構性失業,我們的技職教育是出問題的,我們教育體系是出問題的,我們教出來的學生沒有符合社會的需要,這都是我們要去面對的問題。
我們的薪資喔,從差不多1995到現在,#實質薪資已經25年沒有變化了,這是很大的問題,低薪。
有一次我們去上那個雜學校,他講那個教育論,我們常常每次在罵說我小時候唸書的時候都是填鴨式教育,我跟你講喔,存在就是意義,50年前填鴨式教育是對的,你知道為什麼嗎?50年前台灣的經濟是加工經濟,我們是OEM、ODM,我們是代工產業,我們要以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訓練一批技術熟練的工人,所以當然是填鴨式教育。
我們台灣的實質薪資25年來沒有變化,你要探討說25年前畢業的時候的薪水跟現在年輕人大學畢業的薪水一模一樣,台灣的薪水在25年當中沒有變化,你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嗎?#產業沒有升級。
什麼意思你知道?2019我去以色列,我就發現…你知道地球上有拿諾貝爾獎的人,到現在猶太人佔…只算三個科啦,醫學物理化學這三科,猶太人佔總得人數的1/5,我嚇一跳,他們佔總人口數的0.1%,竟然他們得獎數佔20%,然後我去以色列看,以色列拿很多諾貝爾獎,我印象中好像已經有差不多20個,以色列從立國到現在,900萬人口拿好幾個諾貝爾獎,可是你要知道,以色列的國小國中做學力測驗,在全世界是比台灣還差,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以色列一開始是訓練老闆,他不是訓練工人。
所以我們的國小成績比以色列好,初中成績也比他好,高中成績也比他好,到大學就輸掉了。因為以色列一開始在訓練,他的教育邏輯是我要訓練當老闆的人,我不是訓練要當員工的人。
我們台灣過去50年的教育,我們是代工產業,所以我們是訓練會做工的人,沒有訓練你當老闆,所以我們的學校從來沒有教我們的學生怎麼當老闆,都是教我們的學生怎麼當員工。我跟你講喔,#既然你是被訓練當員工,#這個就是員工的薪水。
所以有一句話很重要,成功為失敗之母,這什麼意思?不是失敗為成功之母嗎,怎麼倒過來講?因為人在成功的時候,不肯放棄過去成功的模式,所以你必須不斷的失敗,你聽的懂意思嗎?
你知道我們經濟問題出在哪裡?李國鼎、趙耀東、孫運璿,搞了一個新竹科學園區、楠梓加工區,當時就是勞力密集,加工出口。可是我跟你講,等到我們的工資上漲,土地成本上漲、環保要求上漲,怎麼辦?搬到深圳去啊;等到有一天廣州的薪資也上漲、土地成本上漲、環保要求高,怎麼辦?搬到長三角;再怎麼辦?搬到重慶啊,現在搬到越南,現在是搬到…我猜是搬到非洲啦,再下去就不知道去哪裡了。
我跟你講喔,如果我們台灣不打破目前這種代工產業的作法,我們的GDP就是22000到23000,為什麼?因為印度印尼人口多的是,你要比那個代工產業,我跟你講印度印尼幾十億的人等在那裡,所以我們的薪資被釘住了,因為它就流過去。
所以是這樣啦,這也是我最近在思考的問題,台灣如何打破薪資的問題,從教育跟產業去思考,如果我們要提高工資,我們要走高附加價值的產業,那就變成我們要走 #新創產業,可是這樣的時候就不能再用填鴨式教育了,必須是創新的教育。
所以台灣到現在諾貝爾獎拿0個,可是我們國小國中高中學力測驗在全世界是排名前面的,所以還是回到那句話,#產業政策與教育政策要合在一起思考。
我常常說我們的政策只考慮一個,他沒有同時看,就好像我們的能源政策,你要知道全台灣六都,只有一個城市它是「GDP上升、平均用電量下降」,只有一個城市,台北。
我就把那個英國駐台大使找來,我說你回去問你們國家的經濟部,給我一個report,到底怎麼一回事?#我們台北市還組團到英國去參訪,為什英國會GDP上升,平均碳排放量下降。真正理由是什麼你知道?產業要轉型,如果你要做高耗能產業,你那個平均碳排放量怎麼會下降,能源怎麼會下降?
所以我們今天台灣在講那個能源問題,其實我們要思考的不是能源問題,#是產業問題。
你是高耗能產業…我跟你講,台積電當然表現不錯,但聽說台積電吃掉台灣10%的電力,你有沒有聽過這個故事,那你就要想一下,行、不行?要想一下。
所以產業政策跟能源政策是綁在一起的,產業政策跟教育政策是綁在一起的,一起思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