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

2020.04.14 張其祿立法委員DTV專訪-3

2020.04.14 張其祿立法委員DTV專訪-3
主持人:
我記得在4月2號,這個行政院蘇貞昌院長他剛好在他的行政院會,拍板通過,可能要再追加這個一兆的紓困預算,那以這個張委員你已經在立院有過40天的這個會期的經驗,針對這一兆,你大概會從哪些方向,優先來監督或者是建議?
張其祿委員:
對,其實這次這個紓困特別條例加上之前這個特別預算,其實我們也已經做過一次的審議了啦,現在這些追加上來這些,它當然也要會經過一個朝野協商,還有最後追加的這個程序來定案。
那過去當然因為前面這個比較少的這個金額,那我們也有相當的審議的這個經驗,如果大家熟悉的話,就是說其實在這個特別條例裡面,尤其特別我們還是指出這個 #第18條,那個就是完全由我們 #民眾黨 這邊,所把我們這個主張,把它入了特別條例的這個法治的監督裡面。包括可能,#三個月要有一個書面的報告,然後 #六個月要行政院院長要到國會這邊來報告整個這個執行的狀況,來檢討這個結果。
那當然,之前的這個預算,基本上因為行政單位那邊的作業,其實我們也看了一些 #限制跟缺失,因為它的,是這樣講就是說,像它其實也出現了一些不是很正確的部分。
譬如說,我們認為這個紓困很重要的是要紓到真正的基層或者勞工,可是我們那時候看到在那個小規模600億的那個部分裡面,甚至 #勞動部是沒有編列到任何預算(對)。
那在譬如說,剛我們還有聊到說,為甚麼我們警消他們要到行政院門口拉白布條,(主持人:他們消防署也沒編),因為 #消防署也沒有編到預算
所以這個東西就是說,我們這次當然會非常的審慎去了解,就是說到底該有哪一些這個部會它是真的需要的(主持人:部會應該要補強),而不是說像上一次,它算是一個比較草率的狀況,大概就是十幾頁,一個簡單的預算分類(一頁是一億),一頁可能已經也超過好幾億了,所以就是這種狀況下,我覺得確實是要審慎。
那另外的話就是說,現在這個錢這麼多,我還是報告一個概念,就是說這個紓困大概,我們觀眾可以去思考,大概就是說,有三類型的,的對象,我講對象:
一個就是說可能是大型的企業,甚至我們常講的就是那種很重要的大企業財團;
那另外的就是中小企業;
那另外就是所謂個人跟勞工。
就是說我們這個錢,我們預算到底要到哪些對象,那直白說就是說,大型企業它的體制是比較好的(主持人:風險承受度好一些),對,它風險承受度是蠻ok的,如果說是這樣子的風險它承受不住,它大概也算不上是那種重要的企業啦。
那當然中小企業我們承認就是很辛苦,而且甚至大概可能預估,如果疫情是拉長,因為一般中小企業它的那個企業的融資貸款(資金周轉期比較短一些),周轉期大概都是比較短,大概都是一季左右,要是一季之內要是出了問題,它要是了不起撐個三四個月,那如果三四個月還不行的話,那它的這個就會有很高很高的風險。
那另外的就是到個人,接下來就是說,我們看在國外他們是這樣,就像以美國(像新加坡直接補到個人是不是),對,或者是美國,他們大量的經費,比較是朝向直接到個人端。
它這個原因是這樣,就是說因為大企業你先暫時沒有救它,或是甚麼它應該撐得住,中小企業,也是要救,我的意思並不是說不要去救它,但是這個就是你到底,救是它這個東西它的變數是疫情,就是疫情要是真的超過一季,其實中小企業的這個救,是有很多很多的困難,這個我們必須承認,因為這一季可能是會真的撐不太住的。
那另外的就是到個人,所以我們現在希望就是說,這個預算對於這個個人,因為像美國,我還是回到以美國為例,美國的話它就是先發給個人,那每一個人像一個家戶可能家長1200塊,小朋友500塊,那其實這個加一加當然將近也快10萬塊臺幣了,其實它那種精神就是說,我先讓你能夠活下去,因為你可能是受雇於這些中小企業,被裁員啦,或者放無薪假啦,讓你這基層先能夠活下來,先渡過這個過程。
所以現在我們希望就是說,中小企業,是要救的核心,個人也是救的核心,應該這兩端是一個就是我們希望錢能夠先這樣子。
那但是中小企業是大概,大概那個子彈只夠它的一季,那個人這一端的話,這個就是說是,比較而且另外一個就是說,個人端,其實從另外一個經濟學角度,那個就是對消費面,對消費面的一個幫助,因為我們現在也就是說,大家現在也都因為沒有消費活動,所以如果說這個錢能夠進到個人端,那如果能夠再刺激一點消費,這個消費能帶的那個乘數和效果還是會有的。
那因為如果現在就這個是,因為之前的概念,主要都是集中在降息、降利率、然後融資,多數都是在這個面向上,其實在這個面向上,其實我之前在財委會也有諮詢過,其實認真講,連中央銀行自己的報告,他們也會有報告給我們,他們自己的報告都已經談到,其實息也沒有太多可降,因為你總不能都是(主持人:負息),其實現在本來就沒什麼利息了,那甚至你有可能搞成零利率,其實我們也跟零利率也沒差(這又是一個緊縮問題),你總不能再負利率了吧,所以這個東西它就是說它那個效果其實是有限,而且事實上降那個息對我們一般的民眾其實你也不太會有感受。
其實真講,降息當然還是有人得到好處啦,反而是那個大企業,可是那個大企業的狀況他們如果得到這個之後,我們不是說完全不對,可是有的時候,我還是舉個經驗,其實當時我們SARS,其實那個時候紓困有特別紓到幾個固定的行業去,像是譬如房地產,可是之後我們有個經驗就是甚麼,就SARS之後,2003之後,大家譬如以臺北市,我們高雄還好,以臺北市的話,大家就再也不用買房子了(主持人:子彈都夠了),因為他們從那個時間開始,其實是反而造成分配上的更不公。
因為就是我們剛跟大家報告說,這個其實層次上我們現在其實是希望要救急救難,那同時也不要有分配上的,但是我們傳統很多的作法反而是,其實只得到一個餅乾屑,小企業得到餅乾屑,個人得到一杯水而已,但大企業因為,我們不要小看那一點幾碼的降息或者降利率(那一點息,基數太高了),那個對他來講,或者他們這個營業稅可能就是打掉或怎麼樣,那個對他們反而是,非常大的一個幫助。
當然也就是注意啦,但是最後可能又造成說這個財團跟民眾之間的分配上的,又開始拉打,所以其實就是說這背後的這個分配效果,還是要蠻釐清蠻注意的,所以我個人會比較主張就是說,我們還是要以中小企業救急,那個人就是讓他渡過難關,這個可能就是比較大的核心。
主持人:
那我這邊,主持人這邊有一個小小的請求,就是我們也發覺,這個第一波600億紓困下來之後,但是有很多執行細節看來到現在都還沒有補齊,比如說這個中小企業,像您講,去銀行申請這個紓困貸款,也就是用這個一般的這個信保來處理,甚至還有人說要加註記,以後變拒絕往來戶,那像主持人我自己呢,我也是製造業,有在做一些申請,那也發覺有一些細則其實是很不清楚的,也希望委員能夠幫我們,在新一波的預算下來之前,也能夠盯著他們把一些細則能夠訂完成的一個時限(是,那是一定需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