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2日 星期三

2020.04.22柯文哲聯訪逐字稿

2020.04.22柯文哲聯訪逐字稿
記者:
其他的縣市好像已經有在擬定一些封城的規劃,那台北現在的計畫是怎麼樣?另外一個還有就是疫調,因為昨天高雄說他們打電話去疫調,陳時中就是說應該是要面訪才對,台北市做法是什麼?
柯:
很多縣市都在做這個封城演習,我以前講過,一般演習我們應該先是書面作業,再來才是實際的桌上演習,最後才是實兵演練,那到實兵演練,坦白講成本就比較高,大規模要調動人,不過anyway前面的還是要做。
事實上台北市的封城遠比想像的困難,因為我們也不是在做自嗨的,因為像比方說像行政院跟立法院關起來怎麼做,坦白講這是我們台北市政府要跟中央協調。
事實上從大概兩個禮拜前我們就陸陸續續,我們消防局跟我們消防署、國土辦都一直在研商,還有中央各部會。
台北市封城不是你說想要封就封,牽涉到很多中央部會,我們大概預計下個禮拜會正式桌上演習,但是我們前置作業都一直在做,所以回答你的問題就是說,實兵演練的成本太高,事實上在這之前...恐怕還要先做...恐怕一次還不夠,我們叫桌上演習,已經開始在安排了。
那你第二條是什麼?疫調,來,疫調這個我們請實際第一線負責人來說明
衛生局長黃世傑:
現在的情況就是說疫調如果是已經確診的話,這些人已經住到各個醫院負壓隔離病房,所以即使是醫護人員要進去也是要換兔寶寶裝,那是非常麻煩的,所以我們的疫調人員不管是疾管處,或是疾管科的,或者健康服務中心的人大概很難這麼做,所以大概目前都是以電話詢問為主。
至於假定說,他說我去過什麼地方,有需要的話,我們的同仁的確是會到他那個地點去看他可能接觸的人,哪些需要做隔離,那一部分是可以到現場。
對於已經確診的人我們都是以電話做疫調為主。
記者:
兩個問題想要請教,宜蘭宣布若達到186人確診,可能就要封城,北市有沒有一個準則,達到什麼狀況的話,台北市會處理封城況狀?另外一個就是說您怎麼看這次敦睦艦隊,包括在帛琉有沒有戴口罩,以及什麼時候上船?國防部的說法都有出入,之前台灣才在慶祝0確診,會不會覺得自家人反而在扯後腿?
柯:
你說宜蘭怎樣?
記者:
宜蘭表示確診人數達到186人的話就會封城
柯:
我跟你講,封城有各種程度,如果像武漢連出門都不能出門,有的是說可以上班、可以購物,但是公共場所封閉,所以事實上封城有好幾個層面,這也是按照實際上的需要、或是說執行上的困難與否。
所以事實上在執政,我們說務實的考量,就是cost and benefit成本跟效益。所以沒有辦法這樣回答你說,186個人,186人看是分佈在幾個地方、還是群聚?封城有各種方式,所以沒有辦法回答你的問題。請參閱本人以前的名言,下個月我再跟你講。
敦睦艦隊我覺是這樣,我覺得一個態度還是這樣,#軍隊還是國家的命脈,當然出了問題該去檢討就去檢討,但是也 #不要用那種獵女巫或燒女巫的態度來處理這件事情
我倒覺得是這樣,既然有問題...所以為什麼我每次都說正直誠信這個很大的文化,出問題....坦白講這已經是跨部會了,應該是中央有人出來說這到底要怎麼解決,這不是只有衛福部的事,還牽涉到軍方嘛對不對?大家坐下來,開誠布公,該怎麼解決就解決。
我到覺是這樣啦,當然我知道那個軍艦上27人確診、發了20萬封的細胞簡訊,就我的醫學專長,我也覺得這個是危機,但是在危機的階段....
我記得我在台大當小醫生的時候,後來發現,開刀不順、流血,罵小醫生、罵小護士,血也不會自動止掉啊,還是...所以我就非常佩服當時的老師洪啟仁教授,越亂他越安靜,這也是我後來學到,#越混亂的時候不要急著去罵誰罵誰#先把問題解決
就像在流血的時候,血淋淋,罵小護士罵小醫生,血也不會止啊,該夾的地方先夾起來,全部處理完,要罵人再罵人。
所以我覺得是這樣,就我的專業,我也覺得這個是危機,但是就是把問題處理掉,這個不是燒女巫的時候。
記者(聯合):
市長想請問一下,那個最近政府不是有一個安心上工計畫要幫助勞工嗎?那昨天侯市長就有說這個安心上工計畫的門檻太高了,您怎麼看?台北市會不會另外推出一些補救?
柯:
坦白講你要是問我的話,企業是這樣,最理想你是要讓他不要倒閉,你這個倒閉失業那再來做失業救濟....雖然台北市兩千兩百多個緊急的方案,但坦白講只有兩千多個,對於全台灣就業是上千萬,所以在現階段薪資的補助,讓企業還可以keep住員工這很重要,因為如果員工還可以維持的話,將來疫情過去的話還可以V型反彈回去,如果你讓企業都倒閉的話,員工失業了,就算這疫情過去,他要回復,比較困難,或者恢復時間要相當長的時間。
所以其實在現階段應該最理想如何讓那些企業,雖然薪水發少一點,但還是可以維持生活所需,目前企業的結構不要去破壞掉,所以坦白講,失業救濟是最後的手段,其實是如何幫助這些企業可以度過危險期,這個才是紓困方案最高原則。
記者:
現在台北市海軍官兵足跡只公佈了桂林路大賣場迴轉壽司店,其他縣市包括新北市有公布像是眼鏡店,高雄甚至是有公布了去摩鐵,這個臺北市到底有沒有要全部公布?那不公布的顧慮是什麼?
那第二題就是還是想請教一下黃副市長,有沒有想要勸一下你哥哥這一次的事情延燒了這麼大,有沒有勸一下他該怎麼做?還是...那下一步該怎麼辦?
柯:
第一點這個公布,我還是 #主張全台灣要一致公布,我們當時接到這個情形,問中央說這到底要公布到什麼程度,他說叫地方政府自行決定,我覺得這個實在是...。
所以我一向都很喜歡SOP,就是說大家一致,大家公佈到什麼程度,所以從以前不管是中央...集中檢疫所,一下子公布一下子不公布,坦白講作為地方政府,會一下子搞不清楚現在要怎麼辦,那你們為什麼決定這樣,那過去...按照陳時中的講法...我也是順時鐘,他認為可以控制的他就不講,他認為會有失控的,或是完全沒有辦法掌握,就拿出來講。所以基本上我還是按照他疫調公布的原則來處理。
因為這個病人..不是病人,因為這個感染者,我們在疫調我們也拖了半天,詳細調查,如果他有戴口罩,時間短的沒有公佈,他口罩拿下來,在那時間長的我們就公布。
不過我覺得是這樣,公布與否或是公布到什麼程度還是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不是讓每個地方政府看著辦,這不是我的作風。只是說我現在是捕手,不是投手也不是打擊手,我就是投手丟出來,不管爆投幹什麼,我就是去接。
黃珊珊:
我補充一下剛剛市長講的公佈的原則,我們昨天已經講過了,他去了六個的地方,有三個地方是公共運輸,公共運輸當天我們就已經做完清消,另外兩處一處是他女朋友的家,我們認為那裡只有他女朋友,我們已經開居家隔離書了,另外一處是一間自助洗衣店裡面沒有人,那部分已經做了清消,所以我們就沒有公布的必要,主要是這兩個問題,所以臺北市不是不公布,而是按照市長講的原則公布。
第二個,國家有國家的制度,我想每個工作崗位上都是堅守自己該做的事,所以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記者(三立):
剛遠流出版社有推薦笑傲江湖,想請問市長,在這個期間有沒有推薦什麼防疫書單要給民眾,另外再請問市長平常都看什麼書呢?謝謝。
柯:
我是有書就讀,我什麼都讀,我是很博學的人,呵呵,好啦不要吹牛,好下一個。
記者(蘋果):
口罩3.0上路,可以在超商做預購,可以用手機、信用卡、現金結帳,可以有超商七塊錢的現金回饋,你會不會擔心這個政策上路之後,對你們當初設立的販賣機會有所影響?而且對於購買數量會有所下降,因為當初說要在12區廣設,還有一個條件是你們數量要足夠,結果需求量有減少的情況下會不會提前上路?
柯:
口罩販賣機,我覺得是這樣啦,有實體商店有網路商店,所以應該是適應 #各種各個不同年齡層或是不同需求不同習慣的人的採購,其實目前你到哪裡預約....,就人的行為,我到一個地方直接付錢拿東西,這是最直覺的,你說我還要預約一次、還要再領一次,那我就擺一台自動販賣機去按一按拿到走了就好了,何必再走第二趟,現在是說你可以第一次來預約,下一次再領,唉!很麻煩。
但是是這樣啦,如果在不影響現在的用量,其實14天買9片,我是主張可以延長,既然供應量,我知道是夠,我知道目前中央庫存量夠,應付前期的買...我的意思是說14天買9片,其實改成28天買18片,理論上可以減少大家購買次數。
就我們販賣機的經驗,還有一點現在是一期一期賣,就可以發現一開始賣得多,後面賣得少,所以如果設計成不管線上、線下購買,就是說你採購訂單下了 ,14天在期間內不能再買,這樣賣的每天會比較平均掉,不過我們只是建議,這還是中央決定。
不過我覺得是這樣啦,這個疫情還會拖一段時間,每一段...不斷的反省改進,這是我的文化。
我現在看口罩販賣數,它是有呈現周期,前面會多、後面會少,現在如過改變那種...特別是現在還有線上、線下,老百姓真的會搞混,所以線上線下口罩的管制...我還是主張現階段口罩要管制,實名制管制要,只是說如果存量夠的話,是不是改成4個禮拜買一次?是不是可以改成買一次以後,在期間內不管14天、28天不能再買,這樣會把週期性買口罩的人數變化把它平(均)掉,這是我觀察購買數字我的建議。
閱讀本文有幾點告知:
1.非要全盤護航柯文哲,但起碼給他一個平等檢視的機會
2.聽不出來的地方會忽略
3.明顯贅詞,在不影響語意表達時會忽略,不惡意刪減字
4.發文前已校稿,如還是有誤的地方請指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