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6 柯文哲致詞逐字稿
北歐永續能源與環境論壇
芬蘭辦事處、丹麥辦事處、還有辦事處,
還有我們環保署的蔡副署長,大家午安大家好。
首先謝謝北歐三國駐台的辦事處,
在臺北舉辦這場「永續能源與環境論壇」。
這個活動是北歐三國,瑞典、芬蘭、丹麥
跟臺灣的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
以及企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台,
來分享永續能源、環境保護跟智慧城市,
還有廢棄物處理跟再利用的政策跟技術。
最重要的是我們臺北市政府相關局處都來參加這個分組討論,
我們希望透過經驗分享跟交流活動,
我們可以吸收其他先進國家的一些經驗,
我想這有助於我們整個臺北市政的推廣,
讓臺北成為宜居永續的城市的目標,前進更順利。
臺北作為臺灣的首都,
我們在兼顧經濟發展的時候,
也要考慮到環境保護跟生活品質的提升。
今年九月我們臺北市政府有發表
「臺北市能源政策白皮書」跟「臺北市循環城市白皮書」,
我們是希望透過這種節能、綠能、低碳、溫室氣體減量的目標
來達到能源轉型的願景。
也希望說這個目標讓臺北
成為一個低碳、韌性、友善的宜居城市。
2015年聯合國發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 (SDGs Agenda),
那我們臺北市在2019年首次有發表自我檢視報告,
2015聯合國的SDG有17項,
那我們然沒有辦法一次到位,
所以一開始我們在去年就選了7項來做來檢查,
看我們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
今年我們發布第二版,
再增加4項的目標,
所以我們現在有11項正在做。
那當然今年全世界各國都受到COVID-19的影響,
不過疫情在進行當中,
我們SDG市永續發展還是有繼續進行。
也就是說當一個制度或一個技術
有13%的人使用以後,速度就變快,
比方說,臺北市在推廣無現金交易,
我們就從學校開始,
因為學校一開始他就有…
我們國小、國中、高中,加起來有22萬人。
這並不需要說我們再去議會去鼓吹啦,
或者是我們要去尋求民間的支持,
因為單單從我們自己市政府就可以決定了,
就可以有22萬人,
這很容易就形成一個economic scale,
一個足夠的經濟規模。
事實上我們發現發展ICT,不管是智慧城市還是ICT,
它最困難的不是技術,而是經濟規模。
所以一定要達到足夠經濟規模,才容易做起來。
那事實上我們在推動無現金交易,
比方說我們利用學校,
我們現在國小、國中、高中大概在今年九月這一期…
大概在55%的學生是用電子支付在交學費。
所以我想這個會針對臺北市產生很大影響。
今年這個三倍卷,
事實上,我們臺北市65歲以上的長者,
有38%是選用悠遊卡去加值,加值三倍卷,
因為當時說,刷三千補三千,
比中央政府再多一千塊,用這個誘因。
事實上我們後來發現在前一個半月,
我們大概有11萬以上的長者,
已經把三千元都刷掉了。
所以我相信,臺北市無現金交易,
應該在未來一、兩年會有很快速的成長,
這種「由內而外、由公而私」是一個很重要策略,
所以我們希望說透過這種交流活動,
讓我們公務員去看看到底其他國家,
現在這種環境保護,永續能源這種概念
到底他們做了什麼?
我想這個對公務員的提升是有很大幫忙。
那如果我們有政策的話,
我們會落實在我們的政策。
從政府…
事實上,臺北市政府一年的預算一千七百億,
我們應該算是一個很大的採購者buyer,
很大的採購者,
所以事實上不是只有企業在交流,
所以我非常鼓勵我們的臺北市政府的官員,
出來參加這種座談會啦,看看其他國家先進的技術,
看看有什麼東西引進的。
透過我們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
就達到一定的經濟規模,
我想這個會很快的帶動整個臺北的發展。
在過去六年,
我們在智慧城市的推動就是用這種概念,
「由內而外、由公而私」,
我們不僅要鼓勵市民參與,也要公私協力,
當然我們是創新科技,整合數據。
所以最近我們市政府,
開始成立那個「數位資料委員會」,
所以像那個big data company、data center,
在臺北市政府開始成立。
我們希望說,
這個從外面引進各種新的知識比較好,
我們可以在這個市政推行。
我想這對於整個臺北的進步是相當有幫忙的。
那我們希望說在這一次的論壇當中,
我們可以讓我們的市政府官員都學到更多知識,
落實在我們的政策,讓臺北更進步。
好,謝謝大家。
閱讀本文有幾點告知:
1.非要全盤護航柯文哲,但起碼給他一個平等檢視的機會
2.聽不出來的地方會忽略
3.明顯贅詞,在不影響語意表達時會忽略,不惡意刪減字
4.發文前已校稿,如還是有誤的地方請指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