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4 台北市秘書長《不只振興 同步轉型》
新聞主播: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個月初才炮轟三倍券沒有振興的效果,還說 #有讀書的經濟學者都知道沒用,而有台大經濟學者舉辦論壇,宣傳文宣上就寫著「邀請有頭有臉有讀書的經濟學者來談三倍券」,還嗆聲柯市長來切磋經濟,#北市府也決定正面迎戰,派出了秘書長陳志銘前去踢館,沒想到在場的經濟學者真的批評三倍券很沒用,反而 #讓柯文哲成了先知,他也再度砲轟三倍券,就是收買人心的蠅頭小利。
=========《討論會》=========
台大經濟系教授 劉錦天:
我們在這一場請了都是有讀書的經濟學家來跟各位討論。
———
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 龔明鑫:
到七月份開始的時候,我們推出了所謂振興消費券,因為我們是要促進消費,我們是要消費點火,發現金對於促進消費這個是完全不通的,很多的這些商圈夜市紛紛加碼,地方政府加碼,產生了一個比較好的經濟循環的一些效果,三倍券基本上你去大賣場,你買到的錢1000塊你不是1000塊,你可以買到1300元。
———
政大經濟學教授 莊奕琦:
三倍券是創舉還是多此一舉?三倍券是不如純消費券,而且時效性又比較差,那個行政成本還有社會成本蠻高的,執行的成本也高,民眾不易懂。
———
中研院經濟研究員 簡錦漢:
三倍券它產生的對GDP成長的貢獻應該只有0.08%,如果根據一些經濟理論的話,三倍券或消費券是完全不會有什麼效果。
那在整個紓困的概念,我們基本理念都是一樣的「#企業絕對不能倒」,因為保住企業就是保住就業,保住就業才能保住所謂的「可支配所得」,保住可支配所得才能保住消費,保住消費才能保住GDP。
這一次振興券/三倍券,#510億的舉債預算我們能夠創造多少GDP出來?當時我們內部有充分的討論,#不會超過0.1%,但今天我們得到的答案叫做0.08%,跟我們當時判斷的數字是差不多的,它不會超過0.1%,因為 #替代效果會非常高,那當替代效果出來的時候,#乘數效果當然就是下降 下去,#即使510億佔了GDP的0.27%,所謂增加GDP這一塊不會超過0.1%。
好,那當然我們就在思考,它如果對經濟這件事情的話,它是有限的,我們不能講它無效,但它是非常有限的,那台北市政府在這一次的話,能夠特別去做些什麼事情?因此我們就思考「轉型」這件事。
有人講說既然(振興)經濟無效那台北市為什麼要加碼?我告訴各位一個數字,我們這次在整個台北市的政策工具,#敬老卡的部分有46萬張,我們就針對長者這一塊,就是 #現金的最高愛用者,他們對非現金這一塊是非常地排斥,那我們何不趁今天這個機會讓他去轉型?轉型所謂的「非現金交易」這一塊,因此台北市政府在這一塊的話投入了多少成本,1.7億,我們1.7億要改變所謂長者的一個習慣,習慣的改變他一樣需要成本的代價,我覺得我們做到幾件事:
第一個,#三分之一以上老人願意改變習慣,開始使用無現金;
第二塊,超前部署這件事情,我們動員我們的區公所,我們動員了里幹事,可是去做所謂這樣子一個「綁定」的動作,讓他們也開始知道說「無現金(支付)」這件事情就是要往前去走。
目前我知道整個領三倍券的1986萬人,在所謂的一個「數位支付」這一塊,就是說非現金這一塊,包括信用卡、電子支付跟電子票證,事實上只有176萬,連十分之一都不到,當我們國家在開始往前去推所謂的無現金這件事情,因為三倍券這樣的一個政策出來,事實上它反而是倒退的,510億它不是一筆小錢,它是一個舉債出來的錢,這510億如果能夠將它投入所謂的「#數位建設轉型」,我想這是非常值得的,不要放棄每一次的危機,我們應該把它視為一種轉機。
=========《討論會後採訪》=========
柯文哲:
那個是常識啊,這是很糟糕的問題啊,這沒有財政紀律,就是習慣大撒幣,蠅頭小利,收買人心的這種小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