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6今晚我想來點真心話EP15 逐字稿
柯:今晚我想來點真心話
陳:各位觀眾朋友大家晚安,歡迎收看今晚我想來點真心話,今天我是代班主持人。今天因為學姐有事情很忙碌,#沒有被幹掉,她馬上就回來了。
柯:越描越黑。
----新聞畫面----
陳:我覺得大家甄嬛傳看太多了。
黃:他對我們幾個人,其實跟著他這麼久以來,我覺得其實一直以來都一樣。
---------------------
陳:我想要問市長一個時事議題,就你知道最近網路聲量很高的一個人,她的閨房被大家所討論。
----新聞畫面----
記者:衣服堆的高高疊成一座山,另一邊床上更是被衣服蓋到快看不到睡覺的地方,這其實是高嘉瑜的租屋處。
---------------------
柯:shock
陳:你有看到他的房間長什麼樣子嗎?
柯:我只看到照片,因為我沒有從來沒去過
陳:她現在的網路聲量是衝到冠軍,然後碾壓大家。
柯:就是那個反差太大,因為她平常看起來光鮮亮麗,怎麼房間裡面亂七八糟,大概就是日劇叫魚干女,大概就是那樣。
陳:其實這次這個照片出來之後,大家就開始討論說,委員們議員們來每次出訪的時候都在做什麼?
柯:不過跟我出訪的議員都很正常阿(跟誰不正常),因為我們…其實我們那個行程都一直在跑,所以他也沒地方去,他去買東西,莎喲納啦掰掰,他就掉隊。
陳:市長出訪好像都是鐵人行程,就是出去的時候好像九天跑三個國家,然後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
柯:就出去之前都有計畫,誰要看什麼,誰要看什麼,回來都還要…心得報告都會講說看完之後我們臺北市要改哪些。
陳:回來就整個…就像你講的(累攤關機)。
柯:我們回來都繼續上班,我們早上六點的飛機,七點半也是來來開會,我們都一樣在工作。
陳:你有去看過社宅嗎?
柯:有啊,韓國的,荷蘭都有去看, 所以我們那個物業管理公司,也是荷蘭看完回來以後才決定要設的。
陳:那我們現在接下來就要講到,同樣是大家非常關心的房子議題,就是社宅的議題,現在的社宅好像跟以前不太一樣。
例如說我們前幾天去看的青年社宅,在萬華的。那它過去是軍人的眷舍,那以前的狀況是比較差的。不過我們那天去看,它的外觀美輪美奐。但是我要跟市長說,其實最近最紅的是大同的明倫社宅。
----新聞畫面----
記者:這是北市的明倫社會住宅,不過其中三房房型月租金居然要價超過四萬元。
引發爭議的是三房44坪,月租40,500元。雖然比周遭新成屋便宜85折,但以社會住宅來說,真的太貴。
---------------------
陳:大家說,這個定價也太貴了吧?40,500元怎麼會有這樣的定價?
怎麼會有這樣的定價?
柯:你想想看,我如果要便宜的社會住宅,廚房、客廳、廁所全部集中共用,每個人就一個鴿籠,鴿籠。
這樣的話你負擔面積少,房價就就掉了。如果我們這樣幹的話,那一棟社會住宅,很快就變成被標籤化,#變貧民窟。
以前裡長的概念,就是你只要給我蓋社會住宅,我週邊房價就掉下去。
----新聞畫面----
記者:寸土寸金的信義區興建社會住宅,引發當地部分居民不滿。
抗議居民:把我們的憤怒灑下去,這樣子好不好?
居民:中繼住宅就是一個比較貧民麻,我們不是瞧不起貧民。我們說他的管理會不會跟隔壁差很大?那將來會不會很亂?
---------------------
----訪談畫面----
主持人:不要讓社宅變成貧民窟或貧民區的代名詞。這也是很多人會反對的。
柯:混居的概念就是說,一個社區不能說住在那裡面都是低社經地位者,在那棟房屋裡面就是說大概什麼樣的人。混居就是讓我們的社宅不會變成貧民窟,#不會被汙名化一點很重要的戰略。
---------------------
陳:市長,混居這個概念,其實在國外…您去看這麼多社宅,他們也是次這樣的概念嗎?
柯:都是這樣啦,因為他們…這個混居的概念也是從荷蘭那比較成功案例想出來,#絕對不可以讓社宅變成貧民窟。
我們有一房、二房、三房,因為我們臺北市戶籍登記,每一戶有1-2人佔60%,3-4人的有30%左右,然後5人以上才10% 。
其實在明倫社宅,當時我們631還沒有用到,我們是用721,所以我們還是有往那個一房型偏。
陳:明倫社宅部分,一房型的是佔七成,總共是246個房間。
柯:是,我大概佔七成,。
陳:然後二房型主要與有20%,總共71間,但是三房型其實只有45間,只有10%。
柯:家庭結構是631,我已經設計721了,我們現在好不容易,每個裡長聽到說要蓋社宅,他不會反對,#還問我說看我們這個裡的能不能多一支籤?
#我們讓社會住宅從此不再被標籤化, 不再變成鄰避設施,這是很重要的戰略,混居。
陳:而且我們在設計的時候也考慮到城市美學,其實我們那天去青年社宅,那個open house Taipei,裡面的住戶還有外面來參觀的人,他們說: 哇,這看起來不是像是社宅。
-----影片-----
柯:這個房子值不值錢我不知道,這個view絕對值錢,河岸第一排。
這社會住宅、公共藝術還是標案,專門有有特別團隊去做。所以那社會住宅,城市美學是做得很好的。
---------------------
陳:所以我們剛剛講到 #臺北市的社宅其實是有戰略的。不過其實這次很多的網友都在說,為什麼不把坪數降一點,然後把錢壓低一點?
柯:這個也是討論過很多遍,我這個就是叫business unit(事業單位)的概念,BU,就是說過去政府常常是社會局跟都發局的錢,那個錢都混在一起,我們要讓政府的部門有成本的概念。對都發局來講,他蓋社會住宅,他還是要維持財務平衡,但是你住進去,你的經濟狀況是不好,你是不是應該要跟社會局申請租金補貼?所以社會局要發租金補貼,但對都發局來講,我就是不管。我這個面積我就是要收這個錢。
所以事實上,不是說去住那個一定要花4萬塊。如果他有辦法申請到租金補貼最高額還有1萬1。
陳:我們現在一年的租金補貼就補貼了一億多?
柯:那是社宅,如果全臺北市加起來不得了了,那個很多億阿。
陳:這個明倫社宅開放給大家申請之後,真的很多人來看房,申請的人也很多。現在一房型來申請就有721間,其實真的很多人想要來住,像那天我們去青年社宅也是。
-----影片-----
青年社宅住戶:邀請朋友來來做客的時候,他們看到都會哇~~~
我老婆就會一直問說,有沒有機會再繼續住這樣。
---------------------
陳:我們再來講說,現在三房型的申請是真的是比較少,可能租金真的也比較高的關係,現在只有15件,那未來這些房子要是租不出去怎麼辦,就空著了嗎?
柯:可以合租啦,我們還有一個合租的機制,所以這個也不會浪費。
陳:其實社宅這件事情,剛剛講得混居是一個概念,然後共榮是一個戰略,第三個就是要穩定房價。
這次這個明倫社宅的爭議出來之後,其實很多人都在問,你蓋社宅不就是要打房嗎? 然後市長說沒有沒有,我們沒有要打房,所以很多人就說,難道你要幫忙炒房嗎?
柯:我們的社會住宅,保證低於市價85折以下,不會超過85折,所以我們是抑制房價,不是要打房。因為我們臺北市,自有房屋85 %,你真的房價崩盤,老百姓不高興。
所以我們的戰略是,讓房價不要一直飆,擋住,然後國民所得追上來,這才是提到比較正常的方法,所以我們蓋社會住宅不是為了打房,而是為了穩定房價。
陳:可是這個租金的問題,其實應該是全國性要討論吧?
柯:本來就要統一阿,哪有說中央的價錢跟臺北市不一樣,這沒道理。
陳:那現在有在討論這件事?
柯:#當然沒有阿。
陳:我們是不是有一直去函說大家要討論一下?
柯:#反正他的也還沒蓋出來,所以還不用煩惱。
沒有啦,通常我們前面會被檢討,他們跟在後面….#不過我看中央要蓋出來沒那麼快。
我還是主張混居的概念,所以它是混居、它很是穩定物價,它不是貧民窟,它不是要打房。要把觀念先想清楚。
其實我們居住正義,還有最後一個就是社會模式,我們 社會住宅裡面有10%,是不是用抽籤的,是用申請的。
我們會按照這個是社區需要什麼,然後去徵選人來報名。有的人進來是在做田園城市,還有做剩食的,他把市場剩下的食物來做成水餃,變成一種社會公益事業,還有在做親子教育。
所以我們在思考就是說,如果我們如果有一種臺北市有2萬戶社會住宅的時候,我們城市的進步很多實驗可以在裡面先做,做成功了再推出去。
陳:所以社會住宅之外,市長我們臺北市還有哪些東西可以落實居住正義?市長一直想喝咖啡(杯子拿起來又放下,來不及喝)
柯:我們除了社會住宅,另外是分級租金補貼。
陳:包租代管。
柯:包租代管合在一起。還有一個其實是稅制要改啦。就是說囤房稅、多屋稅、臺北市單一且自住稅率是減半,如果你只有一戶房子,而且你真的住在裡面,那我認為這個是是生活必需品,ㄟ拜託你有五棟房子,你在當包租婆….
陳:幹嘛看我?又不是我。
柯:我還不跟你課多一點稅,#我怎麼對得起國家民族?
陳:我們現在囤房稅不是也送到議會?
柯:我們現在送到議會啦,我看,不見得會過吧。
陳:還有很多阻力是不是?
陳:好我們這一集講社宅,我想到最後的時候,我們還是讓大家看一下我們的明倫社宅蓋得麼樣,還是要跟大家說一下現在一房型跟二房型的人申請的非常多,一房型已經有700多件,然後二房型的也有173件了,我們來看一下,這個明倫社宅到底社宅怎麼樣?
-----影片-----
柯:我覺得這是一個居住正義、城市發展、公共設施的需求,透過社會住宅去改變了我們臺北市的居住文化。我常常說我住在公寓,樓上姓什麼都不知道。所以這個還是要改。
-------------------
陳:好,所以改變成真。
柯:從社宅開始。
陳:今天真心話就到這邊,跟大家說掰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