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0 柯文哲《廣慈博愛社會住宅》
影片來源:https://youtu.be/5eaAiZJljmA
柯文哲:
不過其中社會住宅還是一個很重要的面向,因為如果政府手中完全沒有一個籌碼的話,很難去影響居住正義的進行,那麼從文獻上你知道來講,一般來講,政府手中的社會住宅大概要達到總戶數的5%,所以當時為什麼會有這個台北市社會住宅蓋5萬戶的概念,像台北市的住宅大概是95萬戶,所以如果5%你知道,取個四捨五入大概就是5萬戶,所以當時我們就說要設定社會住宅目標就是5萬戶。
所以說政府手中大概有5萬戶的社會住宅,他才能夠有效的去運作整個居住正義,包括控制房價,還有社會新型態的變異。
那麼當年我們目標還是5萬戶,不過後來在實際的過程當中,就發現說這講比較容易,#蓋社會住宅不是預算編了房子就會長出來,今天來這裡本人也是感概萬千你知道,當年要蓋房子的整個園區的設計,那時候徐巧芯議員還沒來,不知道當年的辛苦,這個9次的說明會、2次的公聽會,一定要先按照居民的需要去蒐集資料、然後回去再修改計畫、然後再來爭取這個里長的認同,過程當中這個 #市長還是要親臨前線,然後 #撒冥紙什麼還是被攻擊過,但是在一步一步的喔,然後我們那個設計圖慢慢做出來的時候,我們能夠有效的去說服里長的時候,慢慢大家可以支持,最後也是要靠議會議員的支持才可以得到預算。
整個社會住宅的進行,其實我們今天台北市在進行社會住宅,他不是說單純的去蓋這個住宅給所謂社會最底層的人、最弱勢的人去居住,因為事實上我們在過去的經驗,平宅、整宅 我們已經試驗過了,如果純粹只是那樣,目標這麼小,只有這樣的話,很快那個地區就變貧民窟,所以就變成鄰避設施。
所以在過去幾年中,台北市在進行社會住宅的興建,從鄰避設施變成現在是里長會跟你爭取說他那個里喔那個 #籤能不能加多一點,還跟我們討價還價你知道,這表示說什麼?我們已經 #從鄰避設施變成好厝邊,當然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也是做了很多修正。
所以我們蓋社會住宅,一方面當然是要解決那個收入在50%以下的人,就所謂社會比較弱勢這邊的,他們居住上面的需要,當然以前還有人跟我講說為什麼不蓋那個可以賣的?為什麼我們只蓋「只租不賣」?這邏輯是這樣:
就是我們現在只租不賣的話,#大概6年換一輪,如果一個房子以60年的壽命計算,他可以換過10個turn overlap,換過10批;如果是賣給你的話,只有一批。
所以我們是希望說年輕人在他還沒很有錢的時候,先來住社會住宅,那你要努力賺錢你知道,等到他錢夠了,他可以去外面買他自己的房子。所以社會住宅只是做一個 #過渡時期,來協助年輕人在最困難的階段,所以當時我們為什麼說只租不賣,而不是用販賣的,邏輯是這樣。
所以我們現在蓋的都會達到這種標準,它一定要求要一定程度的漂亮,所以它是兼顧城市美學,所以年輕人有地方住以外,它還兼顧城市美學,然後也要帶動台灣智慧建築產業。
最後喔,#社會新型態,事實上目前我們的社會住宅大概 #有10%不是用抽籤的,#是用申請的。就是問一些人說喔,如果你住在這個地方,#你對這個社區你有沒有什麼想法能夠貢獻?事實上從健康(社會住宅)、到興隆(社會住宅),我們這樣一路做起來你知道,我自己也去檢查過好幾次,聽那些年輕人報告,欸還不錯,甚至我有一次還下條子說我們那個申請的,能不能讓申請年輕人專門做網頁的,幫我們社會住宅寫網頁的。
所以慢慢的我們整個社會住宅它不純粹只是蓋給最弱勢的人住,它達到一個居住正義,然後城市美學、智慧建築產業,還有一個社會新型態,這幾年下來其實這個還滿成功的。
那今天這一棟那個預算35.6億,地下4層、地上28層,總共有476戶,預計於111年4月竣工。事實上這個還算蓋得滿快的,因為我們大概在105年4月統包,專案經理廠商也找到,到107年4月就發包,107年的10月就開工,(中略),在107年10月開工到現在,差不多2年就可以上樑,所以這也是政府與民間合作很好的案例,大家合作讓工程速度加快。
今天很多里長在這裡,當時蓋這個的時候我答應大家一件事情,如果你們趕快弄都更,我們蓋好的時候可以優先讓你們…方便 #有辦都更的可以讓你先進來住,#都更完你再搬回去,這也算是說我們蓋這個社會住宅 #設法把整個廣慈園區周圍的都更把它做起來,所以事實上我們還有(都更)工作站在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