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30日 星期日

2021.05.30 台北市政府 防疫記者會 媒體提問

 2021.05.30 台北市政府 防疫記者會 媒體提問

記者:
有關四級警戒,上午進行兵推之後,你認為以現在疫情的狀況是不是還有實施封城的機率?另外,是否建議北台灣的生活圈應該一起封城?有跟基隆或是新北市討論過嗎?
----------
柯文哲:
從今天早上的看法,以萬華地區最嚴重的狀態下,達到10萬人每400人感染,#目前的管制方式還是有效,所以只要在這個基礎之上你知道,#目前台北市會封城的機會很低
那至於其他縣市來講喔,只要大家知道不要讓他衝過那個10萬人400人感染這條線,應該封城的機會是不大。
不過先決條件是大家還是要合作、要聽話,這樣才有辦法避免這個說疫情爆發你知道,搞到最後要封城。所以目前是沒有封城的危險,但是大家要繼續合作。
----------
記者:
有科技界的友人打電話給你,強調停工對全世界的影響太大,請問疫情嚴重到什麼樣的程度,可能就沒有辦法考慮到經濟的因素,必須要封城?
----------
柯文哲:
這個是這樣啦,停課容易,停班就開始難了,到停工這是非常嚴重。不過到停工的話,這個就真的會影響整個台灣的經濟你知道,那….所以我們在戰略思維上不要走到那一步,大概其實到現在為止,我們也是就停課,連停班都還沒有,我們現在只是居家辦公。
所以結論是這樣啦,不要讓疫情失控到那個程度說要停工,這一停工下去,經濟一定崩潰啊,就像我們在去年在世界各國看到的。所以去年台灣的GDP還是正成長,這相當了不起,很多國家就是因為封城你知道,整個經濟就崩潰。
那我們應該讓…我們應該還是要訴諸國民的合作,不要讓自己走到那個地步
----------
記者:
有關感染篩檢的問題,首先市長之前曾經說過5月28號前後疫情會再創高峰,之後會慢慢趨緩,其實和目前的數字看起來非常吻合,市長怎麼看?
----------
柯文哲:
這個還是一樣,一般感染到發病一個禮拜,發病到真的真的很明顯要插管什麼,還要一個禮拜,到死亡一個禮拜。
所以事實上,我們感染到被篩選,因為我們後來PCR塞車嘛,所以感染到發病、發病到篩檢,篩檢再做出來,本來就幾乎誤差是快要…已經接近兩個禮拜了你知道。
所以當時就知道說這個有效沒效,要看兩個禮拜才可以知道,現在看起來是拖了這兩個禮拜,感染的case開始在…確診的案例開始在下降,就表示說這個方法是有效。
所以還是那句話啦,#國家的力量在於國民全體,會過關的話還是要靠每一個國民願意合作,如果大家都不戴口罩,還是群聚,這個疫情還是沒辦法控制。
那我們現在5月28號以後的這種變化,它反映的是從5月14號開始的一些封城的措施,所以這個大概…#我們每一個動作它的效果要2個禮拜以後才看得到
----------
記者:
有關傳統市場人潮眾多,可能成為防疫的破口,基隆市實施依照身分證尾數單雙號進行自主分流,台北市政府是否會跟進這樣的做法?
----------
柯文哲:
#政治要考慮行政成本,如果我們現在下一道命令說用身分證字號你知道,我覺得是這樣啦,逼不得已還是要用啦,但是我還是相信如果現在下一道命令下去,拜託台北市民每個禮拜去市場兩次就好,去採買兩次就好,減少外出的機會,在這個原則之下,我們先這樣再跑一個禮拜看看,如果還是不行,當然我們會有新的方式來管理。
事實上管理還要考慮行政成本,下一道命令下去,到底能不能執行這要考慮。後來我發現你知道,只要命令清楚你知道,絕大多數的老百姓還是會支持政府。所以在這個地方就呼籲大家一個禮拜出門採購兩次就好了,就這樣。
----------
記者:
有議員指出馬偕醫院有院內感染的情況發生,目前已經匡列100多人,請問台北市政府是否有掌握這樣的情況?
----------
柯文哲:
這個就是所謂的謠言,因為馬偕醫院是封兩層你知道,它要改成專責病房,所以正在改建整修你知道,所以它封起來都以為是什麼感染在趕病人,都搞錯了,是馬偕醫院要把兩層樓轉成這個防疫專責病房,所以這個是一個假新聞。
----------
記者:
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今天安排疫苗接種,每次的梯次人次大概有百人左右,有人批評這樣反而可能造成群聚。
----------
柯文哲:
我們還是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最多人打疫苗,所以…因為數量多你知道,但是重點只是要他 #排隊的時候有間隔距離好,這樣就好了。
所以這個是因為要打疫苗的人多,我還是希望說在最短的時間內,讓大多數人都可以打完疫苗,所以這個這個事實上是好事不是壞事。只是重點就是說,排隊的時候要維持那個距離,這樣就好了。
----------
記者:
聯合醫院的仁愛院區昨天喊出人員告急的消息,醫療量能緊繃該如何解決?
----------
柯文哲:
這個就事實上反映的是一開始…因為事實上像榮總昨天就開140張床,三總也是。所以事實上一開始這些原來不是這種…#我們要求1/10的病床改成防疫專責病房,但是 #轉換需要時間、準備需要時間。
所以在他們還沒進入戰場之前,原來的部隊要撐住,所以的確在差不多兩個禮拜前到一個禮拜前喔,很多醫院都承受到很大的壓力,當然仁愛醫院就是一個例子。
但是我們也知道在三總、榮總陸陸續續加入這個戰場以後,#我們會要求救護車這幾天就不要送病人去,讓它慢慢的把這些病人消化掉、處理掉。
所以這是一個禮拜前的狀況的確是這樣,相當緊急。所以事實上在一個禮拜之前你知道,整個台北市的醫療是相當危險的,不過在經過這個禮拜大家齊心協力,所以我就說昨天 #非常感謝我們這些大醫院,不管三總、榮總、台大,每個人都說話算數你知道,#大家都壓軍令狀#到幾月幾號病房要改建完畢
所以這個要謝謝大家啦,但是 #我們要謝謝一開始死守陣地撐住的人,也謝謝他們能夠…援軍能夠及時建立,感謝大家。
----------
記者:
市長昨天說消防車在急診外等待的狀況已經降低,但有消防員反應接連被醫院拒收。另外有民間業者提出是否考慮徵用民間的救護車統一調度?
----------
柯文哲:
這個救護車被擋在急診處,這是3天前的事,3天前的確是這樣,在一個禮拜前有一天10幾次你知道,救護車已經跑了都已經超過30分鐘,沒有辦法進入醫院,這的確是這樣。
不過到昨天跟前天這個現象已經沒有了,所以這個問題是解決掉了。
至於說要不要徵用民間救護車,我們還是授權那個消防局看看,如果有需要,當然就有用,那如果我們可以解決的話,就用目前的系統去把它解決掉就可以。
----------
記者:
目前台北市疫苗施打的狀況為何,有基層警消抱怨需要排隊打疫苗,但里長卻以專案搶先施打,是否屬實?
----------
黃珊珊:
我想昨天到今天…應該是到5月28號已經打完的是10457劑,現在這個時候還正在施打,我們希望能夠在禮拜一之前能夠把之前配過來的22000劑打完,有一半的部分是在醫療院所,所以醫療院所可能他在下個禮拜會繼續打。
那基層員警跟里長都是我們早就已經造冊報進去的,但是因為我們要趕時間,所以我們希望他們都能夠盡快的施打,所以才會有大家可能必須要在施打的地方做排隊,但是並不是有什麼人士專案優先。
----------
記者:
昨天政院回擊表示,過去紓困預算已編列115億購買疫苗,這回又再新增了224.5億添購疫苗,是否有所誤解?
----------
柯文哲:
這一題是這樣啦,你不講我還不生氣,你越講我就更生氣了,你預算都已經編了加起來340億,#那請問疫苗在哪裡
所以重點不是你編預算,重點是疫苗要到手嘛。
還有一點,也不要每天去做梗圖你知道,轉移視聽啦,紓困要不要做?當然要做啊,事情都發生了紓困當然要做,但是是這樣啦,錢你知道,用錢喔輕重緩急要有嘛,我從來…我認為也要紓困啊,所以你們不要去轉移焦點說好像我反對紓困,錯了,紓困要做。可是在紓困的時候也要去思考,更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什麼事情要去做?
既然疫苗的預算都已經編了340億,那就去執行啊、趕快做啊!
所以有時候是這樣啦,中央政府對付新冠肺炎,如果能夠像對付柯文哲這麼用心的話,今天就局面不會搞成這個樣子了。
----------
記者:
衛福部表示輝瑞一直沒有繳交資料給食藥署做審查,BNT目前都沒有通過我國的緊急使用授權,但有立委發現3月10號衛福部內部的文件已經寫明BNT已經通過我國的EUA認證,請問市長怎麼看?
----------
柯文哲:
疫苗到現在喔,全世界就是講得出名字的你知道,BNT、AZ、Moderna、Jason & Jason、還有俄國那個史普尼克,還有中國大陸的疫苗,大概有6支啦,俄國、中國的扣掉,還有4支你知道,這每一個都打了幾億支了,total總共加起來已經有18億劑。
我倒覺得是這樣啦,實事求是,如果在世界上都已經打了好幾億支、好幾億的狀態下,我覺得很多理由就…它只是個藉口而已。
所以我還是那句話,把人民的生命當作一個重要的事情來思考,不要那些奇奇怪怪的理由去搪塞。
既然這些疫苗每個都打了好幾億劑你知道,所以現在是…到底問題是什麼我也不知道,不管你什麼理由啦,預算也編了,世界上也有疫苗,那就趕快去把它做完好不好?
----------
記者:
指揮中心仍堅持使用原廠的疫苗,並由中央統籌,這對疫苗購置會有幫助嗎?
----------
柯文哲:
我不曉得他「原廠疫苗」的定義是什麼?
這個…算了,我還是那句話啦,老百姓也不是傻瓜啦,所以是這樣啦,政府做什麼事情你知道,想清楚就好。把人民的生命當作一件事情來處理,大概就是這樣。
----------
記者:
病床數跟中央喬不攏,那到底台北市計算病房是怎麼算的?是中央沒有算到轉床時間嗎?
----------
柯文哲:
台北市的病床是因為 #我們實際跟每一個醫院去檢查 它們的負壓隔離病房,以前的一般隔離病房,還有在本來是一般病房,為了這次疫情轉過來,特別再去改裝,變成這個防疫專責病房。
所以是 #台北市衛生局直接對醫院去記錄,事實上我們也有實際去看,所以我們的數字很清楚,每天大概預計要幾床幾床,我們是有清楚,所以從過去差不多半個月當中你知道,從600多一直加到1300,這個是每一個醫院去問數字來的,這個事情是這樣啦,不用再口水戰了啦,我還是那句話,不要坐在辦公室、吹冷氣、看報表,然後再訂決策,還有一點,沒有知識也要有常識,醫療現場怎麼樣,怎麼會不知道呢?太奇怪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