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1 台北市防疫記者會 記者提問
記者:
請問台北市28日分配到的2.2萬劑疫苗,目前施打狀況如何?明天中央將再配發5.6萬劑,但是剛剛又說是3.5劑,這樣子全體的醫護是否能夠完成第一劑的接種?
----------
柯文哲:
台北市的醫護人員第一線護理師加起來,還有一些第一線的醫檢師,我看就大概有7萬人,所以如果全部發下來,大概就醫護人員就打完了。
但是我們還有警消還什麼,所以我算過,大概一個診你知道,大概一小時大概可以最高達到40個,如果以一天工作10小時,大概可以達到400個。
所以是這樣啦,為什麼一直在問說中央還是要給我們schedule,因為我們要…因為這個打疫苗…這是生產線的問題,要規劃,你一條線要一個醫生、兩個護理師,還有這什麼文書人員要登錄啦什麼的,所以這個還是要…還有一個地點要排幾條生產線,這一樣啦喔,這還是有後勤補給的問題了。
所以,如果他有很明確的schedule,一個行程說多少給你多少,我們才有辦法去規劃說打疫苗的計畫,所以這樣每天我都搞不清楚,常常是他們也搞神祕嘛,常常前一天、兩天才跟你講說欸這個給你多少,#我們一下子多一下少,#坦白講那個生產線很難規劃,所以這也是我們目前的困擾嘛。
所以這個…我們目前是疫情還算可以壓制住,但是我覺得這壓住的代價很大,因為只要一放開它就會飆上去,問題是我們這樣可以維持多久?
坦白講現在那個餐廳啦、夜市啦、藝文活動全部都停了嘛,這樣我們還可以撐多久?如果再撐三個月,我認為餓死的會比病死的還多,這個所以要開始思考要怎麼處裡啊。
----------
記者:
有基層的醫師反映,他們也算是在第一線提供醫療的服務,為什麼診所施打的順序排在比較後面?排序的考量是什麼?
所以大概 #基層診所再來這一批就會打得到,從禮拜三開始,大概這次就可以解決了。
所以是這樣啦,有時候…還有一點,我們當時萬華地區的警消也先打,因為那個地方就已經上千名的…所以那個救護車、警察、消防隊這些總是要先處裡。
所以有時候每個人都覺得說他為什麼沒有打到?坦白講,作為政府,就是還是要排順序嘛,那個當他接觸的每一個都是很明顯就是陽性、都是確診者,當然這批人要先處裡,可是這批人就不得了,數量就相當多了。
所以這個要跟大家說抱歉你知道,我們還是有用科學的方法考量啦。不過,一般基層診所大概禮拜三開始就可以打了。
----------
記者:
新北市已經規劃了大型的疫苗接種及快篩站,初期先做篩檢站,每天最多可以篩檢到3600人,未來可以轉為大型的注射疫苗場所,市府會跟進嗎?
----------
柯文哲:
昨天好像疫情指揮中心到晚上還突然宣布說要允許企業去設快篩站,我覺得這樣啦,做什麼事情還是用科學的基礎,就是說你一年前喔,人家說快篩站,你拚死都不設,講一大堆理由,怎麼現在又說要設快篩站?所以這個有時候你就變前後矛盾,當然那個其實是這樣啦,#邏輯是都對,所以也不要因為一下病例多就自亂陣腳。
如果這個地區喔,它的病例…我們醫學叫盛行率 …#有病的病例百分比夠高的話做快篩才有意義。
如果它很少…所以意思就是說在現階段如果你去澎湖或是金門或是台東,很少的地方你去做快篩幹什麼?所以原則上應該中央還是有統計數字,熱區做,OK啦,就是說這個地區它的感染率到幾%以上,這要做快篩,這個有意義;如果這個地區它的…比方說它的感染率,就是盛行率在0.1%以下,做這個到底有沒有意義?
所以這個坦白講,這個還是要科學根據,絕對不是說因為疫情比較嚴峻,那就
一急了就亂撒錢啦、亂弄。所以這個這樣,要設快篩站要科學基礎,該設的地方才設,不該設的地方你設那快篩站喔,到時候真的偽陽性一大堆,反而亂掉。
所以結論是這樣,要設快篩站可以,但是要科學基礎,有時候你這個地方是熱區才值得做,不然就亂掉了。
至於…所以快篩跟打疫苗不見得要連在一起的,打疫苗是按照你的供應量,然後我來設計我的生產線要怎麼處理,就是那個打疫苗的線要怎麼設計,所以這個一樣,所以最後的決定是「訊息越清楚的話,我們就更容易去設計整個施打的狀態」。
----------
記者:
衛福部在昨天宣布採購2家國產疫苗廠商各500萬劑疫苗,但是被外界質疑,第三期的試驗都還沒有通過就購買,請問市長的看法?
----------
柯文哲:
這一題喔,其實不用我再來講啦,我想這個…這個是非對錯有一定的標準。如果是在一年前,沒有疫苗,全世界都沒有疫苗,那台灣的感染非常嚴重,
今天做這個,我反而沒有…不會講話。
所以常常是這樣啦,依據當時的環境來做決策,所以現在是這樣啦,當目前世界上很明顯嘛,有18億人打過…已經有18億劑打過了,然後有WHO這種國際認證的疫苗有6支,甚至6支以上,然後每一支都是可以說打上億,在這個很清楚說,這個原則之下,然後我們要開始去採購一個二期才…都還沒做完的,所以這樣啦,人家那個三期做完的、有很明確的價格,這個二期還沒做完,價格多少說商業機密。
所以我常常講一句話啦,考第一名的條件是什麼?第二名考得比你差嘛。所以就是說,當很明顯這個國外的疫苗價格多少,然後馬上就可以買,這時候你硬是要用這個,那你要講你的理由是什麼。
我也知道是這樣啦,我們過去很多美國FDA已經通過的藥要進台灣,我們的衛生署還是跟他審來審去的,我也知道這個叫「行政障礙」,保護本國產業。所以今天有個問題,#到底我們中央是要保護本島的生技產業,#還是要保護本國的人民的生命?這個要把你的政策的價值講清楚嘛。
這個是這樣啦,如果是奢侈品,或是這種娛樂品喔,我比較沒意見,現在要考慮的是…(輕敲桌子) 欸這個是人民的生命。
還有一點啦,當然你會講說我們要發展本國的生技產業很重要,這我也同意,但是我剛才先講囉,現在這個疫情在全台灣、在北台灣地區是…都已經散在…潛伏的感染源都已經散在裡面,我們是按照目前的這種管制方式才可以壓成這個樣子。
這裡我要坦白講,#台灣的國民素質還是一流,就是說其他國家沒有辦法這樣,沒有辦法說我一個政府用勸導的,然後大家就乖乖的在家裡,把疫情控制在一個程度,所以這是我們台灣國民素質很高的地方。
但是!這個是我們有很大代價喔,我剛才講過,按照目前的管制方式,再拖3個月,餓死的會比病死的多我跟你講。
所以中央政府要考慮啊,你是要扶植本島生技產業的發展,還是整個臺灣這個國家的最大利益,這要思考。所以喔治療病人,不是治療病,所以是考慮國家的最大利益,不是考慮2家生技產業的最大利益,這個要想清楚。
----------
記者:
昨天有一例個案被指揮中心宣布死亡,事後更正指稱是從死亡通報資料當中勾稽到此案,請問是北市通報出了問題,還是中央搞錯了?
----------
柯文哲:
我想這樣啦,因為死亡一定要從醫院填報,要再上去登錄死亡,中央才收到資料,所以如果我們這邊沒有登錄的話,他怎麼會…怎麼會說他死掉?所以這很奇怪,我會我想這個對錯很清楚啦。不過我想是這樣啦,偶爾也會犯錯,這條我想就下次小心一點就好了。
----------
記者:
昨天北市進行了桌上兵推,有造成部分民眾的恐慌,請問市長目前疫情離四級封城還有多遠?
----------
柯文哲:
剛才講過,停課、停班、停工,其實到那種四級封城你知道,這個實在是代價太大了,對整個社會衝擊太大,所以在現階段我們沒有絕對的必要,不會去做四級的封城。
所以只要大家按照政府的指示去做事,目前沒有封城的危險,但是先講好是大家有合作,才不用封城,如果像其他國家也不戴口罩、也不聽政府的話、辦那個大型活動,我跟你講,保證馬上就死灰復燃。
----------
記者:
昨天北市首度使用了Google map來公佈確診個案分布密佈,但是有北市議員質疑,這樣恐怕會助長恐懼,甚至是汙名化特定的區域,請問市長的看法?
----------
柯文哲:
我跟你講喔,公佈這一張不知道公佈多久了,你看數字都不會覺得驚訝,為什麼把它改成…看數字不會覺得驚訝,然後改成一點一點的就變得很驚訝,所以這個…沒有必要啦,我覺得是這樣啦,「#公開透明」還是一個政治價值啦,我也認為公開透明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要怎麼去處理問題。
所以,我倒覺得這個也沒什麼好講的,就是平常心,以理性、務實、科學的態度去面對我們實際上要面對的問題就可以了
----------
記者:
有許多縣市的首長都呼籲民眾到市場來採買的時候,要依照身分證字號的尾數自主分流,請問台北市是否有相關的計畫?
----------
柯文哲:
我昨天已經講說喔,#我們呼籲我們市民一個禮拜採買兩次,#我們開始要求我們的市場自治會開始減攤,也不會一下子太厲害,就先每天每天停四分之一這樣看,我們先看個兩三天,看效果怎麼樣。
我還是相信台北市的市民水準啦,所以我們看個兩天,因為事實上是這樣啦,你說什麼要身分證單號、雙號,難道還要派一大堆警察在市場的門口檢查身分證?所以有時候是這樣啦,訴諸國民的素質、國民的道德,會比這種政府拿警棍在那裡執行會更有效,這是我相信的。
所以我們就台北市民喔,我再講一遍,一個禮拜上市場兩次就好,我們會跟自治會的講,就是開始每天大概減四分之一的攤位,也不需要絕對強迫,我們看個兩天,看看效果怎麼樣。
----------
記者:
市長昨天有提出一人確診,全家要篩檢的政策,但是台南市長黃偉哲認為,這不是大家一直在做的嗎?為什麼是新的政策,並且質疑難道台北市之前沒有做?另外,篩檢的費用是否由市府來負擔?
----------
柯文哲:
----------
記者:
有民眾反映,他明明是確診者的接觸者,但是沒有被匡列,相關的保險公司的薪資都受到影響,這個狀況要如何處理?現在確診者周邊的接觸者匡列標準為何?人數眾多,還能夠確實的匡列嗎?
----------
黃珊珊:
我想這個匡列的部分就是,我們接到中央通報的確診個案之後,健康服務中心的同仁就會立刻展開所謂的疫調,那會先瞭解他的同住家人還有他工作狀況,以及他最近發病前3天的相關的足跡,跟瞭解他整個的生活狀況,那因為有這樣的疫調之後才會做所謂的匡列。
也就是並不是每一個跟他接觸過的人,他一定有一定的標準,比如說之前的規定是要相處15分鐘以上,那時候沒有戴口罩。
如果戴著口罩的人也不見得全部都會被匡列。除非說,他有一些像同事、同居的家人,可能會比較容易被匡列。匡列它是有一定的標準。那目前為止,只要是他同住的家人幾乎都被匡列,但是不是他每一個同事都會被匡列。
----------
記者:
台北市將要啟動機動快篩車來進行熱點巡迴,請問確切執行的方式?本周是否會上路?哪些地區,或者是行政區會優先?
----------
黃珊珊:
這個是因應整個包括我們3個快篩站,從之前每一天將近1000多人,那現在整個6個快篩站目前為止,數量不到600人,所以快篩站固定點的部分的效益,其實在遞減的。
所以市長也指示我們要成立所謂的機動快篩,目前為止,有很多的民眾,他可能因為交通的關係他沒有辦法到快篩站來,所以我們會成立,#今天已經成軍,我們先組2隊,2組人馬可以隨時到社區做相關的快篩的安排。
那原則上還是會在…行政區會以萬華區為優先。另外我們就是剛剛用市長的那個Google map來搜尋他整個的熱區,以區熱區為優先。
而這個禮拜我們原則上會先安排一些熱區先去試辦,試行完畢之後,也會讓包括當地的里民也要先公告,讓他們先預約,這樣才不會造成相關排隊的問題。
----------
記者:
新北雙和醫院爆出有確診者,疑似是情緒不穩,拿著利器來砍傷醫護,請問北市這邊有沒有防禦的作為?另外,如果醫護被確診者所砍傷是否需要篩檢,或是自主健康管理?
----------
柯文哲:
你確診是要醫護人員來救你,你怎麼會把那個要救你的醫護人員砍傷?我覺得這很奇怪,那個被確診者砍傷需做什麼檢查?反正那個有醫療判斷,就按照醫療判斷。
不過在這個時候還是跟大家講,醫護人員還是很辛苦啦。這個我覺得這個案子是很奇怪的案子。
----------
記者:
請問目前民間募集到的專責計程車,他的任務跟防疫計程車有何差別?
----------
黃珊珊:
專責計程車是我們因應這次有非常多的快篩陽性的民眾,他們有一些運輸的需要。
那以前的防疫計程車,完全是供所謂的居家檢疫,也就是從國外回來,住在家裡或防疫旅館,他必須要去就醫的時候的這些運送。
那專責計程車很明確的目標,就是運送所謂快篩陽性或確診個案,從快篩站到集中檢疫所,或者是快篩站回家,或者是他要去醫院就醫,這些都會用專責計程車,因為他們會做比較高級的防護,所以這兩個部分是兩種車隊。
今天為止,因為數量越來越多歲,我們本來只有30輛車,我們現在徵用到40輛車。
----------
記者:
許多網站的聲量分析,市長在對於疫情的發言受到民眾的認可,前立委林濁水也指出北市的防疫作為相當具體,給予肯定,請問市長怎麼看進來團隊的表現?
----------
柯文哲:
這個要謝謝很多人喔,我還記得這次好像是5月13號中午,他們接到那個和平有住院的病人得到這個…被確診新冠肺炎,而且當時他不是在醫院裡面得到,是從外面進來的,所以我們就知道說,這一定是有不明原因的社區感染。
從5月13號到今天,大概18、17天、#感覺就好像參加一次世界大戰。
所以要感謝很多人啦,因為在這個差不多10幾天當中,這個防疫專責醫院床位增加到1300,防疫旅館床位增加到1800,還有一大堆人要訓練要招募,所以…坦白講,要謝謝很多人。
從那些醫學中心、大醫院,每一個院長都講話算話,這些病房都有如期開出來。
也要要感謝喔,這一些大醫院在整裝的在整個整建的過程,#那些擋在第一線…不管從和平、仁愛醫院…仁愛醫院、那個裡面的爆料,那是事實啊,那時候因為這些大醫院還在整備,所以說病人還是有地方收,所以這個不是加護病房,就是插管使用呼吸器的。
所以感謝很多人喔,所以這個到現在為止,我覺得臺北市的疫情是一個程度有控制下來,這是一個相當困難的一個工作啦。
不過是這樣啦,這個疫情還沒有還沒結束,現在只是控制住了。我們要想說下一步到底要怎麼辦,所以在過去兩個多禮拜喔,這個要感謝很多人的努力,只能這樣講,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