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15國會政黨辯論會提問賴香伶張其祿影片逐字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c540KTPr2I
閱讀本文前以下有幾點告知
1.聽不出來的地方會忽略
2.明顯贅詞,在不影響語意表達時會忽略,不惡意刪減字
3.發文前已校稿,如還是有誤的地方請指正
---------------------------------------------------
張:我們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GDP裡面大概有六成是出口,其實過去在馬英九時代我們對中的貿易依存度大概是四十趴左右,但是到了民進黨時代已經提升到了四十一點二趴了,那在東協、美國、歐洲這些大概只佔兩成不到。
所以我們有過度仰賴中國的問題,它是一個事實的存在,那我們必須要務實…今天老實說抗中保台的策略我們也認為是應該要有的,但真的要問的是做法到底是什麼?是不是該有更務實的做法去做這些事情?
我們可以這樣講,目前兩岸官方現在唯一剩下可以溝通的管道就是台北市的雙城論壇,除了這個之外我們根本沒有看到,兩岸之間有二十三項協議包括ECFA,其實我們也非常想知道民進黨明年如果又是順利執政的狀況下,這二十三項協議是不是要全部關掉?還是要怎麼做?
我們民眾黨一直走的是中道務實的路線,我們希望兩岸之間要有務實溝通、增加彼此了解、諒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說過台灣最佳的利益是什麼?打造成像以色列、瑞士的狀況下,我們才能夾在美、中之間取得最好的生存之道,有句俗話說「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惟智者能以小事大」,大陸也許對我們不仁,但我們必須要有智慧來審慎地處理兩岸的關係。
---------------------------------------------------
賴:我想這十年來台商的回流、鮭魚的返鄉,第一個還是要先請問過去民進黨跟國民黨政府,鮭魚返鄉帶來的到底是工作機會的增加、青年薪資的提升,還是環境的汙染、沒有任何附加價值的產業轉型?
所以從目前來看,民進黨談的新南向政策裡面我們發現口號的部分大於實質,我們認為如果返鄉的七千億裡面只有兩千億到位,我要先請問這幾年來五缺問題,包括人力的部分勞動力沒有增加都用外勞,廉價外勞還是所謂的優化產業必要的手段嗎?
再來電力的問題,大家還是回歸新的綠能產業到底是不是返鄉裡面重要的產業?如果沒有投審、要求、規劃,都會往高汙染、廉價勞工性,這樣的返鄉我們寧可不要。
過去要看台北市在產業發展、經驗裡面,非常推動的是新科技方向的智慧城市、綠能、光電,如果這個是新的產業面向,請問勞工力的技能提升、勞工的投資,民進黨跟國民黨政府這幾年來又做了什麼?
所以我想總體來講要看經濟發展不能弱化、勞工不能只是用一個成本概念而是要投資回勞工、優化產業勞動最重要的就是如果優質勞動力一部分來自於產業升級,讓我們的技能、職校、基礎的訓練能夠在預算裡面匡列,而不是現在所有的預算包括大撒幣,沒有一項是對勞工投資的。
所以我認為優化產業裡面,請問回流的台商你們在特殊的要求外勞配比裡面能不能起薪是三萬?如果這樣,我覺得回來我們是歡迎,同時是讓台灣的國力提升、也尊重期待這樣的產業帶動台灣在亞太、南向是第一個最優秀的國家。
---------------------------------------------------
賴:我想國會改革不管是剛剛民進黨提出來的委員會中心制、或待會我很想聽國民黨在國會改革上的政策方向,重點是一個國民的改革包括修憲這件事情,現在國、民兩黨加起來它們要達到提案、出席人數一定沒有問題,可是為什麼這幾年我們幾乎沒有看到它們願意在國會改革上用修憲的層次,讓小黨補助的門檻、席次能夠有機會被國人認識?同時啟動真正地讓國會多元、正常化?
我想剛剛提到不管是所謂的調查權回歸立法、而不是監察院我非常同意,我認為像最近遠航的事件政府部門如果不積極啟動,國會議員就應該立即要求行政部分提報、同時有調查權來調查是不是有資產、稅值、特權上面的問題,那這個調查權如果不入憲、入法,我不知道會怎麼樣能夠落實?
第二個資訊公開也好,我們講密室協商、透明化這件事情稍微有所改進,但是還是要問在立法院裡面沒有黨團根本沒有辦法進行到協商,那何論講到委員會中心的時候小黨的聲音有辦法進入國會?
所以總的來講,我想我們台北市的議會也很清楚,各議會的委員會召委如果在議事、預算上面有意見,到二讀的時候是實質討論、記名表決,那我相信國會改革除了在議事程序之外,更核心根本還是可不可以有小黨、而非一定黨團的力量、即使只有一、兩個席次也能夠在國會裡面保有發言權?如果這樣的機制能夠在國會的生態裡面慢慢調整,我相信像剛剛邱毅委員講到各種的逕付二讀、亂象、灑麵粉、丟水球、鎖鐵門,是不是慢慢可以調整?因為我希望讓年輕一代知道國會是一個非常理性、而且它能夠面對實質問題而不是在口水戰。
---------------------------------------------------
#柯文哲
#台灣民眾黨
#柯文哲逐字稿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c540KTPr2I
閱讀本文前以下有幾點告知
1.聽不出來的地方會忽略
2.明顯贅詞,在不影響語意表達時會忽略,不惡意刪減字
3.發文前已校稿,如還是有誤的地方請指正
---------------------------------------------------
張:我們台灣是以出口為導向,GDP裡面大概有六成是出口,其實過去在馬英九時代我們對中的貿易依存度大概是四十趴左右,但是到了民進黨時代已經提升到了四十一點二趴了,那在東協、美國、歐洲這些大概只佔兩成不到。
所以我們有過度仰賴中國的問題,它是一個事實的存在,那我們必須要務實…今天老實說抗中保台的策略我們也認為是應該要有的,但真的要問的是做法到底是什麼?是不是該有更務實的做法去做這些事情?
我們可以這樣講,目前兩岸官方現在唯一剩下可以溝通的管道就是台北市的雙城論壇,除了這個之外我們根本沒有看到,兩岸之間有二十三項協議包括ECFA,其實我們也非常想知道民進黨明年如果又是順利執政的狀況下,這二十三項協議是不是要全部關掉?還是要怎麼做?
我們民眾黨一直走的是中道務實的路線,我們希望兩岸之間要有務實溝通、增加彼此了解、諒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說過台灣最佳的利益是什麼?打造成像以色列、瑞士的狀況下,我們才能夾在美、中之間取得最好的生存之道,有句俗話說「惟仁者能以大事小,惟智者能以小事大」,大陸也許對我們不仁,但我們必須要有智慧來審慎地處理兩岸的關係。
---------------------------------------------------
賴:我想這十年來台商的回流、鮭魚的返鄉,第一個還是要先請問過去民進黨跟國民黨政府,鮭魚返鄉帶來的到底是工作機會的增加、青年薪資的提升,還是環境的汙染、沒有任何附加價值的產業轉型?
所以從目前來看,民進黨談的新南向政策裡面我們發現口號的部分大於實質,我們認為如果返鄉的七千億裡面只有兩千億到位,我要先請問這幾年來五缺問題,包括人力的部分勞動力沒有增加都用外勞,廉價外勞還是所謂的優化產業必要的手段嗎?
再來電力的問題,大家還是回歸新的綠能產業到底是不是返鄉裡面重要的產業?如果沒有投審、要求、規劃,都會往高汙染、廉價勞工性,這樣的返鄉我們寧可不要。
過去要看台北市在產業發展、經驗裡面,非常推動的是新科技方向的智慧城市、綠能、光電,如果這個是新的產業面向,請問勞工力的技能提升、勞工的投資,民進黨跟國民黨政府這幾年來又做了什麼?
所以我想總體來講要看經濟發展不能弱化、勞工不能只是用一個成本概念而是要投資回勞工、優化產業勞動最重要的就是如果優質勞動力一部分來自於產業升級,讓我們的技能、職校、基礎的訓練能夠在預算裡面匡列,而不是現在所有的預算包括大撒幣,沒有一項是對勞工投資的。
所以我認為優化產業裡面,請問回流的台商你們在特殊的要求外勞配比裡面能不能起薪是三萬?如果這樣,我覺得回來我們是歡迎,同時是讓台灣的國力提升、也尊重期待這樣的產業帶動台灣在亞太、南向是第一個最優秀的國家。
---------------------------------------------------
賴:我想國會改革不管是剛剛民進黨提出來的委員會中心制、或待會我很想聽國民黨在國會改革上的政策方向,重點是一個國民的改革包括修憲這件事情,現在國、民兩黨加起來它們要達到提案、出席人數一定沒有問題,可是為什麼這幾年我們幾乎沒有看到它們願意在國會改革上用修憲的層次,讓小黨補助的門檻、席次能夠有機會被國人認識?同時啟動真正地讓國會多元、正常化?
我想剛剛提到不管是所謂的調查權回歸立法、而不是監察院我非常同意,我認為像最近遠航的事件政府部門如果不積極啟動,國會議員就應該立即要求行政部分提報、同時有調查權來調查是不是有資產、稅值、特權上面的問題,那這個調查權如果不入憲、入法,我不知道會怎麼樣能夠落實?
第二個資訊公開也好,我們講密室協商、透明化這件事情稍微有所改進,但是還是要問在立法院裡面沒有黨團根本沒有辦法進行到協商,那何論講到委員會中心的時候小黨的聲音有辦法進入國會?
所以總的來講,我想我們台北市的議會也很清楚,各議會的委員會召委如果在議事、預算上面有意見,到二讀的時候是實質討論、記名表決,那我相信國會改革除了在議事程序之外,更核心根本還是可不可以有小黨、而非一定黨團的力量、即使只有一、兩個席次也能夠在國會裡面保有發言權?如果這樣的機制能夠在國會的生態裡面慢慢調整,我相信像剛剛邱毅委員講到各種的逕付二讀、亂象、灑麵粉、丟水球、鎖鐵門,是不是慢慢可以調整?因為我希望讓年輕一代知道國會是一個非常理性、而且它能夠面對實質問題而不是在口水戰。
---------------------------------------------------
#柯文哲
#台灣民眾黨
#柯文哲逐字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