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191004南洋北流計畫柯文哲致詞逐字稿

191004南洋北流計畫柯文哲致詞逐字稿
作者/來源:pishain/PT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DfjT9V1dqQ
閱讀本文前以下有幾點告知
1.
非要全盤護航柯文哲,但起碼給他一個平等檢視的機會
2.
聽不出來的地方會忽略
3.
明顯贅詞,在不影響語意表達時會忽略,不惡意刪減字
4.
發文前已校稿,如還是有誤的地方請指正

---------------------------------------------------
那個吳志揚校長齁,我剛才看到那名字想說奇怪,這個立法委員怎麼跑來當校長(全場笑)?原來是同名同姓,還有我們今天來了很多大學的代表、還有當然最重要的南洋北流的企劃人、那今天印度台北協會副會長也來了、我們台北市政府的教育局產業跟資訊局的局長都來了,謝謝大家。
首先我們要感謝遠東企業此次捐贈三百萬的台幣,來做為台北市推動這個「南洋北流-台北市ICT南鑽人才匯流計畫」的學生獎學金,這是我們推動這個計畫以來,第一次接受到企業的贊助,當然表示感謝,那也希望說這個贊助能夠鼓勵其他的企業跟進,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那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來參加這個計畫,來強化這個計畫的國際競爭力。
這個南洋北流計畫是這樣,二零一七年,我去馬來西亞跟印度訪問,就發現說南向政策雖然是口號,但在執行上變成很大的困難,像印度,印度大概再過幾年,它的人口就會超過中國大陸,變成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國家,有時候我們台商在印度推動產業相當困難,因為印度還是有它很特殊的人文環境,所以如果我們那個產業不熟悉、對那個當地的人文不熟悉的話,台灣的產業要進入印度的市場,會面對很多的困難。
那當時就有人建議說,最簡單的方法,我們在台灣的高等教育,吸收來自印度的學生,到台灣念書,等到他們畢業以後,就可以要求他必須在我們台灣的企業工作兩年,阿在台灣企業工作兩年,並不一定說要在台灣工作,我們會更希望我們這些企業到印度開廠設店,這些留學生可以變成在當地工作。
那一開始思考的時候,一開始這個計畫收兩個國家的學生,一個是印度,事實上我出訪印度時,還特別拜訪那個印度理工學院,坦白講那個學校的錄取率比台大醫學系還困難,那大概是全世界理工最頂尖的人在這個印度理工學院,那我們也希望說,如果可以吸收到最優秀的管理人才到台灣,結合我們的ICT,一定會對臺灣的ICT產業帶來幫助。
那另外一個是馬來西亞,其實馬來西亞是一個很有趣的國家,馬來西亞有二十二趴的人口會講中文,可是回教卻是馬來西亞的國教、主要宗教,事實上馬來西亞是台灣通往回教世界的大門,因為它有二十二趴的人口會講中文、它又是回教的國家,所以如果我們台灣要進入回教世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透過馬來西亞去執行,一開始我們就選定馬來西亞跟印度、然後一開始我們就選定ICT,因為這是台灣的強項。
所以一開始是六個學校,就是台大、清大、交大、台科大、北科大、台北市立大學,那在今年我們又有兩個大學加入,大同大學與元智大學,然後我們一開始找了十二家企業、ICT產業,然後現在我們從十二家企業增至十四家。
所以我們希望說我們這個計畫不僅是馬來西亞跟印度,我們要擴展到南向政策的其他國家,然後我們也要擴展到其他大學,就是說有助於台灣南向政策的公司你知道,我們都歡迎跟大學建教,然後也不再限於說是ICT,只要對我們南向政策的產業政策有幫忙的、願意擴展項目、跟更多的大學合作,那也不只有馬來西亞跟印度,願意擴展到其他的東南亞國家,這是整個南洋北流政策的規劃。
那到今年為止,已經有九十三名的學生進入這個計畫,那我們也希望說在未來的時候,有更多的學校參加、更多的企業參加、更多的國家參加,那把這個媒合度提升。
坦白講,南洋北流計畫,應該是二十年前就要執行,因為這是一個產業普及的政策,不過這樣啦,「今天不做,明天一定會後悔」,所以雖然已經慢了二十年,我們還是急起直追,那希望對整個台灣日後的南向政策有更正面的幫助,所以還是謝謝這個遠東捐了三百萬,那希望拋磚引玉,可以吸引其他更多的企業捐錢,讓我們這個計畫可以做得更成功,好,謝謝大家。

---------------------------------------------------

#
台灣#taiwan
#
台北#taipei
#
柯文哲#p
#
台灣民眾黨
#
改變台灣從首都開始
#
改變台北從文化開始
#
改變成真持續發生
#keepitpossible
#
柯文哲加油#p加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