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1日 星期六

2021.08.21 台北市防疫記者會

 2021.08.21 台北市防疫記者會

柯文哲:
市民朋友,今天是週末,今天公布台灣本土案例2例,台北市是+0。
大概,我們過去2個禮拜已經有三天是+0,雖然是+0還是有一個問題,今天境外有8例。
我算一下這個掛在台北市的境外8例,在昨天1例,今天4例裡面其中3例是來台灣處理離岸風電的工程師。因為畢竟目前整個世界還是疫情相當嚴重,台灣不可能永遠跟整個世界不來往,所以還是會慢慢很多這種境外來到台灣的,問題是目前在整個世界疫情還是相當嚴重,每天都還有幾十萬人,#所以這個邊境的控制#在未來的這段時間應當是一個重點
那一樣,我們大概是從整個禮拜的監控看來,的確台北市是慢慢在趨緩,不過還是有些問題,利用這個週末大家比較有空,逐一說明。
如果從確診案例來看的話,那的確是按照我們的計劃,就是說,我們最好的目標就每個禮拜比上個禮拜減少一半,慢慢降下去。因為這個社區還是有不明感染源,也沒有辦法一下子全部找到去清除,所以到上個禮拜是11個,這禮拜累積到現在7個,我們希望這個禮拜不要再超過上個禮拜的數目,就可以慢慢再繼續再往下降。
昨天在7家醫院篩檢1291個,陽性率是0。
那當然有一個問題,我們到底每天都做一千多例,一直沒有陽性例,那這個要不要繼續?這個我們正在思考過。目前我們還是把它當作是一個社區篩檢的效果了,因為這7家醫院都分布在台北市不同的區域。
所以他有一種一開始是我們要當作一個把確診者抓出來的一個目標,不過現在對臺北市政府來講,他現在更像是一個叫Monitor監測的功能。散布在台北市不同的區域,那每天做一千多個等於在作樣本,我們對之後如果有風吹草動,我們可以看到,所以目前並沒有打算停止這個PCR監測,不過我們會看整個疫情狀況再做調整。
因為算一算,一天一個如果要3000塊,做一千個就300萬,#所以等於我們臺北市現在目前每天大概要花300多萬#在維持整個台北市這種對於新冠肺炎的一個社區篩檢#社區的監測,這費用還蠻高的。
不過,我前幾天也講過,在開始恢復活動以後,特別是現在,以前大家都居家辦公,那現在慢慢回來辦公,後來就發現辦公大樓常常一個確診,整層樓都抓去居家隔離。以前一個確診了不起隔離十幾個就很多,現在常常一個確診隔離幾十個、甚至都超過一百,因為這辦公大樓整層的關係。
所以我們發現,最近居家隔離人數最少都已經降到不到三百了,最近又開始往上升了,像昨天大概是429個。我認為,隨著開學以後也會有這問題,因為開學如果有一個學生感染,一定是全班居家隔離。所以,#隨著我們慢慢在解封#人與人之間的接觸越來越多#這的確會有新的問題
不過這樣啦!當然案例一直在降低,不過每個案例他的居家隔離人數上升,大概還維持在一個我們還可以接受的程度,以前我們最高是三千,現在這幾天是四百左右。
有時候常常一再提醒,我還是主張:#長者如果有還沒打的還是去打,因為這個已經提過很多遍。#這個疾病的確在年紀比較大的死亡率比較高,而且看起來好像一旦感染重症的比例也比較高。
這是本土的數據,既然是本土的數據,那就要更小心,所以這個病我認為現在目前,等下會說明一開始我們認為,這個好像在長者的感染的確診數比較多,其實我後來慢慢看,這是因為在年輕人他的無症狀者比較多,所以並不是說年輕人不會感染,只是一開始之前沒有症狀,而不容易被發現。
事實上,我們從很多統計數據這樣看起來,#慢慢的目前台灣新冠肺炎的這種感染人數#開始往年齡低的移動。當然也有人會講說,這個會這樣是因為我們長者打疫苗的百分比比那個,因為年輕人一直沒有機會打疫苗,都是讓長者打,可能這也是原因啦,等一下會說明。
那大家一直在想說有沒有可能清零?的確是我們想了很久。從這個報表看起來,藍色的是每日確診人數,紅色的是每日的感染源不明的人數,的確到現在為止,我們平均現在大概一天大概一個不明感染源,這個確認感染源的確診者大概一點多個。
我想這也是合理的,因為按照我們目前疫調的技術,真的可以找到感染源的,他早就被我們消滅掉了,他還會存在,就是因為他不明感染源,一直沒有辦法被我們徹底殲滅。所以從這個統計數字看起來,雖然不明感染源一直在下降,可是降到最近一個禮拜,每天就維持一個、一個這樣,一直沒有辦法徹底把他殲滅。所以為什麼我在解封的過程當中,#我還是主張慢慢解封,的確要很誠實的講,#社區還是有不明感染源#只是說現在連不明感染源數量也在減少
那大家一直覺得說為什麼社區會有這麼多不明感染源?很簡單,還是看統計數字,看台灣的數據。
就我們台北市,我們不要用以前的數據,就用最近這三個月的數據。我們最近這三個月,從5月、6月、7月這三個半月,我們臺北市大概4892個案例,我們看看他的症狀:
發燒52.6%
咳嗽45.1%
喉嚨痛20.9%
簡單的講,絕大多數有症狀的案例,他看起來就像是感冒,發燒、咳嗽、喉嚨痛很像感冒。
所以很多年輕的、健康的他沒有症狀,這也是造成為什麼一直到現在,我們那個不明感染源沒有辦法消滅。為什麼當年SARS三個月就被我們幹掉了,因為SARS幾乎得了沒有那個叫無症狀帶原者。一但SARS感染,通常是發燒以後才有傳染力,而且幾乎百分之百發燒。現在這個差不多一半44.8%,他是沒有症狀,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他在發病前一、兩天就有感染力,所以這個為什麼當年我們只花三個月就可以把SARS徹底殲滅,可是現在新冠肺炎搞了一年半。
其實我們台灣在臨床醫學還算是很先進,我不敢說基礎醫學敢跟美國比,但是我們臨床醫學的表現絕對不會比他差。我們在台北已經花了三個月,但是零零碎碎,每天就是有那種不明感染源,真正的理由就是因為44.8%的沒有症狀。
他沒有症狀就不會來求醫,這種都是怎麼被撈出來?都是做大規模PCR,或是因為有確診者匡列的時候才抓到,所以我認為還是有很多沒有被抓到,可能沒有症狀的百分比應該是比44.8%還高。
另外一點就是這樣,因為一開始的症狀發燒、咳嗽、喉嚨痛很像感冒,所以大家也不會一發燒馬上跑到醫院說我要做PCR,常常會撐個一、兩天才來。問題是他還沒發病就具有感染力了,然後等到發病又撐了一、兩天才來,他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感染人,這也跟SARS不一樣。SARS一開始症狀就比較明顯。
所以這種有無症狀的感染者、症狀又輕微,才造成這個目前為什麼零零碎碎,一直有不明的感染源,沒有辦法徹底消滅,原因就在這裡。
這個是用本土的數字,沒有症狀的是44.8%,#統計一下掛在我們臺北市的帳下#境外進來的#沒有症狀的74.2%,在下面這個數字。這也合理,因為你有症狀你不會去搭飛機,你一定是沒有症狀才去搭飛機,所以會入境的,常常被攔下來的應該都是做PCR,他有時候入境然後在關在那個旅館14天當中發病,但是現在要求說,不管你有病、沒病,反正都是要做檢查。
很多都是因為在居家隔離,在旅館隔離期間要求要出關之前要做PCR才被撈下來,所以目前在境外進來的,沒有症狀的74.2%,比本土要高。所以這也是目前在這個邊境的管制,我們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特別是在我們疫苗,除非我們疫苗全部打完了。要不然#在疫苗還沒普遍施打之前,#邊境的管制恐怕是重點,從統計數字上就可以看得到。
當然有好消息,一開始我們都說死亡率很高,我們現在看一看,不過,我們這個是其實我們在8月有2個過世了,但是為什麼算0,因為我們是以發病日去統計,所以他雖然在8月過世,但是發病日不是在8月。
不過,從這數字這樣看起來就是說,我們前兩個月,5月、6月死亡率很高7%、6%,到7月就開始下來,這個也是表示說,我們台灣的醫療體系其實應變能力來算不錯。一開始,我們有點手忙腳亂,我也覺得也是缺少經驗,可是畢竟台灣臨床醫學的水準還是很高,前面1、2個月比較慌亂,到第3個月就大概OK了。一開始會讓你偷襲,有點手忙腳亂,到第3個月,整個醫療體系就重整。
所以如果算累計的死亡率,算到現在是6.38%,可是,如果你每個月每個月去計算的話,到7月事實上死亡率就很低了。到8月發病的到現在沒有死亡的,我認為就算有,應該百分比會很低了。所以這個表示說,#台灣的醫療體系應變能力還不錯#這個算是好消息了
那這個就不曉得算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我們那個綠色的這個,圖片上看綠色的這個是那個50到59歲,所以綠色以上的就是50歲以上。一開始的時候,我們50歲以上佔70%,現在佔多少?差不多17%,很明顯少掉。
所以表示說,慢慢的一開始這是在老年人當中感染比較多,可是到上個禮拜的時候,現在新感染的都是50歲以下,大概超過80%的是50歲以下,可能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疫苗,因為我們從年紀大的打下來,所以年輕人大部分還是沒有被cover,所以目前感染集中在年輕人,這第一點。第二點,因為他也比較沒有症狀,而且年輕人活動力也比較強,我想現在會跑出去玩的、風景區去玩的,大部分還是年輕人,這個年長者還會比較小心,所以,不至於說馬上跑出來玩。所以我們從一開始的感染都是50歲以上,佔70%,現在就掉到只剩下差不多17%,明顯的改變,所以#現在感染的主力是年輕人。
不過還是要跟大家講,用美國當例子看,昨天美國新增案例是11萬,死了531個,只是要跟大家講,世界還是很嚴重,你不要看台灣現在+0,其實我們從統計數字這樣看就很清楚,這我們今天本土2例、境外進來是8例,所以你不要看台灣現在好好的,其實全世界還是燒得亂七八糟,所以不小心還是會攻進來,特別是#我們這一次雙北的疫情,#他只是Alpha病毒#還不是Delta病毒#所以我們還沒有被真正的測試過
那這個已經講過很多遍了,美國的按照每一個月計算,他的死亡率美國大概是0.48%,從美國的案例,基本上,我覺得我們也不可能比美國更聰明。所以我主張,目前整個疫情走到現在,大概#國家戰略應當是儘速國民打2支疫苗,#然後就解禁了。也許會有一些流感化的,但是至少讓經濟可以盡早恢復,不然的話,以前講過餓死的比病死的多,這個我想還是個問題,#所以原則上應該是採用美國#新加坡的國家戰略,#盡速打疫苗,#然後解禁。
那疫苗當然沒有辦法一下子全部普遍施打,既然我們還可以控制在每天確診者在個位數的狀態下,原則上我們還是逐步解封,但是之前也講過了,#從東京的案例,突然解封疫情會重新爆發,所以策略上還是就每天放一點逐步解封。
所以是這樣,我們從下個禮拜開始,這個建國假日藝文特區以後就要開始重新開幕,當然是一樣禁止邊走邊吃、要戴口罩、工作人員要健康檢測、要量體溫、限制容留人數、實施實名制,這個我想這個大家都曉得的,所以我們就是一步一步解封。
球類是這樣,這個是原則,本來在想說為什麼他的設計是2.25平方公尺一個人,想一想對1.5x1.5就是2.25了,所以意思就是說,人不要太多。所以那種會近身距離,什麼排球、籃球,目前還沒有解禁,當然說我在籃球場只有一個人在投籃可不可以?這當然可以。所以原則上人不要太密集,這就知道了。就開始開放,這大概是這樣。
所以大約24日以後都陸陸續續開放,反正大家知道原則就是每1.5公尺的距離一個人,#不要有太多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體育活動能夠慢慢開放。
那游泳池也是一樣,我知道不能洗三溫暖、不能淋浴去游泳很奇怪,但是一步一步解封,所以入池前、出池後盡量先戴口罩。如果沒有戴口罩,至少維持社交距離2公尺。
所以我想就是這樣,我們還是要撐到疫苗可以施打,在疫苗可以全面施打之前,就按照疫情的狀況一步一步的放寬,但是保持機警,要先講好,有風吹草動可能隨時都要退回去,大概就是這樣,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