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1 柯文哲《2020台北永續未來願景論壇》
柯文哲:
在過去我們經濟發展採用單向線性的發展模式,也就是從開採資源、生產產品、消費,最後再廢棄。
從統計數字上看起來,過去50年當中,從1970到現在,整個資源開採那個量是增加3倍,但是廢棄的時候,「大概只有8.6%有循環再利用」,如果這種單向的線形模式不改變的話,整個地球的資源會被消耗掉。
所以在2017年開始,我們開始覺得這是個大問題,不管在台灣還是在全世界,非常有幸 #2018年到荷蘭去實際觀察一遍,我想荷蘭在循環經濟已經走得相當前面。
所以在回來以後,我們立刻發布一個「#台北市循環城市行動計畫書」,開始用 #跨局處的整合方式,把這個循環經濟的概念從「水、能源、食農、垃圾、交通、建築」等等,開始把它做起來。我們要建立一個叫「資源循環鍊」。
事實上我們在台北市循環經濟最…現在馬上看的到的就是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對面那個 #南港機廠上面的公宅,那個就是我們台灣用循環經濟蓋的建築物的一個代表作品。
事實上發現 #全世界在能源損耗最大的就是建築物的興建,所以建築物蓋完,如果50年後它拆除的時候,全部都變成垃圾的話,變成世界能源損耗量滿大的,所以我們開始在設計的時候,就是預想50、70年後這些拆下來的物資還可以再循環利用。
所以在2018年我們開始這個台北市循環城市推動計畫後,也用在南港機廠上面的公宅當一個示範案例。
然後到了2019年又發布了「#台北市能源政策綱領」,開始要做 #低碳綠能。
過去的政府不太會去考慮如何讓城市的能源損耗下降,剛好也是這個我們英國代表來,欸我發現一件事情,全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它的經濟在成長,可是它 #平均每個人的碳排放量在下降,那表示說 #能源政策應當跟產業政策要結合在一起,單單只考慮能源政策是不對的,英國就是一個很好的model,它就是經濟在成長,可是人均的碳排放量在下降,所以後來我們 #台北市就派一個代表團,由副市長領軍到英國、德國去繞了一圈,看看先進國家對這種產業模式跟能源如何併在一起發展,所以我們從這些先進國家學習相當多。
在今年你知道,我們台北市發表「#台北市能源政策白皮書」及「#台北市循環城市白皮書」,我們開始把從這些先進國家學到的東西,要化成台北市實際的政策。
那事實上在過去這段時間,我們台北市在節能減碳各個項目,其實慢慢在世界上被關注到,2019年西班牙舉辦了第一屆「#全球繁榮與包容城市獎」,在113個被評比城市中,#台北市位居全球第6。事實上台北本來就是多元開放,我們勇於向世界學習,其實在全世界,我們有同志大遊行、我們有開齋節,表示台北市相當包容性,它願意向全世界學習。
2019「#IMD全球智慧城市指數」,我們 #全球第7名。
另外在所謂全球最大旅外人士的網站InterNations,它發布了「#全球最佳外派城市」,我們2018年、2019年在網路票選都是第1名,所以這種跨國公司喔,問他們工作「你最喜歡外派哪一個城市」,台北都是第1名,所以台北市是一個非常宜居永續,特別是對一個外國人非常友善的城市。
所以宜居永續城市是我們台北的城市願景,事實上我們在過去這幾年當中也得到一些成績,那麼今天開這個論壇,最主要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對話的平台,我還是認為把全世界先進國家最好的技術全部都學回來,在台灣把它組裝起來,選擇式的把它變成政策再來執行,一定對台灣未來的發展是有效的。
宜居永續是台北市的願景,我們已經有一定的成績,希望在這個基礎上學習世界先進國家的優點,繼續往前進。
——————
補充資料:
2020台北市自願檢視報告(VLR)於9日16日收錄並公布在全球環境戰略研究所VLR Lab平台,向國際各城市分享北市11項目標檢視成果。
台北市2019年首度發表「永續發展目標-2019臺北市VLR」,推動7項優先目標。
2020年臺北市VLR再新增教育品質(SDG 4)、性別平等(SDG5)、就業與經濟成長(SDG 8)及工業、創新及基礎建設(SDG 9)等4項永續發展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