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紓困「紓到更個人端」》
2020.03.27 張其祿立法委員專訪-5
張其祿委員:
紓困條例其實在制定到今天,剛好就是說...也剛好差不多1個月多一點點一兩天,其實這疫情是變化很快,疫情是變化很快。現在其實我們也蠻難預料就是說它到底未來,這個大的疫情它會整個會怎麼樣。
那以現在目前的話,現在這些紓困..或者是說原來編的這些大概...這「600億」的這些紓困的這些概念,甚至它還有一些涉及就是說他本來的預想,這些東西可能甚至是疫情過去之後的一些振興,所以其實都有一點點...可能已經跟原來的設想也有一點點不太一樣了。
因為現在目前坊間可以知道的一些經濟狀況是這樣子,就是說我們雖然是想說去救,比如說他有一些可能他都會擺在旅館、觀光、運輸、餐飲、零售,這些本來是那個鎖定的一個大宗
,但是呢?現在也確實面臨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就是說你這些東西,因為他現在真的是很不好我們絕對承認、他絕對是需要被救,可是現在又是疫情的狀況下,你好像叫大家去玩,這又不太可能,本來就是應該是避免大家去玩才對,避免大家出去。
那其實現在大家真的也是蠻難捱這個過程,所以其實現在目前也大概這個方案上,多數是比較只能持消極的方案。就是說好吧,先讓你「利息展延」或者「利率降低」,大多數都是往這個。
那另外的話,那些所謂「振興抵用券」那些概念,因為有很多顧問他也編了很多像...就是說你去餐飲、民宿啦,我跟你可以互相搭配這個錢這些事情,可是以目前來講,現在本來疫情就很嚴重,所以大家也出不太去、不會出門,也不太可能真的現在就去用這些東西。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是,我們只是覺得說,現在剛好走到今天這樣子一步,因為還不知道你什麼時候有機會「振興」。
因為現在目前是「紓困」...那防疫...但是振興真的還不知道哪時候可能才發生,那另外我們又觀察到一個更核心的狀況,就是說其實已經有一些真的已經快撐不住了,就是說你就算現在救,他也已經可能中小企業,尤其一些「中小企業」,我們承認就是說你一個月沒有生意,你可能真的你就週轉不過來了。
所以我也是跟觀眾分享一個就是說,目前如果大家去觀察一下歐美,或者也是我們鄰近其他的國家也可以,目前他們多數丟出來的方案,他們可能不會是直接以企業,直接都給企業這些,或者是他們很多就直接要「鎖到最終的個人」,我要講的是這個。
比如說以美國為例,來講美國,他們才通過嘛,就是「直接就是給個人」1200美金,然後甚至小朋友500美金...等等這些。
因為我們有很多,其實各位觀眾可以去思考一個問題,其實大概我們這社會上如果以企業來講,一種是屬於「大型」,大型的認真講喔,可能就算政府現在沒有去救他,因為他體質比較好,或者他以前已經賺了很多錢了,他再撐一陣子也不太有問題,就是說他雖然沒有政府救也還好。那這是大的…譬如說他體質力強。
那另外就是「中小企業」,當然我也承認是需要去救,可是他的困境就是說,比如說我們現在想的這些方案,可能在救的時候也有點杯水車薪,真的他有點杯水車薪。那更嚴重的就是什麼呢?就是這些中小企業可能他真的都沒有生意,一個月可能...我今天開一餐廳1個月沒有生意,我可能就馬上週轉不靈,那我雇的這些員工可能就...馬上就是「失業」。
所以事實上我們也看到一端就是說,是不是我們也會建議政府,是不是要更讓這個紓困「紓到更個人端」,就紓到更後面。
因為比如我今天是一個自助餐的夥計打工
那今天老闆就經營不下去了,我回家我完全就是馬上失業,所以怎麼樣先救到這個我們的民眾,就是直接。
其實這個像美國他們就是這樣子概念,他直接先「發到個人端」,因為至少就是讓你個人先能應應急活下來,所以其實如果我們的疫情真的變得再嚴重,或者說要是短期內不能結束,其實這個都可能要發生,所以我們就是說一個...就是在這個地方可能在整個這個資源的配置上可能要想一想。
另外當然我們也提出來就是說,目前也看到有一些物資上...就是說我們有一些防疫,現在已經走了一陣子,但是但是某些人,比如說我們在條例裡面,只有訂給醫護人員有一些津貼或者什麼,但是有一些模糊地方模糊地帶,比如說哪種模糊,像是如果什麼那個也有一些是在醫院裡面,但是他可能不是直接是醫生他不是護理師,他可能是…或者什麼等等這些,他們可能就好像變成一個灰色地帶,他們其實有時候也負責了這一些病患,但是他們卻好像...又不是直接醫師或者是護理師,但到底他們可不可以拿津貼?
另外可能我們也看到在前線的一些人員,比如說他可能是消防員啦、可能是警察,他今天在做一些勤務的時候,他可能也是在接觸到可能疑似這個人員那到底他們現在的配備如何?
其實之前我們如果大家有印象,我在內政委員會那時候質詢的時候也有談,我們赫然發現警政署竟然是沒有特別預算的…講錯,抱歉是「消防署」,他是沒有編特別預算。
這也是很諷刺,其實也就是這禮拜前幾天,所以消防人員他們有個協會,甚至跑到行政院門口去抗議,那我跟邱顯智還跑去申援,因為他們也就去抗議,我們其實是在第一線,結果我們現在沒有物資,而且疫情要擴大的話,那我們的物資在哪裡?他們也會很擔心。甚至他們也會要求一些資訊權,今天你叫他們去處理這些事情,如果他真的進去一個很危險的地方,他到底能不能他們自己能不能退避呢?
這以前我們賴香伶賴總召本來希望加入的,就是說到「疫區的退避權」等等這些,或者他們對於這些東西資訊到底充不充分呢?
所以這就是說其實我們不是說去一定批評政府目前都做不好,倒不是。
我們其實還是以一個善意的,我們就是希望說你既然已經在做,但是難免我們還是會在立法的過程中,我們沒有想到這些事情,既然我們已經走了,所以我們會覺得說在方向上盤點一下人力物力啊這些。
我們也或者甚至整個指揮系統上,我們也是算是一個善意的去向這個執政黨這邊去建議。
就是說你也可以因為今天已經看到已經越來越多,或者也像剛才K姐您談的,現在有很多民眾也不是很清楚,我到底我能申請到什麼東西?我又要向誰申請呢?這些東西都可能是他還可以再做更好的。
———
補充張其祿委員提到的醫療人員發放津貼的部分,賴香伶委員已有向中央提出建議。
賴香伶:
防疫醫療照護人員 都應納入津貼發放對象。
疫情延燒,案例持續攀升,第一線防疫人員也全力對抗疫情。但目前法規<執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醫療照護及防治發給補助津貼及獎勵要點>中,僅針對醫生和護理人員訂定津貼基準
而有許多一樣為了防疫辛苦付出的人員,#卻未被納入此津貼要點中:
*感染控制之環境、設備清潔人員
*配合大量篩檢工作超負荷的醫事檢驗師(生)
*大量移動設備檢查且增加潛在感染風險的醫事放射師(士)
*工作量遽增的感染科護理人員或管理者
*從事高度引發飛沫微粒工作致感染風險高的呼吸治療師
*麻醉科醫護人員、醫務社工人員、其他實際執行防治醫療照護人員
因此,今日我爭取將上述防治醫療照護人員,納入津貼發給相關要點,此一臨時提案 #已由社福衛環委員會通過,建請衛服部研議辦理,以反映防疫工作者的貢獻和辛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