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日 星期二

2021.06.01 台北市防疫記者會《科技防疫》

 2021.06.01 台北市防疫記者會《科技防疫》

主持人:
請台北市政府的秘書長陳志銘來跟大家說明,如何結合科技還有大數據來做防疫工作。
陳志銘秘書長:
現在由我來向各位說明台北市科技防疫的三支箭:
第一支箭「台北通」簡訊,台北通實聯制跟中央簡訊實聯制的一個整合服務方案。
各位看到這一張圖,可以看到目前街面上很多的一個商店都貼出各式各樣的一個QR code,對這張老奶奶而言,她事實上是很困惑她應該掃哪種QR code?我相信她心裡在想政府為什麼不把各種的QR code做一次的整合?
而這樣的聲音,我們聽到了。因此 #台北市政府推出了一個整合式的QR code,方便市民他不管用什麼軟體去掃,不管用台北通掃或照相去掃,都能夠去做完實聯制。
目前台北通已經做了一個升級的改版,已經下載台北通的用戶記得上網去做一個更新,讓你的台北通能夠在掃描上再做一個升級。
對於怎麼台北通如何來做一個所謂的實聯制?我這邊用四句口號來跟各位聽眾來做一個說明,防疫實聯台北通、只要三秒兩步驟、掃描店家QR code,同行家人一起過。
簡單來講,如果今天你帶有小朋友,小朋友是沒有手機的,他沒有辦法去做實聯制,我們只要按一個同行家人加上去,他就能夠一起來完成實聯。
這張可以看得出來台北通的一個實聯制畫面,跟簡訊實聯制畫面的一個差異,左邊這個橘色畫面比較大,右側這個綠色畫面比較小,而我們這樣子完成的一個所謂的實聯畫面,你可以看得出來,不管在場所,還有所謂的登錄的時間,以及同行的人數,它的畫面都比簡訊實聯制來得大,台北通為了使用者,它去設想這樣子一個方便的畫面,同時也讓店員他可以很方便的去查核整個實聯的一個狀況。
目前台北市他包括超商、包括超市,還有像大賣場以及公有場館都已經陸陸續續貼出整合型的QR code,來方便市民掃碼,那當然市民你也可以來做一個申請,包括店家,你可以上這個網站去申請一個整合型的QR code,那未來的話,如果今天你的QR code有受到汙損,你還想再重新叫回你的QR code,你只要用 #相同的電話號碼,就可以把之前申請的QR code給叫回來。這在整個城市管理上是非常便利的,也就是說 #我們確保每一個場所它只會一個場所代碼
因此只要一張整合型的QR code,不管你要用台北通的APP去掃,或是照相的手機去掃,基本上都可以很輕鬆的完成實聯制。所以一鍵就能搞定實聯制的台北通,我相信這是我們市民未來在防疫上很重要的一種選擇
第二支箭我們來談「#紓困線上申辦」。
剛剛提到的實聯制其實只是台北通的功能之一。事實上台北通在做線上的一個申辦,它還有所謂的 #快速通關的身分識別功能
我們目前在市民服務大平台已經建置了一個COVID-19的一個紓困專區,進入這個紓困專區,我們選擇一個會員登入的做法,以往做會員登入大部分都是用帳號密碼來瞭解說這個登入的人他的身分是誰,目前在整個市民服務大平台,我們也可以透過掃碼的方式,因為透過掃碼,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手機的主人是誰,也就是透過掃碼來完成快速通關。
因此當它知道你的身份是誰的時候,它就把你的個人資料一起帶進去,包括姓名、包括身份證字號、你的聯絡手機,還有你的E-mail一次帶進去,你不用重新再輸入,剩下的你就按照申請表單所需要的欄位,去逐項做一個填寫,就可以很輕鬆的完成申請。
第三支箭我們來談「#疫情數據的儀表板」。
透過疫情的一個儀表板,我們可以很快的掌握台北市有關防疫整體數據的一個分佈狀況,例如像居家檢疫,目前有4000多人、居家隔離有2000多人,或是說去做PCR篩檢,還有PCR確診人數有多少。
那透過這樣子的一個時間序列跟空間序列的分佈,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說,#每個行政區它的風險到底是如何?所以剛剛提到的,透過時間軸跟空間的一個分佈,我們可以全面 #掌握整個疫情它擴散的一個途徑#來找出未來可能的風險區域
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這對後續所謂的防疫資源,他們的投入能夠更精準、更有效、更提早的做一個部署。
以上是我位各位聽眾朋友介紹的一個台北市在科技防疫的三支箭,我想透過科技防疫的一個輔助,我們有信心一定能夠守住這次的新冠疫情,謝謝大家。
----------
主持人:
有關於疫情儀錶板如何協助疫情小組以科技的方法來協助政策的擬定,我們要邀請傳染病防疫醫療網、台北區副指揮官璩大成來為我們介紹。
----------
璩大成醫師:
一個疫情考量的五個點,人、事、時、地、物,用二維思考去計算,他就至少有32種情境,所以呢搭配了我們的市府儀表板,就可以很清楚的來把這些事情做分析,像現在大家看到的就是疫情早期原來是這樣散開來的,所以在這個整個時間軸的兩端,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新的、以前看不到的訊息,那甚至對整個台北市,這個火是怎麼散出去的,那麼對於特別的區域呢,我們甚至可以集中focus在這個地方,來看這個區域的分佈和發展的過程。
那比如說,我們在北方的這個區域,我們在後面看到這個區域,有一個band、一個帶狀分布,所以它這個帶狀是怎麼樣逐漸形成的,那麼它的相關性來源又是什麼?這個對我們疫情的早期的研判都非常非常有幫忙。
那更加上其實我們對於後續的這個整個疫情發展,更重要的是新的疫情,我們用了一個 #5天的趨勢圖 來給各位看,就在這個疫情的逐步發展裡面,我們經常很著迷的看著這個圖,不斷的看它的反覆波延,其實各位觀眾也應該可以看得出來,在有一些地區它是逐步的形成一個小的、新的群聚點。
所以呢?我們就可以補足現在疫調功能的不足,那搭配現在22個快篩點的陽性的變化,我們會找出新的群聚點,用我們現在新成立的機動快篩篩檢隊去撲滅這樣的一個新形成的、在各種社區小型的一個可能的傳染源。
所以這個儀表板的使用讓我們這些所謂的流病學、醫學的從業人員,或者專家感到非常的興奮,非常有用的一個儀表板的功能,以上。
----------
主持人:
好,以上是有關於科技防疫的介紹,接下來,我們請這個柯文哲市長來幫我們做總結。
----------
柯文哲:
台北市在智慧城市的建構上面你知道,通常在建構智慧城市有一點要先做的就是「identification」,就是說要證明你是誰。
那我們在台北市就是有4樣東西,叫「一卡一通一付加身分證」,一卡就是悠遊卡喔,一通就是台北通,一付就是悠遊付,還有那個身分證後面有一個條碼你知道,所以一卡一通一付加上身分證。
那也就是說,在我們整個建構台北的e化系統的時候你知道,一個最快的方法你知道,我們不太可能…其實現在很多那種店面喔用一個簿子讓人家記名字,我想那個第一個不切實際啦,也很難找、速度也慢、資料也不完整,所以透過一卡一通一付,還有身分證你知道,你出門至少要帶一樣,當然如果都有帶是最好,在不同的環境之下,我們會選用效益最高方式來確定你是誰,這樣整個系統就可以透過人工智慧,就很好運作。
那剛才這個璩大成副總院長在講的,事實上我們在台北市這樣啦喔,比方說快篩站要不要設?坦白講如果那個地方你知道,你在統計上看起來那個地方都沒有感染的case,請問你在那個地方設快篩站幹什麼,浪費錢而已;可是一個快篩站設在那裡,他又不能移動,所以事實上我們不是那種…目前公佈的那種快篩站,我倒覺得沒有用,應該重點是要把它 #機動化,所以我們台北市會設一個…比方說有車子裡面裝有裝備,甚至到一個地方去,不管到哪個地方去,我們按照Google map上面,熱區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值得我們去那個地區去做快篩,機動性把那個地方做快篩、撲滅掉。
所以我們這種快篩,不管叫快篩、普篩,它也不是這種亂槍打鳥,它還是要很精確、有科學的基礎,那時候我們是利用 #大數據中心#把我們疾病管制科收集來的資料#按照他的居住地#工作地去做這種Google map,然後再建立機動的快篩隊,有效的去處理。
所以我們是希望用比較科學的方法來進行防疫,所以面對一個新興的傳染病,我們一般用科技的方法去對付它。
剛才在講台北通就是這樣,那當然唐鳳政委有發明的一個用手機運作的系統,那我們是這樣啦,我們現在是說這QR code我們不動,但是我們給它精進,像我們台北市做成的QR code,最重要是它上面有商店的名字,然後下面也有住址,所以比那個一般的那種QR code好,就是我們在中央的這種基礎上面去做精進,可以更清楚。
----------
記者:
中央這次開放1922的實聯制以後,有網友形容唐鳳出手打敗了台北通。在這次疫情當中,台北通有沒有達到原本預期的效果?另外中央和台北通的技術不同,會不會造成疫調上的困難?
----------
資訊局長呂新科:
我們其實噢中央的關係是一個合作關係,唐鳳政委在這次專案裡面提供非常多的指導還有支持,那在這次的整合專案裡面,我們基本上是建立在共同的技術框架,還有疫調的流程,然後我們採用 #相同的QR code的技術規格,以便他能夠同時支援1922的簡訊實聯,還有包含台北通的APP兩種平台,可以來做實聯登錄,那這兩者是相輔相成,那我們希望提供給我們的民眾比較多元跟便利的操作模式。
那另外我們在這次專案裡面,我們與中央都非常關心民眾的個資保護,以及後續的疫調整合,我們希望透過這種架構的整合跟串聯,能確實做到民眾的個資不落地於商家,然後統合封存在由政府體系來督導的這個系統裡面。
然後就像我們1922的簡訊系統,他大概就是留存在我們的五大電信業者身上,那在台北通的這個資料呢,會封存在我們台北市政府的那個 #市政雲平臺 裡面。那我們在疫調整合部分也會跟中央一起合作,把整個在疫調過程中資料查察跟串聯的查核作業,把它串連起來,然後以便我們能夠很即時的提供民眾有關疫情方面的事情。
那最後在28天的這個疫調後,我們也都是 #依規定刪除所有的資料。我們也是希望讓民眾可以更安心以及後續的疫調更確實的情況之下來共同投入這個防疫的工作。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