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5北市府防疫記者會 媒體提問-1
好接下來,我們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璩大成來補充說明,台北市如何運用大數據來科技防疫:
璩大成
剛才市長已經講得非常清楚,那我們利用這個科技的儀表板,那加上它的時間軸以及分佈的數量,可以做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各種區域,經過分析以後,當然就會發現有所謂的熱區。
以我手上拿的這個萬華區的地圖來看,那我們會逐漸的讓它自動化和優化。不過從圖上,我們就看得出來在這個區域靠近這個右下角的這個,所謂的中正區的這個地方,在邊境的地方就會有一個帶狀的分佈,那以及在北萬華以及南萬華分別有比較密集的分布。因此呢,我們分別針對這些比較密集的地方來做這個機動的打擊。
另外,把邊境特別是跟旁邊的中正區以及上面的這個大同區的部分,要把它間接開來,不讓它跨界去做傳染,那另外我們在本來的這些熱區裡面,就會派遣所謂的機動防疫隊員,定期去定點的或者是移動式的採檢。
最後我們的這個本來就設置的比如說,和平院區以及剝皮寮的定點的採檢,把這個區域的這個疫情,一個一個把它消滅掉。#這是我們對熱區做一個圍堵的策略。
那相對於萬華區,那其實有很多區域,也讓大家覺得比較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像這樣的一個區域我們就可以在圖上看起來,它也明顯的,有兩個區,雖然密度沒有萬華區那麼高,可是它也顯然暗示著,這個區域可能有一定的傳染的這個散佈,或者是這個傳染源,或者是要需要注意的地方。
對於這樣子相對個案數沒有這麼多的地方,#我們提出的策略是精準疫調,就是很清楚的把這些個案,它的感染源以及它可能接觸的人,從源頭去做尋找,把它向下游去傳染的機會,逐一的把它阻斷,那這個靠著是第二點的所謂區域聯防,這個要結合醫療、公衛,還有交通,快速的把這一群有意願,而且高度可能疑似或者危險的這一群人把它找出來做篩檢,那這個部分在最近我們施作,覺得還算有一些成果。
這些的背後當然就有一個流行病學感染控制,以及資訊的這個專業的從業人員在做一個跨團隊的整合,我們希望對不同的區採取不同的這個資源的整合,以及運用,來把它逐漸的把熱區變冷區,冷區變成沒有個案的一個區域,那麼這是以上的分析和報告。
---------------
提問:
好接下來進行媒體提問,首先是關於市場的人流管制有UDN楊、三立朱淑君、寰宇廖品均、民視陳信瑋、自由時報楊心慧、華視張之晴、蘋果陳思豪聯合提問,台北市政府在雙和市場、濱江市場外圍、虎林市場實施交通管制以及人流管制,但人潮仍然,炸鍋是否等於交通管制,以及人流管制策略失敗,接下來要如何改善
柯文哲:
本來在「台北市後疫情時代產業政策的白皮書」裡面,就在想說要提倡這個電商跟物流,所以對於傳統市場裡….其實我們就長期發展來講,電商跟物流,讓它整個這種物流業,或是這種批發業,它更達到經濟規模。從這個資本密集,走向這個技術密集跟資本密集,這個長期的計畫我們本來就有在做。
我們最近有發現,在我們三級管制以後,大概從一些物流業,它的業績成長了五倍,所以表示說,這個目前這個大概也是一個時代潮流,所以這種宅經濟啦,無現金交易,這些都會在這個疫情之後,都會改變這個整個台灣。
表面上,跟我們雖然看到那個數字,像那個物流業與電商成長五倍,可是在市場….,因為這是人的習慣,就長期而言是要發展電商跟物流,從這個勞力密集轉向資本密集跟技術密集。
不過因為人的習性也不是一下子改變,一開始我們說,鼓勵大家,一個禮拜採買兩次。我後來發現,跟你講說一個禮拜才買這兩次,你不能選擇那兩次一個禮拜六、一個禮拜天,結果就是我們現在看到,不管是濱江市場還是人很多。
所以..當然我們會那個監視器還是會架起來,給大家一個時候出門前看一看,人少再去。不過通常是這樣啦,如果訴諸這種自動之外沒有效,從明天開始,我們就 #開始用警察管制這個市場的人流,這個怎麼做,我們會再想一想,明天就開始實施。
---------------
提問:
接續提問,有民眾反映有一些監視器的畫面,完全被攤商的雨棚或雨傘擋住,沒有發揮效用,也沒有看到市府人員派員到現場來處理。請問有清查多少支監視器有這樣的狀況的嗎?預計多久之內可以完成改善?
柯文哲:
#人家有抱怨就處理,所以應該是今天,市場處同仁就去把那個監視器再架好,是這樣啦,不可能一個市場裡面裝很多支監視器,大概就主要的監視器,只是讓你就知道說大概人流的狀況,所以我們會調整比較好的視角,該裝的我們會裝上去,這個我們會叫市場處盡快把它做好。
---------------
提問:
自由時報楊心慧提問,目前真正做好防疫的是市場…市府所管理的公有市場,但市府如今對於公有市場祭出四分之一攤要自主休息的策略,有攤商抱怨,明明有問題管不動的都是戶外的外攤,為何不直接祭出強硬手段來取締外灘違規的攤販?
柯文哲:
這個是這樣啦,臺北市的流動攤販大概有三萬攤,它本來就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所以危機也是轉機的,我們本來就有一個「流動攤販管理辦法」,既然…當然是這樣啦,我們一開始是訴諸道德,自我管理,如果管理不好,當然就公權力介入,#所以我們明天起就會處理。
---------------
提問:
台視新聞陳提問,今日有一名入住台北市專責防疫旅館的確診者逃跑,怎麼會這樣的狀況?是因為電子圍籬無效嗎?
黃珊珊:
這是我在 #上個星期二 就已經跟中央反映的事情。當天他們是說會開始處理,那到今天為止,我們都去確認是疾管署在今天有在建置,然後說今天下午五點會上線,也就是說在此之前….目前為止在此之前,確診者跟快篩陽性都沒有電子圍籬管制,所以才會有這種狀況。
---------------
提問:
TVBS李品儀提問,市長之前說,死亡數也會校正回歸,怎麼看中央今日公布數據,難道地方通報也有資料塞車的問題?蘋果陳思豪加問中央每次都在星期六校正回歸大量數據,是作業上的問題還是別有用心?
柯文哲:
也不用…不曉得ㄟ,因為本來週末的股票就沒有開市,所以是不是跟這個有關。這個我也不清楚。
不過是這樣,在現階段校正回歸還是會有,因為有很多資料塞車,不管是死亡的病例,還是確診的病例,不過我想是這樣,隨著時間的進行,慢慢的會改進,所以這個校正回歸的數量也越來越少,這大概大家都看的到。
不過台北市為了要避免這種時間差的問題啦,我們目前開始用那個,全台北市每一天快篩陽性的數目,來作為我們監測整個疫情的一個工具,它不是很準啦,大概就80%準確,不過大概如果你不要斤斤計較,一個兩個case的話,看趨勢大概它是可以用了,會比較快。
所以目前在台北是我們的政策的判斷,就直接用每次各個醫院蒐集起來,快篩陽性的數目來做決定。
至於說那個要…我認為是這樣啦,如果你堅持要用PCR做確診的話,校正回歸在短期內還是會有。
死亡案例,因為有時候牽涉到檢察官、法醫驗屍的問題,不容易馬上開確定的死亡診斷書,所以應該還是會有校正回歸的問題。
---------------
提問
東森劉家耀、TVBS李品儀問,死亡數飆新高,蔡壁如委員質疑總統有沒有把國人的命放在心上?沒有看到總統出來道歉。市長認為國家元首需要向染疫身亡的民眾道歉嗎?市長又如何看待任內又有台北市民因為疫情而身亡?
柯文哲:
對個疫情,我也知道說,這個疫情在老年人這個死亡率不低,特別是到八十歲以上還滿高的,我倒覺得是這樣啦,#做事就好了,我們大家想辦法,大家一起把這個問題解決掉。
太多的指責…坦白講,我每次說如果去抗議有效,我們就去抗議吧,去抗議對大局無補我們就算了,#我還是把事情做好就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