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3北市府防疫記者會 柯文哲逐字稿
今天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的本土案例五百八十三,新增死亡人數十七個,所以現在死亡人數已經累積到一百六十六。那因為數目太多,所以還是要校正回歸。
不過我們來看看台北市的數據,這個已經每天都有公佈了,那其實從這個數據上比較清楚的概念就是說,目前這個感染是已經散布到社區每個地方都有,不過我們在google map上,它在整個臺北市的分佈也不是很平均。
雖然每個地區都有,可是還有一個叫,英文叫cluster就是群聚。所以我們現在是思考這個群聚,這種小型熱區的地方,我們正在思考怎麼用 #機動快篩隊來配合,把這個小型群聚的地方,這樣一個一個消滅掉。
所以我們來看看囉,因為我們在萬華地區有三個快篩站,昨天來做快篩的是五百四十九個。阿那當然有三十幾個人的感染,看百分比的話大概昨天還有5.5%,不過有時候,因為每天來快篩的人數不一樣,這個不容易判讀
一個更簡單的方法是直接看那個快篩陽性的數目,就是說在萬華三個快篩站,不管每天來篩的人多篩的少,反正最後這種就檢查說,最後做出來陽性的有幾個,從這個表上看起來很清楚就是說,在一個程度上它有被壓制了,可是它沒有被消滅,所以說它現在是一種膠著的狀態。
所以總的來講我們目前在台北市的疫情是在,目前這個三級管制自主封城的狀態下疫情有被壓制,但是它並沒有被撲滅掉,才是一個…屬於叫 #悶燒型。
在這個基礎上,我就開始思考說,我們到底要怎麼進一步的處理。
所以差不多在半個月前,當時病例一下子增加很多的時候,我們有說,如果症狀還好的就在家裡,不過目前因為我們的專責病房的數量已經動員到一個…在過去半個月當中,從醫學中心到區醫院,大家很努力開始在擴充病房,還有這個防疫旅館,還是要感謝很多來….這個招募的這個醫護人員,來充實我們這個防疫旅館的這些醫護人員。
其實我大概每天開會的時候,我通常一定會問一句話:昨天的救護車有沒有遇到病人送不進急診處狀態下?這個情形在過去兩、三天已經沒有了。
所以我這個從救護車就可以知道說,目前這個台北市的在處理新冠肺炎的醫療量能是OK的,因為沒有說那個救護車沒有辦法變成送去醫院的狀況。
後來因為我們這個旅館開始用線上登錄,在昨天晚上,大概我們防疫專責旅館還有兩百個空床,還有另外一家還有三百多個床位還沒消毒完畢,一般來講床位很緊的話,我們就會消毒速度會快一點。
所以目前在整個臺北市看起來是 #醫院的動員已經完成了,#那防疫旅館也差不多武裝完,也是動員完成了,所以目前在現有的醫療防線上面,大概我們還能夠應付。
那麼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看看喔,如果來處理目前在台北是悶燒的這個疫情,我到底要怎麼處理?
我們檢視數據,我們發現有一個現象,要拿出來講,在我們到現在為止,臺北市本土感染兩百兩千八百多了,有一個很特殊的現象跟大家講、一直到六月二號,我們這個兩千…台北市發生了兩千八百多例的本土的感染率裡面,其中有一千兩百二十一是來自四百五十六個家庭,就所謂的家戶內感染,算一算大概43%。
表示說在這段過去…特別在過去半個月來,常常是有人感染回到家裡,傳染給家裡的人,所以這個有四百五十六件,造成了一千兩百二十一個確診案例。
這個現象,我算一算已經達到了,我們臺北市本土感染大概有40%,這相當多,所以這個是我們一個是所謂「#家戶感染」,恐怕是我們現階段要開始去處理。
所以有幾個…昨天就宣布說有個政策就是說,一旦確診,原則上要移到那個防疫旅館去的話,當然症狀比較嚴重,要送到醫院去。
我們來說明看看,為什麼台北市發生這麼多家戶感染?
我想幾個原因,因為以前這種PCR確診,所以急診處做篩檢的時候,也許隔了兩天才跟你講說欸你是確診了。可是在兩天當中你已經傳染家裡的人。
所以我現在要求說,後來我們就不要用PCR當作一個檢查的第一步,第一步是做快篩,因為快篩大概二十分鐘就知道結果,快篩的出來case,我們會想辦法盡快做PCR,這個我們就把它列為我們現在在觀察這個醫院量能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說快篩陽性的case能不能在幾個鐘頭內就PCR做出來,那這樣可以,#讓我們做什麼醫療決策比較明確
以前常做檢查以後,隔了兩天才可以做那個PCR結果怎樣,可是這段時間可能已經傳染你的家人說,我們從現在用快篩當作臨床上有懷疑的病例,快篩先做第一線,一旦陽性的話,盡快做PCR。
那這段時間我們做研究下來看一看,快篩陽性,後來PCR陽性大概是80%,也就是說,還有20%後來是虛驚一場。
所以本來快篩就沒有那麼準阿,但是這樣啦,它比較快,所以叫快篩,這也是讓我們在醫療決策快一點,但是的確會有誤殺的情形,以昨天像陽明山那個例子,我們會發現,這年輕人沒有症狀,快篩為陽性還蠻多的。
但是我們另一個方面發現,如果是有症狀的,包括快篩是陽性,大部分PCR都陽性,做到現在,我們大概有些經驗。
有人問快篩陰性是一定就沒事?#當然沒有,就我們目前的數據看起來,快篩陰性,後來PCR發現是陽性的,大概是1%,所以還是有少數漏網之魚,這我可以理解為什麼?因為要快篩本來準確度都不是那麼靈敏。
所以有一些比方說他病毒量沒有那麼高,就出現快篩陰性,PCR要陽性,這個是有啦。不過快篩雖然它沒有那麼準確,但是速度快,所以慢慢變成我們現在在臨床上使用一個主力。
所以第一點,為了避免家戶感染,我們會要求說有懷疑的時候先做快篩,快篩是陽性的,盡快的把PCR結果做出來,來決定醫療決策。
那另外一點,當時因為我們是醫院不夠,旅館不夠,所以才說那五十五歲以下沒有症狀,你就先在家裡。
不過,既然這個家戶感染數目這麼多,我們現在政策開始調整,原則上如果確診的話,還是讓你去住防疫旅館,專責防疫旅館,幾個理由:
對那些年輕人我知道他們其實他們的死亡率很低了,特別是五十歲以下的,可是來放在防疫旅館?防止你去感染別人這第一點,但對那些年紀大了,為什麼可以放在防疫旅館?防止你在家裡變壞的時候,來不及把你送醫,因為畢竟在防疫旅館還是有專責的人,專責醫護人員,可以在變壞有時候比較容易發現。
另外一個我們現在防疫旅館跟這個醫院之間都行這個區域聯防,跟急診處都有密切聯絡,你在防疫旅館有變壞的時候,隨時都醫護人員在看,馬上可以送醫院,這樣也比較安全。對年輕的,防止你感染別人,對年老的,防止你變壞沒有人知道。
另外一個是這樣啦,因為這個家戶感染的這種現象。除非啦,所以從現在開始,除非你跟我講說你家裡的房間很大,裡面有獨立的浴廁,你一定乖乖躲在裡面十七天都不會出來。
除非是這樣,不然我看還是去住防疫旅館,為什麼?如果我們這樣,你單獨一人在家裡,你死掉,都沒有人知道,因為這個還是有時候會缺氧急速變壞。
如果房屋裡、房子裡面還有同樣的,還有你家人在裡面,坦白講我現在是怕你去感染他們。
最後來討論一個問題,既然這個從台北市的經驗看起來,我們大概臺北市。事實上,43%的新冠肺炎感染是家戶感染的,家庭裡面的傳染,所以這樣有人說,是不是在家裡全部戴口罩?
我倒認為這個也不是,很不容易坦白講,那難道你晚上睡覺的時候也戴口罩?這實在是很難,不過是這樣,我們應該要開始,從容易簡單的東西開始做,我現在希望說,我臺北市的市民在家裡吃飯的時候,煮一煮這樣不要共餐不要大家一起聚在一起,與其用壓克力板隔開,乾脆算了,就煮完以後各自打飯,或分開不同的時間吃,大家分開吃啦。
#所以就是不要共餐,碗筷不要共用。因為這個共餐還是在學理上是傳染最大機會。
所以我們這個新冠肺炎家戶內感染是我們一個很重大的一個百分比,台北市可以達到43%,所以我們從容易做的開始做起啦。
從現在開始,像我們臺北市的市民晚上在家裡吃飯,不是晚上啦,就是平常在吃飯就不要共餐,碗筷不要共用,阿一樣,這個儘量就保持一個距離。我們再試辦一段時間看。
另外我們也是希望說有確診的案例,為了保護你的家人,我看你還是去住防疫旅館好了。
這樣看來這個方式…我希望說先把這個 #我們能夠處理的一樣一樣處理。
好,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