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9 北市防疫記者會 媒體提問 上
好的感謝黃副市長,接下來是媒體提問的時間,由中國時報、TVBS、聯合報、ETtoday、三立、中視、今日新聞、年代、壹電視、東森、蘋果日報聯合提問:
中央昨日宣布微解封指引開放標準引發質疑,例如民眾可以在室內脫下口罩用餐,但是去空曠的公園跑步卻不能,室內五人以上跟上學不行,卻開放電影院。
立委賴香伶也質疑電影院的工作人員大多沒有打疫苗卻可以開放,而安親班與幼兒園老師開始打疫苗卻不開放,請問市長是否會覺得中央訂的微解封標準太糢糊有爭議?各縣市政府針對的細節也有不同的做法,恐造成一國多制,是否擔心反而造成地方政府執行稽查上的困難,甚至導致管理的成本上升?
柯文哲:
這個解封的問題的確相當複雜,因為這牽涉到各行各業,所以大概中央事先公佈一個原則,其實 #很多細部的執行細節,恐怕還是各縣市去注意。
還有一點,剛才講過,從日本的東京的這種歷史。如果東京要第四次發布緊急事態宣言的話,這表示,他之前已經有三次,就是曾經加強管制、放鬆、加強管制、又放鬆。所以我倒覺得是這樣啦,疫苗還是終究的解決方案,其實只要一放鬆,隨時都有疫情復發的可能,這個是要大家曉得。
所以說,原則上還是謹慎分階段地慢慢放開。剛剛講過三個原則,第一、吃飯的最後放開,吃飯、脫下口罩、群聚吃飯的最慢;第二、跟這一些做民生經濟有關的,營業有關的可以先,但是一定要配套措施,比方說分流、分艙、降載,打疫苗,還是要有些措施。所以我們所謂的新常態也就是說,作為一個人類,考慮合理的風險、可接受的風險,那再去做。
所以我知道這個中央公布一個法令,其實這個像剛才講,那些都是互相矛盾的問題,我知道,所以就是秉持科學的原則,再去逐一去做整理。
————————————
好的接續提問,市長您怎麼看,包括桃園、新北、台中逆時鐘不開放餐廳內用?新北市長侯友宜也說,還是希望雙北可以區域聯防,那北北基桃共同生活圈應該要同步嗎?若大家各自規範會不會讓民眾難以適從?另外,今天北市已經有不少公共場所出現人潮,或是北市的人會跑去外縣市內用,該如何避免造成防疫破口呢?
柯文哲:
事實上,#台灣是一日生活圈,因為自從高鐵出現以後,就一日生活圈,所以每個縣市要有不同的管制層級當然就不切實際,這是一點;第二點,在這個原則之下,特別是所謂的首都生活圈,管制都不能差太多,所以大家的管制程度應該都要接近。
那還是一樣,這個吃飯擺最後,我知道對餐廳、對夜市是很大的傷害,因為已經兩個月了,我也認為他們相當慘。但是,這個以後看他怎麼補償,再想辦法。
但是現階段,群聚吃飯一定要擺最後,因為這是從2003年我在台大的經驗,台大急診處,我們台大創院一百多年以來,從來沒有急診處暫停營業,只有在SARS
那一次。
當時大家還覺得奇怪,我們那個穿戴都很嚴格、都有訓練,怎麼會感染?後來才發現就是中午的那個休息室,吃完之後,大家拿下口罩感染。而事實上,我們這次在濱江市場的案例,欸你發現,群聚感染是吃飯來的,所以群聚吃飯才是最危險的喔,這種飛沫性的傳染一定要擺最後。至於其他那個就是考量可接受的風險,分階段慢慢放開,但是還是要配套措施。
所以一開始就說,為什麼我們那些身障的那種日間照顧中心,不管照顧者或被照顧者,一開始就優先打疫苗,為什麼?因為他也不可能一直放在家裡,還是要出來嘛對不對,也就是說,這些一定要一個程度上先打疫苗,優先打疫苗,讓這個感染風險比較低,才讓他們上線營業。所以原則上是這樣,首都生活圈大概防疫的標準不可以差太多,這是第一點;第二點還是按照科學的方法去處理。
————————————
好的,接下來是由中國時報及華視聯合提問。昆明防治中心有護理師指出,北市最近確診個案中,幾乎每天都有愛滋病患者,連續三天超過七人染疫,請問市府是否有掌握?由於昆明防治中心是愛滋專責機構,又離萬華熱區很近,愛滋患者染疫是否與萬華接觸史有相關?
璩大成:
我們這一位護理師是長期非常熱心的、而且專業的投入HIV防治的一位專家。最近因為疫調非常吃緊,我們也借重他的這個公衛、流行病學以及疫調的長才,參與我們每日非常辛苦的精準疫調和整合疫調。
那在最近的疫調中間,我們也注意到,確實像這樣子的HIV的個案是有比較凸顯出來,那麼我們也認為,這是一種廣義的家戶感染,那麼因此這個護理師那就透過他的私人臉書就提出了善意的提醒。
那其實這個部分中央與地方都一直有持續的關注,並且注意到其實整體的感染率是有在下降,但是因為整個的疫情趨緩,因此在這個HIV族群裡面的個案,那麼仍然有少量而且持續的在這個感染狀況下顯得特別的明顯的一個傳染路徑。
因此他也很善意的,其實我們也站在同樣的立場,希望善意的來提醒,第一個要避免接觸,第二個要拜託如果有狀況的話,要能夠坦然的來接受疫調,以及接受篩檢。
至於昆明防治中心在萬華純粹是他的這個地點的關係而已,並不是跟萬華的接觸史有任何的相關,這個是全省皆然的一個特殊的途徑,以上說明。
————————————
接下來是由三立、台視、自由時報聯合提問。環南攤商九口確診長輩都是七月一日確診,兩位孫子及移工則是七月三號、四號確診,請問市府七月一號有即時針對這家人進行匡列嗎?或者是針對疫調匡列有相關的疏漏呢?
黃珊珊:
這個案子就是很清楚的,他的爺爺在七月一號確診陽性之後,全家人都被列為居家隔離。那臺北市的精準疫調,就是在居家隔離期間,#以前居家隔離只需要隔離十四天,#並不需要做採檢。
所以包括奶奶、包括兒子、媳婦、兩個女兒都是這樣的方式,那同樣的孫子也是,孫子也是在後面的部分,因為他們年紀比較小,所以當時還是在他們的居隔期間,然後一樣出來做採檢。
所以 #都在居家隔離期間做採檢,並沒有匡列疏漏的問題。
————————————
好的,接下來是接續提問的部分,請問市長您怎麼看環南三名確診案例中,有兩人cp值偏低,甚至之前篩檢都還是陰性,請問能抓出感染源嗎?如果是未知感染源,北市府的管制措施有什麼改變?或者是加強未來傳染力不高的舊案的治療,隔離天數會有新的規定嗎?
柯文哲:
不管是快篩或PCR檢查的時候。當時告訴你,陰性是告訴你說,你現在沒有感染,但是不能保證說你未來的兩個禮拜、三個禮拜也沒有感染,這要先說明。
所以這個我們做普篩,只是一個橫斷面的檢查。那麼也因為這樣,所以為什麼我們常常說打疫苗是終極的解決方案。其實環南市場,果菜市場也一樣,做第一次快篩的時候,我就發現每個禮拜要做一萬名的PCR篩檢,#會搞死大家,所以最後還是只好把它全面打疫苗。
其實,打疫苗下去,也要差不多兩個禮拜後才會確定說,才能發揮效果,產生那個集體的免疫效果。所以這個我們在七月一號打,要看到效果,也要在七月十五號以後才看得到,這第一點。
第二點,我們現在有遇到很多過去感染,結果那個PCR檢查一直是陽性。不過,畢竟這個地球已經有一億八千萬人感染過了,所以從以前的數據看起來,如果感染以後,到十七天以後,其實大部分在十天以後感染力就很低了。如果到十七天以後,我們現在台灣是用十七天當標準,如果那CT值還是大於三十,目前認為傳染力很低了,會感染的能力很低。
所以我們目前還是採用這個標準,從發病到滿十七天以後再測一次CT值,再測一次PCR,如果他的CT值是大於三十,我們就把他視同陰性來處理。不過是這樣啦,這些感染過的Case,好像還是以後可能會再感染。
所以,目前我們臺灣的規定,美國的規定也是一樣,原則上是感染後,大概在滿六個月之後再打一次疫苗。確定說他們不會再感染。
所以我們原則上是這樣啦,感染過的人,過了這個隔離期,會傳染別人的機會不大。但是他們有可能過了三個月以後,好像還會再被感染,再第二次感染,也因為這樣,所以我們現在規定大概在六個月的時候,所以還是要打疫苗。
所以目前我們臺灣已經有一萬多人感染,理論上這些都要做註記,滿六個月的時候,一定要記得這些人要去補打疫苗,大概就是這樣。
————————————
接續市場的提問,想請問北市府封攤是否有規定幾天,還需要靜置清消嗎?是否有一名確診者是搬運工,足跡與動線是否有掌握?
黃珊珊:
封攤的規定本來就是按照原來的SOP,還有這次跟中央討論的就是封攤會三天,那人員會匡列,匡列的話居家隔離是十四天,那靜置清消就是三天之內這個攤位的 前後左右的九宮格都會停止。
那另外就是裡面這次有兩位是攤商,一位是員工,所以並沒有搬運工的問題,但是我們還在做疫調,也會盡量查到他們的足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