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6日 星期一

2021/7/27 北市防疫記者會

 2021/7/27 北市防疫記者會

柯文哲:
市民朋友大家午安。
今天中央公布的本土案例是16例,其中台北市佔了5例,那今天也有新增死亡1例。
我最近去把美國的資料重新再檢查一遍,美國在去年四、五月的時候,以整個月計算,當時的確診案例的死亡率也有到6%,之後就下降,現在大概已經掉到1.79%。我本來是想說我們在前兩個月,為什麼那個死亡接近6%,不過再去檢查美國的數據,好像剛發生的時候會比較高,可能跟整個醫療系統的適應,或是說根據臨床經驗快速累積,所以有下來。
所以我也相信,我們出來那個死亡案例有七百多例,前些陣子平均起來大概可以到5.8%。但是,我相信隨著時間拉久了,應該會改善。因為我最近在看,目前台北市不管是加護病房、專責病房,空床都多很多,#現在醫療量能是夠的#醫療量能夠的狀態下#我相信對這一些死亡百分比一定會改善
今天的5例裡面,只看戶籍所在地,其實不能給我們提供什麼太有效的資訊,至少表現說5個案例很平均的分散在四個行政區。比較重要的是,這個5例裡面有3例是沒有症狀的,就好像我昨天講的,我們統計整個臺北市大概44%是沒有症狀,確診者完全沒有症狀,所以這是我們為什麼在最後階段,要把全部清掉相當困難,因為他沒有症狀他就不會去尋求醫療,就不容易被攔下來。
所以目前策略上是這樣,如果每天新增案例在10例以下,不明感染案例在2例以下,原則上我們還是慢慢解封,因為這個拖久的話,我相信各個產業還是受不了。不過,今天是所謂降級的第一天,很明顯人流、物流、車流,我看那個馬路上車子真的多起來了,所以我會覺得還是要小心,那我們還是按照原定計畫,#逐步放寬管制,把那個聚餐、群聚吃飯還是擺最後。
昨天篩7家醫院,相當篩檢了2189個,結果陽性率是0,表示什麼?反正這種精準疫調,是很努力的追殺,慢慢在社區的確是少很多。但是還是一樣,我也不認為說完全沒有,應該還是有潛伏一些,只是說越來越難抓,所以我們還是要考慮醫療成本,我的策略是這樣:我們這7家先繼續再看一個禮拜,你如果真的說每天都抓到0個,要不要撤掉再考慮,#現在要把社區當作最後潛藏的感染源找出來#坦白講相當不容易
昨天因為有一些資料,因為那個圖做的比較不完整,因為實在是很重要,所以還是要拿出來給大家再看一遍。從5/2到現在為止,我們這四千多例的一個統計圖很明顯的,60到69歲的人數最多,大概從50到59歲、60到69、70歲,大概這個新冠肺炎很明顯是在高齡者。
上面紅色那個就是死亡的案例,這樣看起來不清楚,如果你把它換成那個線條就很清楚了,就是這一張,70歲以上一旦感染,在台北的數據,其實我們這個現象跟其他國家比起來更明顯,我們紀錄說,70歲以上,占一旦感染死亡率22.35%。我們從五月、六月、七月這三個月當中,在台北的感染確診案例裡面,有死亡的50歲以下才佔3%。
所以這個疾病很明顯是攻擊年長者,這也是為什麼一開始在講說,以前記者在問我說,那個打疫苗好像很多長者去打疫苗,後來出問題,到底要不要打?我還是主張打,爲什麼?因爲從統計數字上看起來,特別是70歲以上一旦感染,死亡率太高了,#特別在長者#疫苗該打還是打
剛剛講過,在統計上它是一個50到59歲人數比較多,但是我們從19週,就是疫情爆發以後,那個綠色的是50歲以上,一開始,我們當時爆發的時候50歲以上,占超過70%,可是到上個禮拜50歲以上只佔35%不到,所以很明顯你這個疾病開始開始往年輕人移動,當然有人講說,因為年輕人活動力比較強、開趴的比較多,年長者比較小心、比較不會亂趴趴走,還有一點我們現在疫苗都是打年長者。
我想不管怎麼樣,統計數字上看起來就是很明顯的轉移Shift,也就是說,從一個主要是老年人之間的感染,至少到上個禮拜,他現在主要感染感染人數是在50歲以下。當然我們說,50歲以下的死亡率比較低,不過,如果人數多的話,總是這個分母變大,這樣乘起來還是會變大,#現在這個新冠肺炎比較頭痛的是#他現在變成是一個比較偏向年輕人的疾病,大家要注意。
所以結論是這樣,這個疾病本身在過去10個禮拜,他也慢慢在變化,我們現在因為案例少了,所以在防疫跟經濟之間還是要取得一個平衡,所以原則上,#我們還是主張慢慢放寬管制
每個里長都在問,普渡到了到底有沒有什麼規定,原則上是這樣,遶境、進香群聚活動太厲害了,所以目前還是不贊成、不開放;平安餐、福宴,這聚餐那就暫時還不要;關於拜拜是這樣,如果有戴口罩、還有量體溫、有實名制,還是可以辦,盡量梅花座,維持一個空間,我們現在是室內50人以下、室外100人以下,一般說我們辦普渡會超過這個人數要怎麼辦?如果你超過那個標準,那就事先來申請,目前的規定還是室內50人以下、室外100人以下,如果你超過,要來申請,我們再看看你的防疫計畫怎麼樣,這是給宗教團體的。
里長比較關心的,其實規則還是一樣,原則上是不吃飯、戴口罩、勤洗手、量體溫、實聯制,反正該怎麼做就怎麼做,我們人數是慢慢解開。
另外,我們現在一旦入境,就要放到防疫旅館,要觀察14天,在解封前每個都要做PCR,我們事實上在六月就已經上線了,過去一個月裡面運作出來不錯,我們現在要更精進,入境以後就住在旅館,住在旅館你要去醫院做PCR就很麻煩,所以我們就把這個PCR要的設備放到公車上面,其實公車我看也是可以去申請專利,因為那裡面還有正壓、還有冷氣、還有什麼那個反正一大堆,這些我去檢查過還不錯,將來做PCR的坐一邊,給他隔開以後,另外一邊是可以打疫苗,從不同的門出入,我覺得這設計還不錯。護理人員走一個門,病人走另外一個門,然後打疫苗走另外一個門,全部分艙分流。
這就變成我們 #台北市的廣義的機動巴士,你有需要,一般入境以後在旅館住14天,滿14天之前要做篩檢,那個旅館前一天就會把明天要滿14天的有哪些人,通常都是前一天,因為還要等報告,大概會在12天那時候做,他們先列冊,我們車子就開去,人就下來做完再回去,繼續住等報告,OK的話,那就可以出來活動了。
另外,萬一有那種特殊專案,例如上次松山戶政事務所,就可以把車子緊急開去,做臨時的PCR檢查,隨著疫情的進行,我們開始要讓防疫更有效率。我們在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在未來的過程當中,有各種防疫上的需要,我們就發明新的方法來處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