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5 台北市防疫記者會 媒體提問
記者:
根據衛生局的資料,好市多在13號進行清消一天,IKEA 14號清消,請問為何會有一天的時間差?為何到15號停業?目前案15424匡列的4個人,是家人加上職場,還是在公共場合的匡列人數?
—————
黃珊珊副市長:
15424這個案子他在7月13號確診,他晚上9點多才被通報,也就是說,他9:30確定進入醫院以後,我們就立刻通報他所疫調完畢的相關足跡。
所以通知的時間,像好市多13號接到通知就主動清消,IKEA可能是因為那天已經很晚了,可能他們第二天才清消,所以這個通報來說,我們都是第一時間通知。
第二個部分,停業的部分也是我們要去告知他們,其實有一些地方他待的比較久,這個部分的危險性可能會稍微高一點,那目前他匡列的都是他的家人跟親密的接觸者,#因為他已經居家辦公,所以已經沒有職場的,所以並不是公共場所的匡列人數。
—————
記者:
案15426連續3天都待在全聯超過10個小時,請問他是否是全聯的店員?平常會接觸到消費者嗎?匡列的5位接觸者是同事或家人嗎?
—————
黃珊珊副市長:
第一,她當然是這個全聯的店員。
第二個,她先生已經先確診,所以他那個時候有幾天都已經居家隔離,那目前匡列。因為她先生確診之後,他的家人其實都是居家隔離,目前匡列的都是曾經跟他有接觸的,還有包括我們剛剛講到機車行的相關的老闆跟他們一起聊天的人,但只要有接觸到的話,目前都是被匡列的。他當時是被居家隔離的,狀況應該是暫時還沒有發散出去,但是她的確會接觸到消費者,所以我們才公布她的足跡。
—————
記者:
請問有議員接獲陳情指稱,中央已經讓第一線的收銀員在7月初造冊來接種疫苗,為何台北的好市多收銀員至今還無法接種?
—————
蔡炳坤副市長:
大賣場的收銀人員屬於第七類,那是由中央主管機關、經濟部造冊,並且媒合醫院來同時接種。
—————
記者:
今天近中午的時候,台北車站的站前地下街有商店街突然拉起封鎖線,請問是因為有新的群聚嗎?是否要針對地下街的商家造冊來篩檢?北車、誠品、地下街、K區以及站前地下街、Z區都有人確診,為何只封閉誠品地下街,站前地下街以及兩個地下街的連通道卻沒有關閉,是否會造成疫情的擴散?
—————
黃珊珊副市長:
今天的地下街的部分要說明一下,站前地下街就是Z區,它是目前是一個確診,那誠品地下街目前是兩個確診,所以我們認為,誠品地下街比較有群聚的風險,所以就這個部分,我們會先請他靜置,然後請他先暫時停業。
站前地下街的部分目前是一個,所以我們是按照九宮格的方式,先讓他們那個攤位先做處理。
連通道的部分因為他是捷運的重要的出入口,到目前為止,全面都做過清消,攤位的部分也會靜置,所以通道的部分因為它兩邊的距離都相當大,相當寬廣,而且它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我們這個部分,我會完整的每一天都做好清消。
————
記者:
今天進行環南市場PCR的篩檢,結果是否已經出爐了。環南自治會長上午表示,未來消費者進入環南市場購物將要強制拿陰性證明,不過,北市府對此說法似乎不同。另外,請問與中央健保資料介接的問題解決了嗎?20號是否能夠準時上線?
自治會是希望說,能夠要消費者用陰性證明,不過目前為止,大概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這個是很難做限制。
另外,我們中央健保的資料,今天早上已經在市場做完整的測試,我自己早上看到很多媒體都在現場,所以測試的結果,這幾天會試營運,20號的部分一定可以準時上線,
—————
記者:
稍早傳出有民眾因為7月7日中午到大潤發而被通知要前往篩檢。請問大潤發是否有確診足跡?
—————
黃珊珊副市長:
如果你要被通知篩檢的話,你一定是居隔者,或者是確診者的非居隔接觸者。也就是說,#如果地方健康服務中心通知篩檢應該都是有接觸的事實,而不是說你在哪裡曾經處理過,一定是你跟確診者或者是接觸者有接觸,所以這個部份大潤發確診者足跡目前為止,最新的狀況,至少這個月目前沒有看到。
—————
記者:
永利市場原本停業到7月15日,但因為本週一在仁愛醫院篩檢又出現陽姓,攤商全部居家隔離到7月24日,請問市府目前掌握的狀況?
—————
黃珊珊副市長:
我再強調一次,永利市場是我們在做採檢、做疫調的時候,發現一位婦人沒有說老實話,他說他都沒有跟家人來往,然後都沒有辦法瞭解記得自己的足跡。我們是調閱監視器才發現他其實是永利市場的攤商,然後我們因為他確診,所以我們也協調還有里長幫忙,所以永利市場所有攤商都去篩檢,才篩出第2位。因為有第2位的部分,所以整個攤全部是封存的,那現在所有的攤商都在居家隔離,所以這 #不是市府有沒有掌握,#而是市府主動發掘的。
—————
記者:
有民眾向議員陳情跟診所預約接種疫苗,但是因為人數不足被通知無法接種,民眾批評打疫苗又不是在團購湊人數,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要怎麼樣避免重新上演?
—————
蔡炳坤副市長:
我們的各合約診所其實是非常受到民眾的歡迎,那的確會有極少數的診所,它的預約數大概在個位數,#因為現在一瓶是14劑,所以我們就告訴診所,我們的健康服務中心其實跟診所都保持很密切的關係,可以用轉介的方式、也可以稍微再把周邊湊足一下,當然也可以以殘劑的接種來做處理。我們主要的目的、主要原則就是不可以浪費疫苗,只要能夠接種在需要接種的人的身上,我們都會跟診所這邊講得很清楚,來處理這樣的問題。
—————
記者:
有議員爆料幼兒園的員工要接種疫苗,但是造冊總人數大約8300人,實際被通知到的只有7800人。請問為何會造成如此的差異?這是教育局的疏失嗎?被遺漏的教師要如何解決?另外,幼兒園托育人員以及機構人員是否已經完成接種?高中職以下教職員工以及校內工作人員,預計何時可以接種?
—————
蔡炳坤副市長:
我們的幼兒園台北市總共有691家公私立,那我們由各幼兒園造冊,然後由教育局把這個冊全部都送到教育部去。這當中有幾種人,一個是負責人,還有這個新進的教職員、實習教師、輔導老師,這些到了教育部之後,教育部有一個教保資訊網的填報系統,他去比對之後認為說,這些不是屬於他第一波要接種的對象,所以就刪除了,刪除之後,總共是7312人,我們就按照這樣的一個名冊來接種。
那接種完,還有一些大概6000多人來接種,所以我們也趕緊特別針對部分的幼兒園,#因為他在造冊的時候有時間差,#他新到職系統裡面還沒有的,我們再把這些撈出來,總共有218位,也在今天接種完畢了。
至於剛剛提到這些托育人員、課輔中心、課照中心的人員早就接種完畢,那到今天為止,幼兒園的部份也全部告一段落。
接下來,大家關心的就是高中職以下的教職員,台北市總共大概有33000名左右,就是非常大量的。
那我們考量到特殊教育學校,因為他招收的是抵抗力比較弱的孩子,所以我們已經安排好,明天下午就開始接種,在懷生國中讓4所特殊教育學校的教職員一起先在明天下午開始接種。
至於其他的,這兩天只要中央的疫苗到位,我們已經排定好最快、最快下周一就可以大規模的來為高中職以下的老師們來接種疫苗。
—————-
記者:
蘋果日報,市府昨天晚上就通知內湖IKEA和Costco有確診者足跡必須停業,但沒有在第一時間公布訊息,而是媒體接獲爆料求證之後曝光,這會讓不知情的民眾早上白跑一趟,請問市府公佈足跡的方式是否要更即時迅速?
—————
黃珊珊副市長:
各位,我們做疫調是為了防堵傳染病的傳染,不是來做新聞,所以第一時間我們一定是通知那個場域,那個場域要先做好處理,而不是先讓外界知道。如果他什麼都不處理,我們就讓外界知道,會造成更大的恐慌。
#所以第一時間一定是通知場域,場域準備好了,#我們公佈足跡是要提醒那些那個時間來過這裡的消費者或者是一般的民眾,而不是大家在這個場域產生一種恐懼。重點是時間,那個確診者來的時間才是重點,那個時間沒有在這個場域碰到的,你根本就不會有風險,所以重點還是場域自己要先處理。
公布足跡只是要提醒同一個時間到場的民眾,提高警覺,注意自己的健康,並不是要把這個場域變成讓大家覺得非常恐懼。
—————
記者:
高雄跟台中最近出現了因為沒有辦法查詢疫苗施打紀錄,而導致民眾混打的狀況。請問北市是否有出現這樣的情形?各個接種點是否有讀卡機等設備來查詢過是否有打過疫苗?
—————
蔡炳坤副市長:
#台北市的醫療院所跟NISS系統都直接可以連結,至於說我們還有一些醫療院所在院外來設站,包括現在在花博爭艷館,也都會 #採取VPN的連線到CDC的NISS系統,可以即時查詢民眾接種的紀錄,並且現場會核對接種紀錄卡,就是黃卡以及健保卡的標示貼紙。所以台北市在這個部分的把關,從院內院外,基本上都做的非常的完整。
實務上的確這樣的問題可能會陸續發生,因為我們昨天在花博爭豔館就有發現到一個實際的例子。
有一位長者,他第一劑是打AZ疫苗,這一次他也參加了莫德納的預約,然後來到花博爭豔館,我們一看就看出了這個狀況,所以就告訴他兩個問題:
第一個是這次莫德納是讓第一次預約的65歲以上的長者預約,所以我們沒有接受第二劑的預約。
第二個,政府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開放混打,所以最後我們就沒有讓他接種。
所以,針對這個問題,我相信各縣市可能會陸續碰到同樣的情況,大家可能在這個部分還是要建立一個一致的作法,這樣才不會讓民眾會從中去找到一些可能的一些漏洞來做處理喔,以上做說明。
—————
記者:
請問市長昨天說,可能要採取電信足跡來追蹤消滅不明的感染源。請問,現在除了傳統疫調之外,難道沒有搭配簡訊實聯制或台北通的輔助嗎?為何柯市長昨天這麼說?
—————
柯文哲:
目前確診者是這樣,疫調還是最基本的,疫調、匡列、隔離,這是基本功。後來發現很多人在做疫調的時候都沒有講實話,就好像你去過阿公店,你也不會大喇喇地跟人家講。甚至他有時候怕說,我講了,特別是在職場,你這樣講的時候……這也是為什麼當時我們在攤商疫調都會延遲就是這樣,因為他一旦確診,你在他旁邊九宮格就要被停業,他會覺得說我害到別人。
所以電子足跡有幾個功能,第一個是用來檢視,double check疫調的行程,是不是跟那個電子足跡是符合的。第二點,#如果有好幾個感染源不明,#你知道那些電子足跡在螢幕上跑,#就會找出他在哪個地方是交會的,這樣我們也可以查出,是不是有哪些感染源是我們之前沒有看到的,不過這都涉及到人工智慧。我們也是現在才開始引進這個新的技術。
一開始病例很多的時候,當然是公衛的處理方式,可是案例很少的時候就變成福爾摩斯,要一個一個挑,所以這技術上就越來越困難。所以現在要用監視器、要用電信足跡,甚至要變忍者龜,因為那個汙水下水道,台北市都有污水下水道,所以哪個地方有熱區,到底是哪一棟大樓的問題,他要去測那個污水裡面RNA才知道,現在就是開始要用各種科學的方法來處理。
—————
記者:
請問市長投書雜誌指稱,大規模群聚感染時公布疫調,恐怕會造成社會的恐慌。但是,游淑慧議員批評外界質疑台北市沒有認真做疫調匡列,而不是沒有公佈。源頭是因為市長在5月16號的時候公開說,疫調是浪費力氣時間做沒有實質意義的工作,請問市長怎麼回應?
—————-
柯文哲:
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已經花了2個禮拜來回應,台北市有做疫調、有上傳,只是我們沒有把那些足跡公佈,原因有幾個:
第一,當你 #一個禮拜有超過一千例的確診案例的時候,公佈那個足跡已經沒有意義,因為到處都是;
第二點,在當時不僅是每個禮拜有超過一千例,而且 #還有校正回歸。也就是說,到確診出來之後,常常是幾天前的感染例,那再往前推足跡,那個都已經變歷史了,不是一個實務。
所以每次講說,我們有做疫調有上傳,只是我認為我們是務實,有用的資料才公布,沒有用的是在公佈幹什麼,所以公布了也沒有用,因為密密麻麻的。
第二,難道沒有公布的地方就安全了嗎,也不是,只是變 #假象的安全。
所以常講說,謠言止於智者,我發現在真實的社會是謠言起於智者,然後再經過智者再更擴大傳播,特別是別有用心的智者。
—————
記者:
中央在擬定7月26日的解封方案,請問北市有相關配合的方案嗎?未來是否有可能變成像國外的案例,封城解封又循環?
另外,以台灣的現狀來看,疫苗覆蓋率要多少才能解封,只有25%就解封適合嗎?
台北市今天仍然新增9例確診,市長昨天本來說本周是關鍵,但今天已經是週四了,對北市清零是否有信心?
—————
柯文哲:
首先喔我們先看國外的案例,美國打滿兩劑的是47+%,已經接近50%,結果現在還是每天2萬到3萬的確診案例;荷蘭已經疫苗打了80%,不過我要先確定一下他是打一劑還是打兩劑,他的疫苗覆蓋率很高,也解封了,結果呢?疫情嚴重爆發,總理還要出來道歉;然後再看看韓國的例子,韓國也打了一個程度
,日本也是一樣,他們疫苗覆蓋率都比台灣高。
所以也就是說你知道喔,除非你那個 #疫苗覆蓋率是到80%以上,而且還要 #相當程度的邊境管制,進來的不是印度變種病毒,在這情形下解封才有可能。
當然餓死跟病死的問題,所以慢慢我們要去思考說到底什麼樣的感染程度、
什麼樣的傷亡程度,是我們台灣人可以忍受的?在這個情形下來討論。
所以今天解封的問題已經不是醫學問題,它是一個社會文化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台灣人到底可以忍受多少感染案例到情形下,我們可以過正常的生活,如果說一定要0,每天都要+0,第一、邊境永遠封鎖,第二、那我們就還要花一段時間真的徹底殲滅、清零才講,而且要疫苗打到一定程度。所以這已經不是醫學問題。
—————
柯文哲:
疫苗覆蓋率還是分打一劑的幾%,打兩劑幾%,這個世界各國都有通用標準,所以就用世界各國通用標準就好,不用自己再發明一個統計的標準。
—————
記者:
根據山水民意研究,最近發布的六都市長網路聲量,柯市長的聲量最高,但負評也最高,請問市長覺得如何?名嘴黃創夏說,市長現在最大的優勢是國民黨太弱,因此看好2024可以拿600萬票,請問市長怎麼看?
—————
柯文哲:
這個喔…一樣,這個禮拜沒有心情跟你們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這個禮拜已經到最後,每天要抓那一個、兩個來歷不明的感染例,到底台北能不能真正的清零你知道,就在這未來10天以內,等我忙完這個以後有空再跟你們聊天。
—————
記者:
台南市長黃偉哲簽名承諾向中央爭取每個人發放5000元消費券以振興經濟,請問市長是否同意?
—————
柯文哲:
這個問題是這樣啦,不管是紓困或是產業的補助,#甚至產業的振興轉型,#要有整體計畫啦,不可以每天誰提到什麼就要做回應,我想這個都沒有道理啦。所以關於整個遇到疫情你知道,到底從紓困到產業、振興產業、轉型要有整體計畫,不可以這樣東一個西一個這樣,我想這樣會整個政治、政策失去了整體性,真的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個我不太贊成。
—————
記者:
請問市長NCC在7月14日否決了中天綜合台所提出的製播新聞節目申請,不過根據NCC的資料,目前國內已經有16家綜合台有製播新聞節目,其他台可以,但中天不行,請問市長怎麼看?
—————
柯文哲:
很多事情公平就好啦,公平就好,這個這樣就好了,社會自有公評、公平就好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