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9日 星期四

2021.07.30 台北市防疫記者會 媒體提問 上

 2021.07.30 台北市防疫記者會 媒體提問 上

記者:
目前指揮中心是預估每週就會有新增可能維持在30到50例,而且在29到59歲青壯年族群確診者是佔比例的82%。請問柯市長目前是有何因應的防治措施,那這個禮拜又尤其是降級二級警戒的第一個週末,會不會擔心說會有報復性的出遊潮,會讓疫情再升溫,那目前要怎麼維持這樣低度的感染,以及甚至更降低?
————————
柯文哲:
這個是這樣啦,以前也講過很多遍,決定台灣的政策其實第一步通常是先看看周邊國家的經驗,其他國家瞬間解封下場都很慘,所以也就是說為什麼我們這一次就打算逐步解封,所以這個逐步解封也要讓所有的老百姓心裡面都有個概念,這種降級、解封不是一二三全部打開,因為從其他國家的經驗你知道,已經很清楚了,每一個用這種方法的下場都很慘,全部都疫情爆發,所以像這個出外旅遊還是要戴口罩,還是保持這個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這還是基本原則,那在過程當中,因為我們還是繼續在做精準疫調,還是繼續在把這個社區裡面殘存的感染源清出來,像今天雖然表面上有7個感染者,但是都不是不明感染源,都是預料,都是已經被抓住了。事實上我們現在整個疫調的速度這段時間越來越快,現在大部分就是說只要醫院確診PCR陽性,他很快就會通知我們疾管科,馬上就健康服務中心同步也通知,馬上就去匡列、隔離,所以比較不容易傳染出去。所以為什麼…因爲馬上匡列,才會出現說今天感染7個但是不明感染源0個,是就因為動作夠快,所以如果能夠保持這種動作夠快,整個疫調系統這樣一步一步,也許在未來的時間內潛藏的感染會越來越少。
所以結論這樣啦,解封啦、降級啦,我知道大家都很期望,我也知道餐廳、夜市終究還是要開放內用,這我都知道,但是在過程當中一定慢慢的一步一步放,這樣才會安全。
————————
記者:
市長昨天說最快今天下午就會宣布開放內用的規則,但現在看起來確診的案例是有部份達標的,不過新北市宣布將在週日或者是下周一宣布當週的內用消息,所以北市今天也是不會再宣布了嗎?是擔心民眾都跑到台北來用餐,如果台北開放內用是不是所有的餐飲類型類別都會一律適用,還是有哪些餐飲業是被排除在外的?
————————
柯文哲:
首都生活圈你知道,每天大概有80萬人跑到台北來上班,然後台北有10萬個跑到新北上班,所以原則上我們如果要宣布,還是一起宣布啦,我本來的想法是說早一點講,讓大家有比較長的時間準備,不過經過跟雙北事先有聯絡過,他們還是希望說看一下這個週末,看反應怎麼樣,所以他們主張說禮拜天再宣布,可是我說禮拜天還在周末,你要問我的話是主張禮拜一,如果真的要拖的話。
不過結論是這樣,因為不太可能台北跟新北不同調,所以原則上如果要宣布就一起宣佈。
那事實上我們的規則已經訂了,就是平均起來每天要小於10個,不明感染源要小於2個,還有每週的群聚感染要小於3個,按照中央的這個標準你知道,我們把它換算成台北的這種數目,大概原則上是這樣。
原則上是這樣啦,既然餐飲業要適用,就一體適用,但是有 #八大行業還是不在這一波裡面,八大行業是最後。
————————
記者:
想請教市長剛有提到說要跟新北同步開放餐飲內用的部分,那有沒有跟新北市長侯友宜討論過,兩人有通過電話嗎,說了些什麼?雙北預計什麼時候要開放?那假設之後雙北的確診數目是出現差距的情形,兩邊的決策不一致的話要如何處理?
————————
柯文哲:
其實你看到最近你知道,你會發現台北跟新北的確診案例幾乎同步的,他也許每天會差一個,有時候我們比較多,有時候他比我們多,但是基本上是在一起的,所以這種首都生活圈…這個叫做「社會事實的存在」,綁在一起了,所以原則上是這樣啦,如果要解封是兩個一起解,如果不對勁,不太可能說台北增加新北不增加,我覺得這不太可能,因為這每天人來人往,剛才那估計是上班日新北80萬到台北上班,台北市10萬到新北上班;但是我跟你講遇到那種特殊的節日、假日,還不只,所以這個幾乎是生活圈混在一起,所以我倒覺得這個…我們看這麼久了就已經很清楚兩邊的疫情是同步的。
————————
記者:
如果未來開放解封之後,餐飲業開始恢復內用,那如果像是今天嘉義這樣的情況,是有突然間要宣佈說禁止內用的話,它的週期大概會多長,那大概是什麼時候會先跟所有的產業宣佈?
————————
柯文哲:
這個喔,沒有辦法回答假設性性題目,這個就是「新常態」,其實新常態它最大特色就說 #每個人能夠很高的機動性,所以老實講新常態真的…我知道大家不喜歡這種生活,但是沒辦法,因為你如果要安全,我們英文叫能夠safety margin,就那個safety margin要拉很大,那就什麼事都很慢;所以要把safety margin壓小一點,才能夠讓你的生活比較方便,但是這樣的話你就要有很高的機動力。
————————
記者:
許多縣市餐廳開放內用,但是中央還是堅持戶外要全面戴口罩,就算是很空曠的地方,單獨一個人也要戴口罩,請教市長是否覺得合理?
另外包括父親節馬上就要到了,如果下週有機會開放餐廳內用的話,會不會擔心父親節的聚餐可能會變成破口?
————————
柯文哲:
從上一次母親節的經驗,因為這個疾病的潛伏期是2到7天,中位數也大概5點多天,所以即使一個節日,他傳染的發病日大概是5天以後,更何況我們一般人也不是發病馬上去做檢查,所以一般來講,從一個很大的…一個開放,人流突然上升,如果要出現感染是一個禮拜以後了,所以有時候這是…科學上沒有你想像的說馬上反應出來,所以第一點要跟你講就是說,父親節如果真的大家突然大量的出遊,會出現感染到確診也是一個禮拜以後,這個要知道。
第二點喔,這個在戶外戴口罩,為什麼在室內餐廳可以脫口罩吃飯?這個就是這樣,原則上是除非你要吃飯,因為戴口罩沒辦法吃飯,所以除了吃飯,因為不得以一定要拿下口罩,就儘量戴著,所以這個就叫理性務實科學,你一個命令下去,要務實,要實際可以執行,戴口罩沒辦法吃飯,不然你怎麼吃?所以這也是不得已的。
戶外一個人喔,像這個就沒有必要,像我還記得我們當年SARS在台大的規定是拿著便當到外面草地,每隔十公尺吃飯,所以這個你自己會判斷嘛,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如果室外整個草地只有你一個人要脫口罩吃飯,也沒人管你。
————————
記者:
因為今天嘉義有爆發群聚感染,然後這個群聚感染部長說是跟北部有關,那現在說是因為有一個員工他七月中之前是住在萬華,現在市府有沒有掌握到這個情況,那市府會不會擔心像現在嘉義縣這樣子的情形發生?如果這樣子的情形發生的話,是不是也會影響到我們接下來餐廳要內用的這個情況?那現在會不會擔心就是說可能我們現在才剛降級而已,又馬上回復到三級的情況?
————————
黃珊珊副市長:
這個部分我們還沒有接到通報,至少我們這邊現在還沒有;如果有的話,我們當然一定會進行相關的疫調。
重點還是在於說確診個案其實臺北市每天都還是有,但是怎麼樣能夠先做所謂的良好的隔離,而不是一下子又會這麼恐慌。
————————
記者:
有一位華興里的里長他接到陳情,一位外籍人士他在7月15號的時候是配合北市府的政策來預約第一劑疫苗,但是前天要上網登記第二劑的時候,發現系統顯示他已經接種了第二劑了,現在市府是不是有掌握到現在這一個人的情況,還有調查到有多少人受影響,然後要怎麼來補救?
————————
黃珊珊副市長:
這個案子我們衛生局已經查明清楚,應該是他施打疫苗的那個醫院,他們當天所有施打疫苗的那一批的名單要上傳的時候勾選錯了,把他們全部都選成第二劑,所以他們的紀錄上面NIIS系統上面全部這一批都是錯的,我們已經請這個醫院已經修正,然後重新輸入,現在已經解開了。所以他可以重新來預約。
————————
記者:
市長在中午的時候提到說要打算做萬華地區的血清學的檢查,是不是可以說一下這個計畫,現在有沒有找到合作對象跟他的期程了?
————————
柯文哲:
要知道一個社區他過去的感染狀況,是要抽血測那個抗體,很久以前在彰化不是做過一次嗎?不過因為當時…一開始其實當時在做,我就預計這個不容易做出來,為什麼?因為當時台灣感染例太少了。
我們這次選萬華,因為萬華發生過疫情,應該那個百分比會比較高,所以這一次是這樣,這次是 #臺北醫學大學當執行單位,然後有結合臺大公衛學院、台北市政府、我們有完整的實驗計劃,已經在7月22號拿到這個CDC的同意,現在在進行人體試驗委員會的審查。
這個實驗最主要目的是什麼?要回答一個問題,到底在台灣感染有沒有黑數?如果有的話,到底是多嚴重?我們就用萬華地區來做這個研究,這也回答我們一個問題就是說,在過去我們那個死亡率5.0+%,到底是不是因為有太多的黑數,才造成死亡率高,還是怎樣?
有很多這種公衛學上的問題,也利用這次的機會可以把它釐清,所以這是一個重要的社區流行病學的研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