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7 北市防疫記者會 媒體提問 下
記者:
臺北市確診數大幅下降,請問防疫策略是否開始有了成效?不過現在擔心台北地下街群聚的狀況會不會有擴大的可能,是不是還是不能放鬆?
—————
柯文哲:
剛才講過嘛,你要確定清零,這28天加零啦,所以還早咧。
當然像地下街那個是這樣,你有把他去抓來打疫苗、做篩檢,一大堆控制;你要是擺爛,也不跟他打疫苗也不做篩檢,還放任他營業,他又在交通要道,一定是感染一大堆。所以是這樣啦,還是吃苦耐勞,一步一步做,就這樣。
—————
記者:
市長之前曾經說你們的主張是疫苗除了醫護人員之外,都是按照年齡往下打,但是先前市場發生了感染,就優先打疫苗,這次地下街染疫也是如此,未來如果有類似狀況,是否都會優先來施打疫苗?這樣的做法會不會讓原本疫苗排序亂了套?這次的疫苗是北市庫存還是先跟中央調配?
—————
蔡炳坤副市長:
我們臺北市在接種疫苗有兩大關鍵的指標,第一個就是按照年齡的層級,由上往下這樣來接種;第二個就是依照風險等級,高的來優先接種,所以包括像北農、環南、傳統市場以及現在正在接種的地下街,那麼我們評估就是風險等級高的,所以採取了全面性的一個接種,也就是市長所講的關門打狗的一個焦土戰術。
至於說疫苗的部分,我們在整個接種過程當中,如果這個量比較大,我們就會向中央來調配疫苗;如果量少的話,我們就會自己來調整,都不會影響到既定的疫苗的接種。
—————
記者:
昨天陳部長提到將針對混打研擬開罰,蘇貞昌院長則表示應該要由專家會議開會再討論決定,也不鼓勵民眾沒有依照指揮中心的指引來混打疫苗。
市長認為,國際報告已經有支持混搭,您認為混搭需要開罰嗎?或者會建議指揮中心乾脆直接開放?
—————
柯文哲:
我知道目前臺灣有幾家醫學中心在做混打的臨床試驗,不過是這樣,我們常說作為科學家,台灣做的臨床試驗會比美國、英國做一個幾百人的臨床試驗,然後發表在頂級的國際期刊做得更好嗎?我認為不會啦,所以坦白講,台灣是不是還在浪費三個月去做臨床試驗,再專家會議開會?
有時候如果要吐槽的話,說你這次專家會議你要確定有會議記錄。
所以是這樣啦,我倒覺得目前WHO是沒有禁止,台灣到底要不要開放?我是主張開放啦,我的理由是這樣,因為你疫苗進來也是一陣一陣,一下子AZ、一下莫德納,所以如果你限制一定要打一樣的,將來在疫苗調配會有困難。
所以這種model是…就目前的數據上看起來比較不支持的就是先打莫德納再打AZ,這一組人家說效果不好,其他的都可以啦,不管是你先打莫德納、莫德納;AZ、莫德納;或BNT、莫德納;莫德納、BNT,這些組合好像都可以,在目前WHO。
所以結論是這樣,我也覺得有時候政治就是勇敢一點啦,負責任就好,我知道這個問題如果比較有魄力的,就覺得你…沒人要負責就是一直拖嘛,拖是比較麻煩啦,就是對台灣沒有好處,找一個比較勇敢的負責就好。
—————
記者:
根據估算,台灣要達到八成的覆蓋率至少需要3680萬劑疫苗。昨天張忠謀直言台灣的疫苗量不夠,國民黨有4縣市有意協助購買,但政府不再開放,請問市長怎麼看?
—————
柯文哲:
其實是這樣啦,如果總人口乘以0.7,我以前算過好像是要3200萬劑啦,如果要達到群體免疫大概要3200萬劑。
這還是說如果沒有…在未來的時間沒有出現變種病毒;我在想如果變種病毒繼續演化下去,明天可能還再加打一劑,所以搞不好就變成每年要加1600萬劑。
所以是這樣啦,這個問題是這樣,我是覺得…但是我為什麼現在我們臺北市也沒有跳出去說要買,那個已經願意買的1500萬劑先進來再說吧,連1500萬間都進不來,每天一直喊說要下一個,我倒覺得是這樣啦,所以我當時講說,如果連慈濟都買不進來,在當前的政治氛圍下,我不認為台北市政府會比慈濟更快,所以我結論是這樣,1500萬就先進來吧,先進來,我也不曉得困難在哪裡?如果他們都進不來了,有什麼理由台北市政府去買會更快?他們已經是公司、企業,已經沒有涉及到什麼意識形態,他們都辦不到,我去一定阻礙更大。所以結論是這樣啦,就趕快,疫苗趕快進來,趕快打,這樣就好了。
—————
記者:
目前台北通可以連接唐鳳疫苗預約系統,市府能夠掌握到民眾預約的狀況嗎?有民眾反映預約成功,但是到施打地點卻說他沒有預約,這個狀況要如何處理?
—————
蔡炳坤副市長:
我們臺北市的預約系統運作到現在可以說非常的純熟,所以每一次我們都在5點截止以後,我們就把所有這些預約的資料轉到各個醫療院所去,讓他們可以準備。因為隔天一早就要接種。
這一次是第一回,就是7月15號5點截止預約,然後我們就是一樣,我們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把這個檔案下載下來之後,我們就送到各醫療院所去,讓他們可以提早準備。
後來發現可能中央系統他的這個人比較多,所以5點過後還有陸續增加的情況,所以當隔天開始接種,有看到說民眾有反應,在名冊裡面沒有他,跟我們反應之後我們馬上做處理,也再一次的把中央的這些所有的名冊,我們再一次的轉檔,轉到各醫療院所去,所以大概只有第一天一開始的時候會有這種情況。
現在我們已經有跟中央聯絡了,也就是說接下來下一批,我們就會動作稍緩一點,等到中央的這個截稿,就是它的整個結檔的時間確定,通知我們,我們再去下載,這樣就不會產生這個誤差,所以我想第一次有這種情況,我們後續就會來改善。同樣的,我們也希望說儘快讓醫療院所他有充分的時間來準備隔天接種的時間。
—————
記者:
行天宮今天正式微解封,請問目前台北市已經解封的宮廟有哪些?哪些正在跑行政的流程?行天宮解封是不提供籤筒跟拜儀,請問北市對於宮廟解封有哪些特別的指引,或者只有人流限制?
—————
黃珊珊副市長:
目前為止台北市有2個宮廟已經申請微解封,已經都核准了,一個是保安宮,一個是行天宮,那我們的指引其實在之前就已經公告了,他的微解封第一個要在本市有立案的寺廟或宗教的財團法人可以提出申請,第一個它必須要擬定防疫計的畫,報主管機關的同意,第二個要落實相關防疫管制的措施,那一定要自行擬定這個計畫來申請;第二個場所的管理,第一個要有實聯制、全程戴口罩、禁止飲食,容留人數依它的面積來做計算,但是原則上含工作人員原則不要超過99人,單一的出入口,入口處要量體溫、噴酒精,如果有發燒或上呼吸道症狀的民眾是禁止進入,另外要妥善規劃他的動線,保持1.5公尺的社交距離;最後一個是小型靜態固定的宗教儀式的人員,必須採取梅花座。
那如果發生確診者的相關的處理,第一、場所要立即暫停開放;第二、要通報主管機關,並配合衛生單位做疫調;第三、要全面的清潔消毒;第四、加強內部人員健康的監測,經過地方政府的指揮中心同意後才可以重新開放。
目前為止,也有一些基督教的團體他們也在申請,那都在審查中,有一些文件不足的部分也在補件中。
—————
記者:
南機場夜市的攤商抱怨市府施壓不讓他們微解封,並且質疑萬華不是早就乾淨了嗎,怎會有不同的標準?自治會決定7月27號要復市,請問市府同意嗎?
—————
黃珊珊副市長:
雖然不是施壓不能解封,而是我們希望在萬華區因為比較熱,當時還有北農跟環南的案子,所以當時我們的決議是萬華地區要申請解封的話,要提出申請的計畫,一樣,跟剛剛的宮廟一樣,要提出一個防疫計畫,還是要人流管制,還是要有動線。
所以只要南機場申請,我們也會請市場處去輔導,他們提出防疫計畫之後,那就按照規定來辦理。
—————
記者:
國內疫苗廠商表示…高端表示,受試者要打完2針之後,追蹤6個月的安全性才算完成試驗,也就是應該到10月底、11月初才真正解盲。不過前副總統陳建仁卻能提早在14號知道自己打的是安慰劑,因此台北市議員羅智強酸連安慰劑都搞特權,市長怎麼看?
—————
柯文哲:
這個問題是這樣啦,還是要看原始的實驗的計畫書,就是說他到底要什麼時候才可以解盲,或是說什麼時候才通知受試者,我想這個…我沒有看過那個原始的計畫書,我也不敢隨便講。
所以我倒覺得是這樣啦,嚴格遵守臨床試驗的計畫書很重要,為什麼你知道?如果這種小細節都會破壞的話,這個人家會對你整個臨床試驗的品質產生懷疑。所以…#我不曉得,我想還是要看那個實驗計畫書才知道,所以 #我沒看過我也不敢講。
—————
記者:
立委林昶佐因為嗆市長之後負面聲量不斷,罷免林昶佐的團體今天正式上街發動罷免連署,請問市長怎麼看?
—————
柯文哲:
這個喔,我佛慈悲、阿彌陀佛,大概就這樣,我想是這樣,曾經是朋友啦,我們不需要去…也不要說為一件事情否定一個人啦,所以平常心就好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