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3北市防疫記者會媒體提問 上
————————
有關媒體提問的部分,首先關於感染篩檢的部分。聯合報提問:今天微解封,中央也提到雙北社區還有病例,尤其是家庭群聚的比例比較高,地方應該加強疫調,目前台北市還有哪些社區有疫情的疑慮,正在匡列疫調的嗎?
柯文哲
其實目前臺北市因為一天只有九例,其實臺北市有十二個行政區啦,不見得每一個鄉鎮區都有,雖然已經疫情趨緩,但是畢竟還沒完全消滅,所以還是要把它當作說你的旁邊可能有確診者,用這種態度來處理。我們還是一樣,只要發現確診者,我們會去匡列,把它處理掉。
————————
接著聯合報、新頭殼、寰宇、UDN、中視、蘋果,聯合提問:
大龍峒保安宮送件希望開放,一度遭擋,黃珊珊副市長指出,是因為中央規定前後不一,想請問中央原本就有訂出指引,不是做好防疫配套措施就可以開放嗎?是否中央與地方溝通時有什麼問題?未來宮廟開放會有統一的標準嗎?
黃珊珊
這個事情其實非常的單純,其實,中央在七月八號公布了這個圖卡,也就是三期延長適度鬆綁的這個圖卡裡面。其實他講的延長警戒措施裡面有一個就是暫停宗教集會活動,如進香團、遶境、普渡,最後有一個宗教場所暫不開放,這個部分在七月八號有公告,放在他們指揮中心的圖卡上,而且都在網站上。但同時,第二天,內政部又發了一個新聞稿,也函送各地方的公文說,宗教場所允許有條件開放,所以它有一些條件,也發了公文,那我們民政單位也收到、很多的宮廟也收到,像台北市就有一兩個宮廟就來申請相關的這個開放的方式。
我們台北市因為在中央的這個指引下來之後,我們通常會再訂定台北市自己的指引,所以我們針對這兩個部分,昨天就開了一個工作會議,工作會議裡面,民政單位是拿出了內政部的公文,然後我們衛生局、衛生單位認為說中央CDC還有這個公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希望能夠釐清楚。因為我們要訂自己台北市的工作指引,所以我們希望中央能夠把這個部分釐清。
所以在今天早上八點鐘、每個禮拜二地方跟中央的視訊會議的時候,早上我就親自出席,也跟中央的副指揮官、也是陳宗彥內政部次長提出了這個這個疑問。那次長的說法是說,內政部的公文其實很清楚,不需要修正,那我是早上就建議,是不是能夠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這個圖卡上面,宗教場所暫不開放改成宗教場所有條件開放,這樣子才能夠兩個公文一致。
因為衛生單位還是有一些想法,因為中央指揮中心是這樣規定,內政部是那樣規定,所以早上會親自發簡訊給保安宮的董事長說,我們正在請示中央,所以他可能有點誤會,我們並沒有任何人要去擋住這個東西,我們只是希望他能夠釐清楚。
第二個,就算要開放,也要符合相關內政部的規定,我們還是希望審查,但審查的程序也就是我們要訂臺北市自己的審查規則,所以並不是有什麼髮夾彎,#只是中央他的兩次公文並不一致。
所以早上還特地在中央指揮中心早上的晨會裡面,我們跟他一個一個說明,希望他能夠修改宗教場所暫不開放的字眼,改為有條件開放。不過,中央並沒有同意。
————————
接著中國時報,東森聯合提問:
市長昨天向中央喊話,開放醫護人員混打疫苗,但是WHO的專家建議不要混打新冠疫苗,請問市長主張混打是否有科學根據?另外,市長昨天提到台北解除隔離做PCR篩檢有三例是屬於印度變種病毒,請問這三例是否和屏東有關?有沒有基因定序?
第二點,#如果疫苗夠的話,#很多我們現在討論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不過我們目前台灣打疫苗AZ跟莫德納,將來還有BNT,數量還不夠的時候都是一陣一陣的。
所以混打會讓我們有更高的機動性,比較靈活啦。當然WHO也不是說不可以,他只是說沒有實證的證據證明,沒有大規模像三期臨床試驗做幾萬人來證明,但如果只有測抗體的話,混打效果比較好。不過混打是這樣,要AZ先打再打莫德納,兩個倒過來效果沒有比較好。
所以是AZ打完再打莫德納,這是有論文,但這只有幾百個人,沒有到那個什麼三期臨床試驗幾萬人。還有一點,測抗體跟那個是不是真的有保護效果,兩個不一定相等。所以正確講法是這樣,WHO專家是說,混打目前不是推薦打法,但是他也沒有說不可以,正確來說應該是這樣。
————————
延續媒體提問:
今天開始微解封,振興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說,微解封的前一天,晚上台北市各大急診夜未眠,病人量大增,救護車出勤的次數上升,請問這些病人是確診的民眾嗎?市府是否有掌握相關狀況?
柯文哲
因為事實上確診案例是在減少,每天都小於10個,就新冠肺炎來講,病人是沒有增加,至於說以外的病人有沒有增加,這不曉得。但是我每天有在監看那個防疫專責病房的空床數,其實現在加護病房跟那個普通病房都空超過一半以上。所以新冠肺炎病人本身是沒有增加,但是其他的疾病有沒有什麼車禍增加,那就不知道。
————————
新頭殼、寰宇、ETtoday、自由時報、東森新聞,蘋果日報聯合提問:
柯市長昨天說明廣義的家戶感染時,稱同志團體也是一個問題,遭批評是歧視,雖然柯市長認為只是平鋪直述疫情的現況、善意提醒,但還是遭到質疑。有議員強調,如果真的有人違反防疫的規則,柯市長應該指出的是行為本身,而不是將性傾向或是行為做連結,柯市長認為自己有沒有失言?還是說市長有發現什麼樣的案例或是數據嗎?
柯文哲
大概從過去一兩個禮拜,那通常一個案例,我們都不會馬上有什麼反應,就把它當作一個案例,可是如果超過一個禮拜以上,每天都有這些案例,我們就去調查。因為台北的疫調結果一定要上傳法定傳染病登錄系統,所以也因為這樣,#中央也有發現這個問題。
所以就在前天,星期天下午五點半陳時中部長,自己親自召開跨縣市的視訊會議,#來討論這種特殊的感染問題,最後結論就要求台北區管要特別去注意跟處理這些問題。
我的態度是這樣,面對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疫情要控制、資訊要公開透明,也不要諱疾忌醫、大家都跳過不講。我認為,面對疫情就是公開,務實的態度,隱晦不談無助於疫情的防治。
所以我講這些都平鋪直述,我們把它當作是 #一個公衛的問題處理,既 沒有汙名,也沒有歧視的意思,只是說希望大家要注意這個問題。
而且我們現在要特別把他們找出來,不管是篩檢、打疫苗都要先去處理,所以對我來講,這是 #一個處理疫情的一個過程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