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4日 星期三

2021.07.15 台北市防疫記者會

 2021.07.15 台北市防疫記者會

https://youtu.be/WOcm8Xvk7hY

—————
台北確診的案例雖然減少,#但框列的範圍變大,所以台北市居家隔離的人數都維持在1000。
—————
柯文哲:
好,各位市民朋友午安
今天中央公布的確診案例,台北市是9個。連續4天,9個9個10個9個,顯然他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我們再研究這到底要怎麼處理。
我們把這些確診案例用發病日去當座標,其實這個禮拜就是檢查我們目前這種打疫苗的制度或是篩檢的制度到底有效沒效,這個禮拜是關鍵期。
因為我們在第26週的時候那是相當大規模的篩檢,把社區潛藏的黑數都大概撈出來,所以在第27週很明顯就降了一半。在降了一半之後就有更大的力氣去追那一些確診者,擴大匡列,所以這個禮拜應該就是觀察期。
所以到底我們是不是可以達到接近清零的目標,就在這禮拜。
今天還有公佈死亡案例增加6例,總死亡人數達到759例,死亡百分比還是很高。坦白講作為一個醫學的專家,這個問題恐怕以後還是要做一些研究,到底是真的黑數太多造成的,還是有什麼原因,還要再查。
這個是7月15號確診案例,9例裡面當然萬華還是餘波盪漾,就從以前這樣還是案例比較多,不過其他行政區還是有,所以表示說很多這種潛藏的感染源潛伏在社區裡面。
#確診的案例雖然減少#但是我們框列的範圍愈大,所以其實我們居家隔離的人數都一樣維持在1000,我們還是希望說用這種把每一個確診者匡列隔離,做更大,看是不是有機會去把他徹底的殲滅掉。
環南市場是這樣,我們差不多每隔1個禮拜一次大規模的PCR檢查,你看喔:
第一次7月1日篩檢2786人,結果抓到41人,那是很多;
隔1個禮拜,2433人,抓到3個;
今天做了1675人,我們再看看今天的效果怎麼樣。而且我們的疫苗理論上到今天應該要開始發揮效果,所以就看看今天PCR檢查的結果怎麼樣。我們還是謝謝台北榮總幫我們今天做這個檢查。
疫苗還是終究的解決方案,昨天我們就打了34000人,我後來發現花博大概如果只有打早上、下午,可以打到14000人,如果連晚上都打可以打到20000人,將來我們應該 #一個花博就夠用了,而且看起來交通方便,圓山捷運站下來,如果一天20000人出入應該還可以應付。
所以應該在可見的未來我們不需要再去開其他的大型疫苗接種站,大概一個圓山的花博就夠用了。
今天還有6400個正在打,我看那個空間都不錯,冷氣也夠,而且昨天打過1天以後,我們昨天下午馬上就做檢討會議,所以這個動線會更完善,所以我們將來除了診所、健康服務中心,還有一些醫院,大規模的接種大概用一個花博就可以了,事實上昨天就已經不錯了,晚上再做一些檢討修正一些路線,今天就更沒人抱怨,大家相當滿意。
其實現在大家最關心的還是解封的問題,目前全世界已經…印度變種病毒已經侵入104個國家,我們看看我們週邊國家,美國現在一天還是感染大概20000多人,我看那個報告有時候他沒有上網登記,會突然30000,大概平均起來是20000多,雖然他疫苗已經打了47%,打滿2劑是 47 %,1天還是20000多;然後日本還有韓國最近又在提高防疫的標準。
所以我也同意餓死跟病死都是問題,所以在防疫跟經濟發展當中要取一個平衡,但是在開放的過程當中還是要很小心。 特別是我們現在 #疫苗覆蓋率還是太低了,以美國的經驗疫苗覆蓋率打滿2劑已經 47%,每天還20000、30000這樣感染。
所以如果台灣完全不設防的話,我也認為疫情會馬上跑回去,那我們現在大概平均要篩檢1000個才抓到一個,所以越來越困難,所以我們現在疫調難度越來越高,所以我們現在一旦有確診者,還要 #調監視器,檢查他在發病前3天到底去過哪些地方,現在已經好像在辦案;再來還要找 #電信足跡,電信足跡做什麼用的?要檢查他講的話到底可不可靠,坦白講去過阿公店的人他也不會跟你講他去過,每次做疫調會漏東漏西的,這時候要用電信足跡做double check,看他的足跡去過的地方跟他講的有沒有符合;甚至我們在Google Map上一旦找到熱點,跟忍者龜一樣去下水道,因為每個下水道有它的系統,在那個地方 #檢查看有沒有找到病毒的RNA
所以不管從監視器、電信足跡,還有到下水道去做病毒RNA的檢測,透過很多方法才能夠把1、2個潛伏的感染者找出來,所以難度越來越高,所以我們是花很大的力氣把他壓在每天10個以下。
所以終究還是要打疫苗,這個疫苗不打、不管制馬上就飆回去,如果打疫苗的話,我們就算不管制,也許他就維持少少的case在感染,這是目標。
關於打疫苗是這樣,在7月15號以前我們的網路預約系統還是要功成身退,因為既然中央有他的預約系統,我們不可能台北自己再搞一個,不過是這樣,中央雖然是有一個預約系統,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在那個基礎上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在這個地方跟大家講,因為目前如果你要用1922公費疫苗預約系統,你要去下載一個健保快易通,要輸入一大堆資料。
在這個地方跟各位台北市民講,從一開始我們就知道要建立一個ICT系統,最重要就是要建立一個identification認證系統,「台北通」是一個實名制,我們不可能要去市場要下載一個App,去醫院也要下載一個App,去打疫苗也又下載一個App,每次下載下來要填資料要填一大堆的認證,這太麻煩了。
所以一開始台北就想好了,#我們用台北通,既然一次認證,用台北通再去連上唐鳳的系統,一次就解決了,因為他已經是實名制,你連上去的時候就不用再填一大堆資料姓名、身分證字號、電話號碼,因為台北通上面就有了。
將來不管中央又出現一個什麼新的App,我們都可以不用重複下載這麼多App,只要下載一個台北通,因為它是實名制的,再連過去,這樣就可以了。
所以如果要在台北生活愉快,一卡、一通、一付,請大家記得:卡~悠遊卡、通~台北通、付~悠遊付。
然後台北通又綁悠遊卡,悠遊付也綁悠遊卡,台北通再綁悠遊付,個個串連,把你整個實名制的系統都建立起來。
我們用這個系統,像我們最近 #在環南市場用悠遊卡認證,有打過疫苗的,他嗶~就過去了,要不然你要拿卡片檢查,一天進出一萬人哪有可能檢查,一定要用嗶~的速度才會快。
可能是文字的圖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