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0北市防疫記者會 媒體提問
——————-
Q:台視、TVBS、年代、壹電視、中國時報、民視、寰宇、聯合報、八大、華視、公視聯合提問
請問北市府目前掌握關於欣欣秀泰、京站威秀、World GYM的確診者足跡與匡列還有疫調的情況為何?另外,有關欣欣秀泰目前的疫調進度如何?
黃珊珊副市長回應
我先說明欣欣秀泰的部分,他們應該是員工有自篩,然後有通報公司,那公司預警的先自主處理,但是後來好像他去做了PCR,那好像目前的結果是陰性,所以這個案子應該是企業先自主來做處理的。
那京站威秀的部分就是我剛剛公布的15553,那這個員工他的確是影城的員工,所以我們除了匡列他的接觸者之外,也在影城的部分也做清消、也停業。那他的狀況比較特殊,因為我剛剛講它的CT值是13,這個地方我們會比較慎重。
另外,World GYM的確診者就是剛剛講的15493。他是另外一位確診者的接觸者,所以他其實是在居家隔離,但是他的CT值驗出來時候已經是30,他的部分,因為他並沒有症狀,所以他去健身房的時候可能也是一個沒有症狀的狀況,所以整個的疫調都已經做完成,大概匡列的都已經匡列,清消的部分也都完成,那有些產業都已經先暫時停業。
——————-
Q:延續媒體提問,確診者進入健身房時是否是屬於無症狀?一連兩家健身房都爆出有確診者,在健身房上是否有防疫上的疏失?是否會考慮檢討這兩個場所,暫時不要營業?另外,是否會考慮比照台北車站K區地下街的模式造冊篩檢,並且施打疫苗?
黃珊珊副市長回應
這次有兩個World GYM的分店分別有確診者進入,然後也都已經做清消跟停業,但是他並不是健身房的員工確診,所以目前為止都是健身房的消費者,到這邊去有這個足跡,因為在健身房時間比較長,所以我們會把它公佈。
第二也擔心說,有一些可能有取下口罩的狀況,那這個部分我們都很確定說,他們另外有自己的感染源,所以目前為止,這個健身房還不算是有不明感染源,或有員工確診的場域,所以目前為止是依照我們的SOP先做清消跟暫時停業,但他不是一個高風險場域。另外,如果他真的有員工確診或裡面有不明感染源的確診者足跡的話,我們就會考慮用比照地下街的模式。
——————-
Q:京站、威秀影城員工確診匡列的接觸者是否包含消費者?另外,有內部員工爆料高層疑似隱匿疫情,並且共用面罩,市府在做疫調的時候,是否有了解相關狀況?
觀傳局劉奕霆局長回應
這邊觀傳局做一個補充說明,那在京站的部分,已經針對於內部的防疫措施上已做稽查,沒有遇到有共用面罩的狀況,如果有這樣子的情形,可以跟主管機關觀傳局來做舉報。
另外,再補充說明剛剛有關欣欣秀泰的部分,這位民眾其實是秀泰相關企業的一位新進員工,但他是報到完成之後,領到快篩劑,在自己家裡做快篩是陽性,那在今天已經前往醫院做快篩是陰性,目前在等待PCR的結果。所以他到目前為止,都不能算是正確的一名確診的民眾。那是因為影城跟這名民眾相關企業的辦公室是共用的,影城為了防疫起見,先自行做消毒,他的足跡也都沒有到過影城,這部分也請這幾天有去觀賞電影的民眾可以先放心。
——————-
Q:微解封今天將滿一個星期,是否會擔心微解封讓疫情重新升溫,如果七月二十六日真的解封之後,疫情很快又會爆炸嗎?另外,有專家點名台北市目前最大的隱憂就是地下街?
柯文哲市長回應
我們要決定一個政策,其實第一步可以先參考其他國家,所以關於這個解封的問題,我們看看東京、首爾、新加坡,還有英國跟荷蘭的例子可以知道,現在如果說我們哪天解封,然後那天大家把口罩全部拿掉,就開始唱KTV,開始群聚飲食,會發生什麼事?#答案就是一兩個星期又整個就爆發。
從現在開始,我們也不要叫微解封,或者說降級。其實正確的說法就是 #逐步放鬆管制。
按照疫情的狀況,當然我們還是要隨時在監控有幾個確診案例、他的疫調狀況、他是在哪裡感染。同時如果這個疫情還可以控制,我們就慢慢每天公佈一些東西之後,慢慢把它放開。比方說,圖書館可以、公園可以、公園的遊戲器材可以用,那一步一步放開。逐步放開的好處就是說,萬一風吹草動有問題,比較好知道說是哪個地方出問題的,要停也比較容易,所以我認為目前整個要解封,不可能是一二三,全部都不管的,從荷蘭還是英國的案例,這樣看起來,我覺得這個是不好的。
應該就是逐步放鬆管制措施,還是按照疫情可以慢慢控制,這才是正確的說法。
至於台北市的最大隱憂,我倒覺得這樣,要預測未來先看過去,我們過去這兩個月一個獅子王,我們就頭痛了,對不對?也沒有說哪個地方是危險的,應該這樣講,每個地方都可能危險,就是小心謹慎按照科學的方法去做就好了。
——————-
Q:UDN提問市長認為,何種情況符合二級警戒的最大忍受範圍,什麼樣的情況,或者有多少確診數,可能會讓台北市加緊防疫,甚至回到三級?
柯文哲市長回應
實務上來講,在防疫上我們最擔心的是不明感染源確診案例,確診可是疫調找不出是誰感染他的,這是最可怕。
在上個禮拜才把它壓到一天一到兩個,現在要往更進一步。所以我覺得,一個危險的程度還是一樣,我們會還是按照統計數字,做完疫調,看看到底有多少不明感染源,出現很多不明感染源他就是危險,他們就會升高那個防疫的措施。
而幾個是你可以忍受,這個就坦白講,這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應該就且戰且走阿,不過,我就是保持謹慎、警戒就好了。
——————-
Q:八大、中央社聯合提問,受到颱風的影響,北市的疫苗接種站如果排定施打疫苗的當天放颱風假,是否會按原訂的計畫繼續施打?如果取消,一般民眾和專案施打的對象該如何補打?
蔡炳坤副市長回應
因應颱風可能來襲,臺北市目前兩百多個醫療院所正在接種疫苗,再加上本府的專案接種也在花博爭艷館正在進行當中,那我們就排到星期四,星期五、六、日就暫時沒有安排來因應。至於,中央的預約系統,第三輪原定是七月二十三日開始進行接種,這個部分就按照今天中央也有發佈規定,也就是說,如果遇到有停班的情況,下一梯次前會優先寄發預約簡訊給因為停班而延誤接種的民眾,用這樣的方式來因應,以上說明。
——————-
Q:接著民視提問,針對松山戶政事務所員工的確診案件這回和基隆有密切聯繫嗎?雙方是否有針對疫調盡釋前嫌了呢?
柯文哲市長回應
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來說明:防疫的成功不完全是靠政府,還是要靠高素質的國民。這對夫妻住在基隆,一個在松山戶政事務所上班,一個在台北市的補習班。可是一確診的時候,他只要通知我們的單位主管,他往上一傳,我馬上就可以去做疫調、隔離、篩檢、清消,一個早上就處理掉,他就沒有機會再傳遞出去,也就是說傳遞他就被打掉。
我們做這些動作,正常的疫調程序恐怕都還沒開始,我們就已經把它處理掉。還是回到一句話:#國家之力量在於國民全體,特別這種防疫的問題,還是要靠高素質的國民,會比完全依賴政府的SOP還可靠。
——————-
Q:自由時報提問,第二十八週的確診數雖然較前週減少,但主要是萬華區的確診數創新低,其他如內湖、士林、中正、北投都不減反增、未達市長的減半或是減少的目標,請問原因為何?市長執行清零計畫的相關戰術是否會再調整?
柯文哲市長回應
事實上,案例從每週一千例降到每週五百例,他用的手法跟每週五十例降到二十五例,他的戰術邏輯完全不一樣。人數多還是要靠公衛的手段(NPIs, Non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非藥物的介入手段),可是到最後那個每天一個兩個,那個就很像福爾摩斯辦案,要靠的是這種精準疫調去追。
所以是這樣,我也很怕那個病例已經掉到每天五個一個兩個,這樣幾個時候,大家就以為說,一定會過關了,我倒覺得這個要小心,還是保持一個謹慎小心,按照科學方法慢慢做,所以現階段清零計劃的戰術並沒有改變。
我還是希望說,把它壓到最低,然後可以的話,管制措施可以放一點,特別跟民生經濟有關的,所以為什麼我們要放寬托嬰,我們日照也會放寬,就是說,年輕人要去上班,那小孩子、老人你不給他去一個可以被照顧的地方,#他怎麼去上班?
所以我們還是會按照有一個社會運作,能夠最Smooth最能夠運作方式,我們會先去處理,在過程當中保持小心,風吹草動馬上調整,所以目前我們的清零戰術計畫是沒有改變。
——————-
Q:延續自由時報提問,日前高鐵站務員確診,黃副市長曾說會向中央建議發送細胞簡訊,後續為何?
健身房、電影院出現確診者的足跡,臺北市政府是否會主動依照實聯制的資料發送細胞簡訊,通知民眾做篩檢?
黃珊珊副市長回應
昨天松山戶政事務所有確診者,然後我們昨天就已經按照市長指示,就是我們台北通、台北市的場館全部都有實聯制,所以我們用台北通已經取得所有的曾經到那個時間、他上班的時間到過這個場域的民眾的資訊,我們昨天都已經發了簡訊。同樣的,其他相關需要發簡訊的實聯制的場域,我們現在也都會跟中央去調這位確診者,前後一個小時同時在場的民眾的相關的資料,接下來,我們也會視疫情的需要,就是,如果看它整個的狀況真的需要通知的話,我們也會開始採取簡訊的通知。所以他不是細胞簡訊,細胞簡訊是不特定多數人的一個很大的場域,那這個部分會是實聯制的簡訊通知。
——————-
Q:東森、TVBS、聯合報聯合提問,市長過去出訪,堅守財政紀律都搭經濟艙,怎麼看這次東京奧運代表團官員搭乘商務艙,國手們卻搭經濟艙?
另外,今天又被爆出選手入住三星級的飯店,官員去爽住四星級,飯店照片一對比,也引出熱議,市長怎麼看選手的待遇,老是被忽略?
另外,蔡總統五年前承諾選手教練出國要搭商務艙,怎麼看總統的承諾是否跳票?
柯文哲市長回應
我們今天這個是防疫記者會,其實應該是回答防疫、紓困、轉型、疫情相關的題目,所以對於政治熱門題目不需要在這個會議裡面去講,要講的晚上去看call in節目,要講的人多的是。因為已經快要比賽了,我覺得應該減少對選手的干擾,給他最好的照顧,期望他們可以為我們台灣,奪取最多的獎牌這樣就好了。
——————-
Q:接著中視、中國時報聯合提問,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將第二、三類人員,納入可施打莫德納的第二劑疫苗名單,其中包含防疫相關的官員,形同出現官員與人民搶打疫苗的亂象,遭批是特權疫苗,請問市長怎麼看?
蔡炳坤副市長回應
這確實是一件值得重視的問題,關於默德納第一劑的接種是在六月九日,只有針對專責醫院的第一線工作人員,六月十二日就把所有第一類的接種對象都包括進去,接著到六月十八日,一到三類都可以成為接種的對象。
一個月之後,因為默德納疫苗至少間隔二十八天,所以一個月之後也就是七月九日,就開放第一類孕婦以及機組人員可以來施打第二劑,到七月十九日,也宣布開始可以開放第一到三類來接種第二劑。
所以從整個開放第一劑到第二劑的時間,邏輯上是說得通的,但是問題是疫苗是不是充分的準備,我們臺北市的各醫療院所已經明顯感受到開放到一到三類之後,#疫苗已經吃緊。
所以今天早上,也已經跟中央提出,要趕緊撥疫苗到地方來,否則,一到三類全部都接種的話,恐怕會出現接種上碰到疫苗不夠的問題。
接下來還有更重要的是,我們在七月初就大量的接種莫德納疫苗,以臺北市來講六十五歲到七十五歲的全部都是接種莫德納疫苗,一個月之後就滿了十週到十二周了,換句話說,那一批的第二劑準備好了沒有?我覺得這個才是民眾關心,中央必須要趕緊做好準備,才能夠來提供第二劑的接種,以上做這樣一個說明。
——————-
Q:接著中視提問,高端快速拿到EUA引發熱議,另外,有專家說全世界沒過三期試驗卻能拿到依偎的只有高端,更有專家建議不該給民眾施打,市長怎麼看?
柯文哲市長回應
還是回到純粹科學的角度來看,一個新藥要上市要做臨床試驗,臨床一期通常是先研究這個藥物的安全性,那臨床二期做的時候要研究說,找出這個藥物的劑量,還有這個施打的間隔要多少,簡單講就是要找出一個最好的Formula劑量、劑型還有時間點,找出一個最適當的Formula以後,最後才大規模的施打,研究這個在臨床上的有效性,觀察之後,他比較長的時間或是比較大範圍的副作用,最後這些通過的才拿到一個藥證Approve。
有時候這個疫苗從第一期、二期從最早研究,在進入臨床試驗之前,前面還有動物實驗還有這種實驗室的實驗,常常疫苗要花十年的時間才會做出來。
回到十個月前,大概在去年的十一月、十二月開始,我們這些目前在市面上施打的藥物,他會拿到EUA 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緊急使用授權。
當時為什麼用給他用,就是說,這些藥已經做完臨床二期,臨床三期也做了一半,因為臨床三期要做很多年,看這個有效性、副作用要觀察比較長的時間,如果全部做完大概要花好幾年的時間。在去年十一月十二月的時候,因為當時全世界北半球進入秋冬季,所以那個感染很厲害、死傷慘重,又沒有疫苗。在這個狀態下,不管是WHO或是美國、歐盟鑒於緊急狀況,所以給他一個緊急使用的同意授權,但是同時,原來在做的第三期實驗還是繼續在做。
回到台灣的狀況,現在如果中央政府給他一個EUA,在台灣的緊急授權使用,可是問題就是說,在這個調整,應該是當時有一個很需要狀態下、緊急狀況給他先用,那臨床的第三期繼續在做。現在是這樣,如果我們只做到臨床二期,那將來中央就要說,給他開始在市面上大量使用的時候,就要說明說基於什麼樣的緊急狀況,我要給他用。
比方說,疫情非常嚴重,台灣完全沒有疫苗,你不打,不打就死了。在這種情形之下,坦白講要給EUA是可以的。
所以我倒覺得這樣,目前雖然中央有發EUA的這種授權,但是真正要在什麼樣的狀況狀況下,要用多少劑量、打多少個案,這恐怕才是到時候衛福部或是中央有關部門要去說明的。
還是一樣,做任何事情,回到理性、務實科學的態度去討論,看這題看怎麼去處理。
——————-
Q:最後中國時報提問,柯市長拋出要舉債買疫苗的消息,高端疫苗就取得EUA,並且預計在八月供貨。另外,另一家國產疫苗聯亞也預計在八月初取得授權,市長還是打算要自購疫苗嗎?
柯文哲市長回應
目前地球上大概已經打了三十億劑的疫苗,我也不曉得到底台灣發生什麼事?到底怎麼樣拖拖拉拉的。是這樣啦,我的態度是凡事預備、準備,事實上我們今年也沒有編列預算,真的要想去買也沒有錢,明年我們要不要先預編預算,還是要考量。不過是這樣,到十二月才需要定案,明年的預算大概最慢十二月決定,所以我們還是觀看整個台灣社會對疫苗的準備狀況。
另外一個是,全世界這隻病毒它的演化的速度長什麼樣子,而這裡我沒有預設立場啦?就是說,凡事都想一想多準備,總是這個多算勝、少算敗、況於無算,面對一個不可知的狀況,我們就多想一下、多考慮一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