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3日 星期二

2021.07.14北市防疫記者會 家戶感染

 2021.07.14北市防疫記者會 家戶感染

黃珊珊
這個很多每天大家都會看數字的部分,但是我們看的是每個個案,因為每個個案都是一個一個的人,然後它有一些家人跟接觸者。那我們今天要說明一下在疫調的過程裡面會發生的事情。
這是一個大家族,他一個家庭裡面就有將近九位確診,一家九口確診。一般來說,都是一定會有一個最先發病的人,這個案子它就是一對兄弟,然後他們同住,然後各自有妻子也各自有自己的孩子,他們還有共同的母親,但母親跟她們沒有一起住,是跟另外一位兒子一起住。所以這兩個兄弟,他們在一起上班、在同公司,所以整個家族一發生確診者之後,家人陸續的、除了被居家隔離之外,他們也去做採檢。要提醒大家,因為在第一個確診以後,其實家人都會被居家隔離,也就是說,他們都是中央公佈的叫做「居隔陽」。正在居家隔離的時候,我們會協助他們先去做PCR的採檢,所以可以看得出來,他們都在區隔期間,其實已經都被匡列,匡列之後,他才變成陽性。這段時間其實並沒有跟外界接觸,所以他也並沒有散出去的問題,但是我們只要提早知道他是居隔的陽性,就可以提早去匡列他的職場或其他的接觸者。也就是說,可以提早做第二圈的匡列,這個案子,其實跟我們這幾天講的是一樣的,一個家戶的確會造成,一個人確診,然後家戶如果沒有做好相關的防護的話,還是非常容易在家裡面互相傳染。
第二個部分就是居隔的陽性,必須要清楚的說明,雖然它是一家九口,但是他不是一個新生的案例或不明的來源,他都是家戶感染。第二個,他們在確診的時間點,他們都已經被居家隔離,並沒有散出去的問題。
那這個案例裡面其實很重要,我們還是要跟大家說明,整個的台北市的數字有很大部分都是家戶感染,所以台北市的數字在每一個禮拜、每天看到臺北市有一些數字,好像相對比較多,但是我們的家戶感染的確是比較嚴重的。
柯文哲
這個我們臺北市雖然每天做有一些感染案例,但是事實上,我們的感染案例比想像的不嚴重,為什麼呢?因為在社區感染的不多了,常常是在社區感染回去,整個家族一下就傳染一堆,有十三個、九個、十個、六個,一個人在外面感染回家就傳染一大堆。所以事實上,真正在社區感染的數量是不多。
那也因為這樣,所以我們才在一個程度下是可以慢慢解封了,但也講過,從韓國、日本的案例,如果一下子放開,我認為還是會飆回去。所以解封我的態度是這樣,就每天放一點放一點,反正這個禮拜已經到最後階段,大概有沒有辦法徹底殲滅,也是看這個禮拜就知道。所以在整個過程當中,我們還是維持一個小心謹慎的態度。
所以如果我們在判定說,這個疫情應該已經接近尾聲。我們現在思考的是說,這兩個月下來,整個紓困還有產業振興,到底要做哪些東西。
去年的時候,我們當時是三個月房租降五十趴,結果沒有想到,我們其實近年,我們到六月的時候統計,六月台北捷運的運量,只有以前的23%,公車降到四分之一、25%。所以事實上,我們這個人流,人流代表金流,在六月的時候,我們臺北市的人流、公共運輸的人流大概只有以前的四分之一。所以後來,因為有很多業界在反應說,阿你都沒有人了,那些廣告、租金是不是要調整?我們一開始跟他講說,他去年就三個月50%,看疫情狀況再延三個月。他說,可是你明明那個數據,去年那個捷運也沒有降到25%、降到剩下四分之一,去年好歹捷運都還有一半。所以我們也因應這個產業界的建議,我們打算租金就先降75%,就按照跟人流一致,降75%,三個月,五六七。至於後面就是且戰且走,後面三個月我們再看實際的這個人流量,反正都有數據,再調整。
我們要開始在這段時間推出一個紓困方案,其中第一個就是公有場地的租金降75%,三個月。後面就再看疫情變化再調整,那我們很多租出去的房子,那個房租以前去年是降20%,今年就降30%,也按照比例增加。
另外我們在微解封,像建國花市,我們是讓它重新開幕,但是一樣,大概第一次只有以前20%左右的攤商進來,我們不要一下,還是一樣慢慢放慢慢放。所以大概那個攤商大概就以前的20%左右,一樣我們會監控人流,要實名制。一旦有感染,還是要停業三天大消毒,他如果真的有感染,那個人流量還要降得更多。我們現在大概原則上是人流量要降到一半,大概20%的攤商先回去。
這個市場還是維持一樣,少去市場,該做即時影像監控,然後身分證尾碼一三五、二四六,還是會管控。
最重要的是,還是要跟夜市餐廳說抱歉,因為在整個解封的過程當中,你們還是擺到最後。從前面那個不吃飯的,就慢慢放慢慢放,我們會觀察,到真的可以吃飯的時候。那是我們認為疫情已經過去了,才開始可以群聚吃飯,群聚吃飯還是擺最後,現在吃飯還是外帶。從這段時間,不管是社福,還是民政系統,不吃飯的,我們會逐一放開,但是過程當中,我會密切監視,有風吹草動會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